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人员在非洲板块和伊比利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带西部亚速尔—直布罗陀测线东段获得了有关中生代洋壳挤压变形的复杂地震反射图型。挤压变形出现在缓慢板块聚合带的一个区域,并在由格林基海岭至塞纳平原大约200Km范围内的不同岩石层扩散.非洲和伊比利亚板块之间的聚合作用自第三纪以来便已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板块边界的这一部位不存在俯冲带。  相似文献   

2.
地中海西部或阿尔沃兰(Alboran)海被弧形山带环绕.山带由西班牙南部和非洲北部的贝蒂克(Betic)、里夫(Rif)和泰勒(Tell)山脉组成,构成了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系的西端.其发育在某种程度上与非洲和伊比利亚之间晚中生代至第三纪的会聚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东沙群岛东北陆坡地带晚第三纪海相地层露头的发现经过,并从浮游有孔虫、地震剖面和海绿石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确定其时代属中中新世。同时还探讨了露头形成的原因,是受海流、更新世低海面、新构造运动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深海橄榄岩来源于上地幔,上地幔岩石在上升出露到海底的过程中,普遍与下渗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伴随着地幔、洋壳及海水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是研究上述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蛇纹石化深海橄榄岩的分布、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讨论了蛇纹石化作用的温、压条件及蛇纹石化过程中的化学元素迁移,并探讨了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南马里亚纳海槽岩性比较复杂:有玄武岩,根据标准矿物组合,进一步划分为碱性玄武岩,橄揽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以及方辉橄榄岩.大部分玄武岩样品是距今五百万年以后形成的,个别岩石样品的形成年龄为八百万年左右.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是含H2O的地幔岩块在底辟上升过程中,局部熔融、分离的产物;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火山砾被水化学分解的物质胶结而成;方辉橄榄岩是地幔岩浆底辟上升直接侵入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来自马里亚纳南部前弧的橄榄岩,并对其中的组成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来自马里亚纳南部前弧橄榄岩中普遍含角闪石,这些角闪石主要为镁角闪石—透闪石系列,其中Al2O3含量变化范围大约为0-10%。橄榄岩中尖晶石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与角闪石的出现及其成分有着较好的耦合关系:出现富Al2O3角闪石的橄榄岩中的尖晶石富Al贫Cr;贫Al2O3角闪石大量出现的橄榄岩中尖晶石相对贫Al富Fe3 。这暗示马里亚纳弧下地幔楔橄榄岩经历了两期比较明显的交代作用:①早期较高温压条件下富Al和Ca的含水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消耗斜方辉石,形成富Al2O3角闪石,并引起尖晶石的富Al贫Cr的成分演化;②晚期较低温压条件下富Ca的含水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继续交代残余的斜方辉石,形成贫Al2O3角闪石,并使尖晶石发生富Fe3 贫Al。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山东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石榴石成分—成因判别图解并结合矿物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判断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为地幔来源,部分榴辉岩经历了后期壳内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最后讨论了它们的成因意义和动力学演化。  相似文献   

8.
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因其异常良好的露头而闻名。该露头为厚达16km的连续沉积层,其地质年代从泥盆纪一直到白垩纪。陆地地质为研究大西洋两侧包括东格陵兰陆架盆地、巴伦支海陆架盆地和北挪威西部陆架盆地等海域的沉积盆地提供了有用的类比。而此露头的地层沉积序列包括了不同地质年代和特征的储集岩以及油源岩。  相似文献   

9.
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内坡由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的侵蚀而出露了相当于弧下地幔成分的橄榄岩,这些橄榄岩是研究岛弧岩浆作用及弧下地幔流体交代作用难得的样品。报道了马里亚纳南部关岛以南的弧内坡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具有非常难熔的矿物组成:橄榄石具有很高的Mg,斜方辉石中的Al2O3含量极低,尖晶石具有很高的Cr。滑石、蛇纹石和角闪石(透闪石为主,有少量镁角闪石和浅闪石)则指示了流体在中低温度下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并表明流体可能含有较高的SiO2、Al2O3和Na2O。全岩的主量元素中,CaO和Al2O3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很低,而MgO的含量较高(干体系下多在43%左右),显示岩石经历了高度熔融。微量元素中,U和Sr的含量较高,相对富集,可能是来源较浅的板片流体化学特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在20×10~9Pa和25×10~9Pa条件下,对石榴石橄榄岩进行的14次高温高压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1600℃时石榴石橄榄岩开始熔融(初熔),熔体中的SiO_2>70%,Na_2O+K_2O>8%,类似于A型花岗岩成分。本实验为地幔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探针分析蓬莱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巨晶及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和尖晶石)的化学组成。利用单斜辉石地质温压计和二辉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和压力,计算表明它们来自于上地幔的不同深度,同时推测本区上地幔内存在化学组成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美国的地质普查人员就在墨西哥湾南部深处发现了不大的沥青露头,但这些研究工作未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美一德一墨西哥考察队,使用属于不来梅大学并完成了“大洋边缘”国际研究项目的德国科研船“Sonne”号,对海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超慢速扩张的洋中脊区域,广泛发育的拆离断层将幔源橄榄岩大规模拆离到海底表面,上升出露的橄榄岩发生蛇纹岩化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岩石强度,促进了拆离断层的持续滑动,形成独特的光滑地形。本文利用快速拉格朗日连续介质分析法模拟研究蛇纹岩化作用对超慢速洋中脊拆离断层发育的影响。通过对比有蛇纹岩化作用和无蛇纹岩化作用下拆离断层发育的生命周期和力学差异,发现在蛇纹岩化作用下,岩石圈生成断层所需要应力降低了40%,导致断层下盘极易产生与原断层倾向相反的新断层;蛇纹岩化导致断层滑动摩擦力减小,有利于断层的持续滑动。理解蛇纹岩化作用和断层发育的关系对认识超慢速洋脊段末端的扩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马林空间科学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MalinM和EdgettK提出了一种想法 :组成火星上层状露头的岩石最可能是沉积岩。它的存在证明 ,在火星上某个时期存在过长时间的蓄水盆地环境。火星上个别出露的层状岩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发现了 ,但只是现在Malin和Edgett才确定了它们普遍分布在火星的赤道部分 ,并且明显地趋向于火山口和其它凹陷的内部。根据这些岩石的分布特征可以判断 ,在火星历史的最早时期(4300~3500MaBP) ,湖泊甚至是小型海洋覆盖了火星表面的明显地段。在某些露头上 ,岩层的层…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雷州半岛上地幔热结构和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目前认为可靠的几种地质温压计计算了广东省雷州半岛 1件石榴石二辉橄榄岩、1 8件石榴石辉石岩 ,以及 2 0件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样品的平衡温度、压力。在所获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以及层序剖面并计算了其速度结构。壳幔边界大致在2 8%D 30km之间 ,在深度为 50km左右发现有尖晶石相向石榴石相的过渡 ,推测该地区岩石圈的底界在 85km左右。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和橄榄岩的高温流变律计算了上地幔差异应力、应变速率和等效粘滞度 ,建立了雷州半岛地区上地幔的流变学剖面。差异应力在 2 5—50MPa之间 ,随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应变速率在 1 0 — 1 8— 1 0 — 1 3s— 1 之间 ,有明显的随深度而增高的趋势 ;等效粘滞度的数值大致在 1 0 2 1 — 1 0 2 5Pa·s之间 ,有明显的随深度而变小的趋势。在 65km的深度 ,应变速率和等效粘滞度已达到软流圈的数值。这是由于在该深度有较高的应力所致 ,可能与软流层的底辟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16.
层序地层学一开始便在能源和资源的勘探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层序地层学模式的建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露头区层序地层学研究、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伊比利亚西部—纽芬兰共轭陆缘大约于133Ma前开始经历早白垩世最后的裂谷和海底扩张期。阿尔卑斯特提斯陆缘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经历了最后的裂谷期 ,形成了利古里亚—皮埃蒙特海 ,该海区海底扩张导致的岩浆活动开始于160~165Ma之前。伊比利亚西部和阿尔卑斯这两个贫岩浆陆缘的特征是深水带与陆缘平行分布 ,明显表示出了陆缘演化阶段的顺序为 :低角度挤离断层将薄陆壳切割成陆块 ,剥露出陆下的地幔 ,镁铁质熔融物向海洋方向增加最后与洋壳溶为一体。笔者在提出解释这种现象之前 ,先根据两个陆缘区的种种迹象对各个地带分别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搞清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分布规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露头岩性体等级界面和构成单元的划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国外学者A.D.Mial(1988)在此领域已先行一步,他将河流露头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按6级界面进行划分,同时在河流砂体内部划分出8种基本的构成单元。国内学者于兴河等人(1996)在建立陆相三角洲砂岩储层的地质模型时,同样也划分出6级界面,但构成单元增加到10种。由于碎屑岩等级界面和构成单元的划分是储层建模和储层预测的关键,因此也是许多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中新世沉积层剖面结构中的差别,还是被第一次研究这些地层的地质工作者发现的。В.П.Koпecниkoв提出了塔曼沉积层与刻赤沉积层相比具有较深水(但在陆架范围内)的特征。有利于陆架环境说的主要论据就是在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上都有萨尔马特和梅奥提斯,交界期的苔藓灰岩露头。文中提供了塔曼半岛萨尔马特和梅奥提斯期形成物的详细岩性—成因分析以及剖面的逐层描述和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的成因解释。业已证实,这一地区萨尔马特和梅奥提斯期沉积物的堆积,发生在陆坡和坡脚的环境中,而苔藓灰岩…  相似文献   

20.
大陆裂谷的许多经验、分析以及数字模型的最基本依据是 :地幔熔融或温度在大陆裂谷中控制了其构造和岩浆的建造。然而 ,在伊比利亚边缘的钻探 (ODP1 4 9和 1 73航次 )已证实极度拉张时软流圈地幔很少或并没有熔融减压的迹象 ,与模式预测的相反。伊比利亚的钻探揭示的问题及对纽芬兰共轭边缘地球物理研究的观察 ,反映了构造拉伸和其他深部构造。这些结果可对非火山边缘裂谷基底以及成拱形的问题作出解释 ,其中包括其成因和地幔蚀顶的程度、地幔熔融减压的存在或缺失、共轭部分间深部和地壳不对称的成因、下沉年代和应变分配的历史 ,以及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