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SD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S在世界时UT6时左右出现极值。这是由于在5、6、7月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减少,在11、12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高层等效电流发生变化所产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1年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了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极昼期间的S出现的双峰现象要比极夜期间的明显的多,S是叠加在S之上的极盖区地磁场静日变化;极夜期间的Sq,Sq和SD的变化幅度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大约是极昼期的1/3,SD大约是极昼的3/4.这主要是由于极夜期间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少;极昼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离层等效电流强度发生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计算的发震时间与1991年12月—1994年11月间全球发生的MS≥7.5大震的对应情况。在此期间共发生MS≥7.5的大震13次(其中包括一次强余震),对应的大震有8次,虚报5次,漏报5次  相似文献   

4.
江西红山隐爆角砾岩—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铜同位素表明铅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比值为4.21,第二阶为3.82±0.11。  相似文献   

5.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  相似文献   

6.
陈学忠 Aki.  K 《中国地震》1996,12(3):243-249
以地球介质参数尾波Q^-1作为响应,给出了加卸载响应比YQ-1的计算公式。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频率分别为1.5Hz,3.0Hz,6.0Hz,12.0Hz,24.0Hz等5个频段的尾波Q数据,研究了美国北岭地震(1994年1月17日,Mw6.7)前后的加卸载响应比YQ-1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频率为12.0Hz这一频段外,其它频段的加卸载响应比YQ-1在震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率为24.0H  相似文献   

7.
1995年7月12日至1996年2月3日短短7个月,云南地区连续发生了孟连西中缅边境7.3级,武定5.5级,丽江7.0级3次强震,本研究了近期这几个强震前5个地震台地震图垂直分量S,P波最大振幅比的地空演化特征,动态追踪了振幅比明显偏离平稳态的突变过程,发现主震前5-8年,7级大地震震中100km范围出现震幅比高(低)值突变,6级强震震中130km范围出现振幅比高值突变,当振幅比的突变在缓升(工  相似文献   

8.
尽管由海底地震仪(OBS)记录的现存远震资料并不多,但是用这些资料分析在各种背景噪声条件下地震检测的阈值却已足够了,对于震级5.7~6^+,震中距大于100°的地震,其长周期P波,S波及面波已由海底地震台站系统地记录到,记录到甚大地震的勒夫波和瑞利波,在15~70s的周期内这些波具有高相干性,15~35s范围内的高相干性是5.5~6^+级地震的典型情况,另一方面,短周期体波(1Hz)仅在北大西洋气  相似文献   

9.
1996年6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6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9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6次,M≥7.0地震4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6月17日发生在弗洛勒斯海的7...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根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的地震116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1次,M>7.0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斐济群岛地区,震级为...  相似文献   

11.
大震前地震波频谱异常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德益  丁伟国 《地震研究》1994,17(4):319-329
本文使用数字地震记录,用相关函数谱分析方法计算功率谱,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1988年7月至189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及1989年2月至1990年12月发生在常熟地区的25个地震的P、S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地震、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及1990年2月9日常熟ML=5.5地震前P、S波频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根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7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1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0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米纳哈萨半岛,震级为6.9。本月未发生7.0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震级为6.6。本月发生的77次M≥5.0地震中有51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  相似文献   

14.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9,22(4):419-427
云南是中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省份之一。在1995年7月于1996年2月的7个月期间,接连发生了3次大地震,它们是,1995年7月12日孟连地震(M=7.3);1995年10月24日武定地震(M≡6.5),和1996年2月3日丽江地震(M≡7.0)。本在对上述3次地震作简单介绍的同时,将重点强调孟连地震的短临预报及社会响应能力。孟连地震是一次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发震时刻为1995年7月12日0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到11月三陆近海(日本岩手县近海)震群状的活动期间,11月1月发生一次较大地震(M7.1,日本气象厅)。Streckeisen宽频带地震仪于1989年9月安装在筑波地震观象台,成功地记录到包括11月1日地震在内这一活动的完整序列。由于该地震仪的宽频特征以及大动态范围24位A/D转换器,所记录的地震图显示出各种有意义的特征,这无论对震源还是对构造都会提供有用的推断,甚至仅仅可以得到一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区Ms6.9和Ms6.5地震前后S波分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蓟县地震台和滦南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230 个小震记录,获得了唐山地区西南部1976年8 月~1978 年3 月的S波分裂图像,研究结果表明:ΔTSV- SH值在1976 年11 月15 日MS6.9 和1977 年5 月12 日MS6.5 地震前显著增大,前兆开始于主震前20~30 天,在震前1~11 天出现最大的变化,到时差达到0.02~0.04 s/km ,并且在主震后几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最大的ΔTSV- SH值出现在主震震中附近,且随距主震距离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张应力区,ΔTSV- SH> 0;在压力区,ΔTSV- SH< 0,这与理论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8年12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69次(见表1)。其中M≥6地震5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斐济群...  相似文献   

18.
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实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表太阳辐射是深入研究月表温度分布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根据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入射角以及日月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的实时模型. 该模型在1950~2050年的100年内的理论误差百分比小于0.28%, 相对前人提出的模型在精度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月表有效太阳辐照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月表太阳辐照度的年变化范围在1321.5~1416.6 W·m-2之间,平均为1368.0 W·m-2. 通过对月表太阳辐射入射角计算结果的分析,证实了月球的两极可能存在极昼极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10次,M≥7.0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地区,震级为7.0。本月发生的76次M≥5.0地震中有53次发生在东半球,23次发生在西半球。1999年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0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3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地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地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