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5,60(5):870-873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会议收到论文近700篇,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陶澍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致开幕词,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相似文献   

2.
1992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30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40名代表出席会议。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荣誉理事长黄秉维先生,著名地理学家曾昭漩先生出席了开幕式。黄秉维先生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家桢同志到会祝词。会议期间,广东省高教局局长、华南师范大学的领导,曾前来看望于会代表。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3月29日,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2013年2月1日,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做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于1985年5月31日到伦敦接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的“维多利亚”奖章。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创立于1830年,现在伦敦海德公园有面积较大的会所,收藏有大量的书籍和地图。维多利亚奖章是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创始人之一维多利亚女皇(Queen Vietorial)命名,专门授予对地理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荣誉奖章。任美锷教授是获得维多利亚奖章的第一位中国地理学家。这次获奖者共四人,其他三人都是英国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先驱———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黄锡畴(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130021)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为庆贺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黄秉维院士85华诞举办“黄秉维学术思...  相似文献   

6.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s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组成了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颐问的大型地理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22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葛全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老一辈地理学家陆大道、刘昌明、郑度、张耀光等院士专家应邀出席大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主持。  相似文献   

8.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5):i001-i001,i002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0届国际地理大会”(30thIGC)于2004年8月16日至20日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国地理学会组织60多位大陆地理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另外还有近20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代表和海外华人地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地理科学进展》2013,(4):F0002-F0002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并长期担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13年2月是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服务地理学创新与发展,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地理资源所联合举办了“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创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5日在中国郑州召开。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副理事长蔡运龙教授、顾朝林教授、宋长青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地理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蔡运龙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1.
葛岳静  柴彦威 《地理学报》2007,62(1):101-101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日本地理学会、大韩地理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协办的“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系列学术研讨会创办20周年特别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16-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足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的鼓励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地理学会发起,日本地理学会与大韩地理学会呼应的首届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2,67(4):576-576
2 月24-28 日,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 2012 年会在纽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理学家7000 多人出席了本届年会.应AAG邀请,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率领中国大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大陆学者近7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悼念著名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李春芬同志因病于1996年3月3日2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李春芬教授1912年10月10日生于江苏省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地理学会2010年会召开2011年2月12日上海市地理学会2010年会在上海市教委召开,会议由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主持,原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许世远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并长期担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13年2月是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服务地理学创新与发展,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地理资源所联合举办了"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16.
论吴传钧的治学精神——恭贺传钧师八十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奇 《地理研究》1998,17(1):1-3
吴传钧,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18年4月2日,我国着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原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1988~1996),《地理研究》杂志顾问。吴传钧院士投身地理学60多年来,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今年是吴先生诞辰80周年,本刊发表鲁奇文章,以示祝贺,并向吴传钧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地理研究》2020,(1):F0002-F0002,F0003
2019年12月6日至8日,纪念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40周年暨中山大学地理学创办90周年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大会以"新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第一副主席、德国科隆大学荣退教授Dietrich Soyez,全国政协常委、中山大学教授闫小培等著名地理学家在内的来自国内外167个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100余名中山大学地理学校友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8.
李宝龙 《地理研究》1991,10(1):115-115
国家教委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0年11月15—17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编委会主任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付主任委员王恩涌教授及其它地理著名教授周淑贞、程潞、金祖孟、赵济、包浩生、陈传康、夏邦栋等20位委员出席了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十年来的编委会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教材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地域研究与开发>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20.
访吴传钧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初一个温暖如春的冬日,在京郊中关村的高楼宿舍里,有幸专访了我钦慕的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付理事长吴传钧先生。先生虽已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思想活跃。当我谈到先生总不见老,别人称他是老地理学家中的少壮派时,他哑然一笑,说道:“我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养身之道。如果说有常保青春的秘决的话,那就是几十年来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精神。”为了想全面了解吴先生的工作经历、治学方向,学术活动以及对发展地理事业的看法,这次访问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先生的健谈,使我的这次访问十分满意,难忘。我问道:“您为什么对地理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以致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