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70—2019年南疆5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月平均垂直速度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夏季南疆上升运动和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夏季南疆降水量由“暖干”向“暖湿”转变,且在1990年发生突变,其具有5~10 a年际尺度和21~27 a、14~18 a年代际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低空上升运动由弱转强,850 hPa上升运动在2004年发生突变,700 hPa无显著突变点,其年际及年代际尺度具有与降水相同的变化周期,空间上巴州及吐鲁番市部分区域上升运动减弱,降水量减少,其它区域上升运动增加,降水量增多,其中克州、喀什地区上升运动增加显著,降水量增加速率最大,达1.0 mm/a。低空上升运动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700 hPa相关性大于850 hPa。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1日4次FNL1°×1°、NCEP2.5°×2.5°再分析等资料,探讨2023年5月2—7日巴州北部平原极端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及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发生在高层北半球极涡呈偏心型,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发展、深厚中亚低涡在新疆长时间维持的环流背景中,低涡持续时间和冷中心强度对天山南坡的影响在5月实属罕见。(2)较强冷空气自西北路径翻越西天山进入南疆盆地,与南疆盆地东灌冷空气在巴州北部汇合增强,降水落区位于低层暖平流中心和850 hPa锋生区域,雨转雪加剧巴州北部平原最低气温的降幅。(3)EC模式形势预报提前96 h对中亚低涡的可预报性差,72 h内能较准确刻画低涡强度、位置和移动路径,但细节存在偏差;对最低气温预报EC模式稳定、准确,具有极强参考价值;对库尔勒城区降水和雨雪相态预报,智能网格及NCEP、EC、CMA-GFS数值模式预报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1996年6月15~20日,南疆西部普降大雨,出现了洪水。本文就产生大降水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西夹攻型以及卡拉奇低涡的发展维持是南疆西部大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特点,并结合高中低层流场情况及特殊地形对大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总结了预报着眼点及此次预报服务的得失。  相似文献   

4.
1996年6月15~20日,南疆西部普降大雨,出现了洪水,本文就产业大降水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西夹攻型以及卡拉奇低涡的发展维持是南疆西部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特点,并结合高中低层流场情况及特殊地形对大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总结了预报着眼点及此次预报服务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新疆夏季两次塔什干低涡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从天气尺度环流系统配置、动力和水汽输送的角度探讨造成南疆不同降水强度的塔什干低涡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当南亚高压中心位于70°E,南疆位于200 hPa急流轴出口辐散区,500 hPa塔什干低涡东移携带强西南气流时,700 hPa盆地有显著东风急流,偏西地区中低层切变辐合长时间维持,同时通过接力输送的阿拉伯海水汽与中低层东风急流携带的水汽强烈辐合,导致大范围暴雨,高层正MPV1、负MPV2向下伸展,中低层不稳定性、斜压性增强,配合700 hPa以下负MPV1、正MPV2激发垂直涡度增长,对流性降水加强;当南亚高压中心始终维持偏东(90°E),南疆位于200 hPa急流轴上,500 hPa里海脊和新疆东部高压脊势力相当时,塔什干低涡减弱为槽影响南疆,700 hPa南疆盆地东风气流弱且位置偏西,南疆地区无明显高层辐散、中低层切变辐合,不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水汽的集中辐合,难以造成显著降水。  相似文献   

6.
杨莲梅  张庆云 《高原气象》2007,26(3):435-441
利用1980—2004年NCEP/DOE新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我国225个测站1980—2004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南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高原地表潜热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南亚高压西部偏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500 hPa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减弱,伊朗高压偏北、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降水偏多年则相反。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高原北部和南疆地区为下沉的垂直环流距平,Ferrell环流增强;降水偏多年则相反。南疆夏季降水偏少年和偏多年的前期冬春季开始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和南疆地区地表潜热通量具有相反的变化,南疆夏季降水与高原北部地表潜热通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南部地表潜热通量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T639客观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12月20-23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降雪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巴州降雪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这次寒潮降雪过程是北欧阻塞高压向东南衰退,导致脊前横槽转成竖槽东南移,高空冷空气南压至40°N附近,造成巴州强降温、强降雪等寒潮天气,降雪阶段关键影响系统是700 hPa上的冷暖切变和风场辐合,水汽主要源自中低层西北方的经向和低层东南方的纬向输送;后续的冷凝降雪和阴雪阶段天气局地特征明显,水汽源自850 hPa至近地层局地的垂直输送。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海省4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6~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0.5°×0.5°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8年青海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8月和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均呈显著增加趋势,75%以上站次的最大日降水量、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频次均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频次与海拔高度之间、最大日降水量与500hPa比湿、500hPa位势高度、近地面温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以极端降水高发年8月的大气环流场为例,200hPa高空急流扩展到70°~100°E,100hPa高度正距平超过3.2hPa,高层冷高压发展异常偏强,500hPa青藏高原温度和高度距平异常偏高,上游区域扰动能量辐合强度达?1×10?6m/s2,高发年水汽异常增强,比湿最大正距平超过0.4g/kg,上升运动异常扰动和正涡度异常扰动强度均明显偏强,其特征有利于极端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天气学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夏季曲靖市两次由冷锋切变引发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上低槽东移过程中,后部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加强700hPa川滇切变和地面冷锋。700hPa上川滇切变南压,地面冷锋加强,有利的水汽输送,造成曲靖市强降水天气发生。低层物理量诊断分析对确定降水的落区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EC、T213预报产品等,对2011年春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局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朗和乌拉尔山高压脊同位相叠加是本次天气的主导系统;500 hPa横槽、850 hPa中尺度辐合的配合是影响系统;地面气温在0℃以下,850 hPa温度在-5℃左右,构成了本次暴雪的有利物理条件;垂直环流增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动力条件。数值预报对30 mm降水漏报,对暴雪预报造成一定难度;850 hPa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值不稳定,影响降水相态预报,暴雪预报是本次预报的难点。通过分析得到了春季暴雪、强降温天气的预报指标。由于春季在新疆巴州出现暴雪天气过程极其罕见,分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对提高预报员对此类罕见天气的认识和把握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9-1995年6-8月逐月的100hPa平均高度场资料及相对应的降水资料,对新疆夏季降水异常月的南亚高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分别总结出了南疆和北疆降水偏多月及降水偏少月时南亚高压环流特征不同的8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2~2008年遂溪县的日降水量R≥100mm的资料,普查降水时刻的500hPa、850hPa和海平面气压图,找出产生局地强降水天气形势,分析强降水环流背景、触发机制以及产生局地强降水的天气学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本站预报强降水的流程图、预报因子和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围五地、州主要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的年、月资料,用聚类分析方法,在降水分配月百分率,年、月降水,气温各台站间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聚类分析后指出,南疆地区降水分配可分为单峰型和多峰型,并给出各型特点和地理分布。另外根据聚类树形图认为,南疆西部四地州分属于两类不同天气气候区,年景分析分片讨论会将喀什、和田和克州为一区,阿克苏和巴州为另一区要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环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中国160个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对新疆地区近50a来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环流形势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新疆地区复杂的地形,将新疆地区分为南疆、北疆分别讨论,分析发现:北疆的雨季比南疆早一个月左右,并呈现双峰型特点;50a来,新疆夏季的降水总体是增加的,南疆比北疆明显,1985年是一个明显的气候突变点;新疆夏季降水存在准3a、准5~6a和准10~13a的显著周期,但南疆还存在显著的准20~22a的大尺度振荡周期,北疆则不存在;环流分析表明新疆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500hPa环流配置及南亚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应用NCEP 1°×1°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3月河北省一次早春强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与雨雪转换的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及以下蒙古高压和江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偏东风导致低层大气温度持续下降,降水性质从雨转为雪.随着江淮气旋入海,高低空风向发生突变,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加上太行山地形作用,使太行山东麓部分地区低层大气出现小幅升温,0℃层高度抬升,致使从雪转为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上,0℃层亮带高度的迅速下降,可作为从液态降水向固态降水转换的判据之一.天气学分析表明,当0℃层高度低于950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000hPa温度低于2℃、925hPa温度低于-2℃时,降水性质将从雨向雨夹雪或雪转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液固混合态降雪过程中,产生纯降雨、雨夹雪、纯降雪的气温界限值,分析产生中雨夹雪以上降水量的天气形势特征,以期为预报雨夹雪、暴雪提供指标。采用2001—2018年3—4月、10—11月天气图、日降水量资料,对比得出了地面、925 hPa、850 hPa 、700 hPa 形成降雨、雨夹雪、降雪的最高气温上限界值、最低气温下限界值。用天气学方法分析得到4种环流形势能够在24 h 产生降水(中雨夹雪、暴雪)量≥10 mm。  相似文献   

17.
新疆巴州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统计方法对新疆巴州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巴州夏季降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型式 ;( 2 )近 4 0年巴州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 ;( 3)巴州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 5年和 2年周期变化。最后 ,建立了夏季降水的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18.
Downscaling法在贵州冬季气温和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GCM模式输出500 hPa位势高度场、NCEP/NCAR再分析500 hPa高度资料、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历史资料,利用降尺度法,对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预报的技巧和预测效果进行了预测试验和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角度,给出季尺度大气环流与局地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动力学背景和天气学意义。20年回算及两年回报试验证明了该关系的合理性;对贵州冬季降水的预测率约70%,而对气温的预测率为65%左右。另外,通过对气温反演方程订正后,其预测率达67%左右;在极端异常年,该方法对降水的预测率变幅不大,而对气温的预测效果影响极大。最后利用该方法对2005年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一)直属单位获奖情况 1.科技成果名称:新疆(特别是南疆)大降水预报研究主要内容简介:此项研究揭露了新疆大降水天气的气候事实及天气学、动力学的特点,强调了新疆大范围大降水必须着重考虑大尺度环流的转换、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地形强迫作用、水汽迅速集中及输送途径、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影响等,提出了新疆大降水的物理概念模型和预报着眼点,归纳出一些预报方法可供台站日常预报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围绕暴雨形成的有利条件,对吉林省2012年7月上旬东北冷涡诱发的首场区域性暴雨中四平地区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冷涡为中间涡,暴雨发生在冷涡发展阶段,降水落区位于冷涡第一和第四象限,雨带呈明显经向带状分布,降水性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整个降水过程分三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导致四平地区出现暴雨,且第一阶段低层有明显的辐合中心,对应降雨较强。四平地区暴雨发生前,冷涡移动缓慢,为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天气形势;850hPa切变线偏南,但整层有强垂直风切变,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整层垂直上升运动的明显增强,提供了中尺度动力抬升机制;850hPa以下有弱对流不稳定;850hPa不断加强的西南急流将水汽从东海、黄海、渤海一带源源不断地向该地区输送,提供了充分水汽供应。低层相对较弱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中层无明显的下沉运动区,加上850hPa以下弱对流不稳定,不利于强对流天气产生,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