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预警涉及地震预警信息检测及处理、信息发布和传播、信息利用等诸多环节,具有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为发挥地震预警的减灾实效,地震预警各个环节工作必须依法有序有效地开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地震预警法律制度建设阶段,在此背景下对立法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其次就规范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行为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最后针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的误报和漏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预警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地震预警既是科学问题,又涉及到防震减灾诸多环节。目前国内关于地震预警的研究局限于技术领域的探讨,从社会科学视角探讨地震预警的研究比较缺乏。日本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地震预警的国家,在实施地震预警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研究日本如何推广、应用地震预警,可以为中国地震预警制度建设提供启发。主要通过解读日本法律文献和资料开展研究。使用的资料主要包括《防灾白皮书(2014年)》、《防灾基本计划》(2015年)、紧急地震速报利用者协会发布的  相似文献   

3.
李一行  陈华静 《中国地震》2021,37(3):641-648
“地震预警”法律概念是讨论和规范地震预警相关行为的基础,也是地震预警立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地震预警法律法规,地方已经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对“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规定也不完全一致。随着地震预警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确定和统一愈发重要和迫切。“地震预警”法律概念应涵括其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秉持完整规范、避免歧义的原则,将时间、空间、机理和影响等要素排列组合而成。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本文还讨论了发布主体、预警客体、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地震预警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减轻和避免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和各国在高铁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实践,提出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紧急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架构,从业务逻辑、信息发布流程、服务产品、通信网络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为地震预警系统面向行业用户的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今地震预警技术及其在国内发展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地震预警的概念、系统构成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国际上地震预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继而通过对国内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认为地震预警系统的开展在政府、社会、台网建设和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地震预警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非技术性挑战进行了估计,并建议加强法律措施、公众教育、震害防御等方面的配套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预警系统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重新计算了江苏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对地震预警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过该工程建设,使得江苏省测震台网对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并具备一定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分析认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子项目的建设实施,能够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地震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7.
界定了地震预警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出台地震预警政策的目标、指导原则,和研究地震预警政策的思路方法,总结了日本在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政策和做法,根据我国目前预警系统建设的现有条件、目前状况和国外地震预警实践,分析了预警系统建设和运用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初步构建了地震预警系统政策基本分类和框架,提出了在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科技创新、宣传普及、社会应用、信息管理和发布、配套的财政投入等7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和看法,并指出了各类建议政策的出台时间路线图。为地震预警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在系统研发、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推广应用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假设2008年前龙门山及其周围已经建设了地震预警台网系统,从汶川8.0级地震的灾害分布设想内陆地震的预警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警盲区;极震区和重灾区的很多城镇可能得到预警信息,但预警震级及预警强度可能偏低等,并讨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评估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凯  温瑞智  彭克银 《地震学报》2016,38(1):146-154
本文从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和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两个角度出发, 研究了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潜在震源各个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概率进行计算, 并结合以兰州市为中心布设的80个强震预警台站信息, 计算了有效的预警时间及地震烈度. 基于生命易损性模型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系数; 采用基于宏观GDP的损失评估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经济损失, 分析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社会效益. 计算结果表明: 减小地震预警盲区范围对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非常关键;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台网布局应重点考虑布设区域的人口密度、 经济情况及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台网规划设计的过程,重点突出预警台站分布的设计依据及其方案,并对不同的台站布局方案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现有测震台网、已完工的珠三角预警台网的基础上,规划广东预警台网建设,满足广东省陆区和海域地震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地震预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手段,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各自的地震预警系统。其中,有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明显的减灾效果,有的还正在进行在线测试。本文即主要针对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重点对地震预警连续定位、地震震级连续测定、预警信息可靠度、预警信息发布方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四川汶川地震、台湾集集地震及东日本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台网现状及其预警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陈  郭凯  张素灵  黄志斌 《地震学报》2015,37(3):508-515
本文讨论了影响地震预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对我国现有地震台网布局、 数据传输延时和台网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讨论, 对能否满足地震预警需求进行了分析, 并对台网现状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体来说, 中国地震台网现状并不能满足地震预警需求, 除了需要对台网进行加密和提高相应的运行率之外, 还应对现有数据采集器和实时传输软件进行必要升级, 以达到地震预警对数据延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制度是《防震减灾法》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在《防震减灾法》的指导下,部分省制定出台了地方政府规章,进一步细化了这一法律制度.在法律实践方面,1996年国务院批准了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防区方案,2006年又批准了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防区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分析公众对地震预警的认知心态和接受程度,专题开展了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关于地震预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6%的公众对地震预警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地震预警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说是个新事物;公众肯定地震预警工作的必要性,对地震预警效果抱有较大期望;公众面对突发震情的自救心态及能力偏低;大部分公众承认政府机构在地震预警发布上的权威,近四成民众认为政府同时也要负起相应责任。本次调查和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和机构科学应对地震预警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开展,“地震预警”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线,国内外关于“什么是地震预警”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地震预警技术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本文论述了我国地震预警的进展,地震预警的实质和局限性。地震预警实质是地震观测进入密集观测新阶段,地震速报从分钟级发展到秒级超快地震速报,也就是地震警报。由于在地震预警实际应用中受预警盲区和地震强度估算不准确的局限,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警技术应用效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逐步认识了发挥地震预警的警报作用的重要性。同时,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引导公众认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才能有效发挥减灾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局在2004年度全国震情趋势会商会上,首次对预测的强震危险区域使用了黄、橙、红三色等级进行预警,并要求各级地震部门试行这一制度.毫无疑问,这是对具有我国特色的长、中、短、临逐渐近式地震预测科学思路的有力推进,也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进行地震预测预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战略战术.然而,依据哪些科学指标来进行短期强震"三色"等级预警,怎样研制这些指标?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警技术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有成功预警且收到减灾实效的先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的方法,包括波前探测、P波应用、现地预警和区域预警;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墨西哥、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还对地震预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远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设80个简易烈度计观测点,与天津行政区内具备实时传输能力的测震台站和强震动台站共同组建了天津地震预警观测网络,初步实现了地震预警功能,提升了天津行政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同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本文介绍了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的建设情况、台站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数据处理及数据记录情况,并探讨了简易烈度计在预警台网中的应用,获得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基于实时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防震减灾手段,它不仅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降低重大工程次生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依据。对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以及地震预警和应急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建设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