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平凉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致远 《西北地质》1997,18(1):33-36
本文在分析平凉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展布的基础上,建立了氢氧同位素环境效应模型。为分析本区地下水的起源、运移提供了新的研究途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平顶山矿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环境同位素的分析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的关系,分析确定岩溶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推算在现有开采深度内各地岩溶地下水的年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比率与降水产生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可以利用其时空分布特征来反演大气过程,示踪水汽来源,反映天气气候的区域性特征.对影响我国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影响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因素及空间变化特征,并分别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等地区近年来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滑坡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测试成果,系统地研究该区地下水的起源以及与区域构造和海拔高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具有大气降水补给的特点,地下水氧同位素具有明显的海拔效应,温泉水的出露与区域高热流值和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识别内蒙古佘太盆地地下水补给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君  王莹  卫文  张琳  刘福亮 《水文》2017,37(1):51-55
为研究近几十年来佘太盆地地下水补给变化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对佘太盆地浅层地下水开展同位素样品采集工作,并测定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值。在分析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和补给区并构建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模式图,探讨了区域上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流动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发现:当地大气降水并不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补给源区为周边山区,补给来源主要是周边山区的大气降水,且地下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较明显;盆地的东、西部地下水的补给源区不尽相同,西部的补给区高程要高于东部的补给区高程,但两部分地下水所经历的蒸发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结合稳定同位素( D、18O、13C) ,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环河组和洛河组地下水均可分为3 大类,且大致在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分别聚类,每一类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区地下水均起源于大气降水,发生了岩盐溶滤、碳酸盐矿物溶解、硫酸盐矿物溶解、硅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相对洛河组地下水,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还受到了大气降水稀释作用和酸碱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浓度场时空展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论述了吉林省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氚的浓度场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氢氧同位素的环境效应模型,并简述其水文地质意义,为地下水起源、运移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西南地区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通过检索西南地区有关降水氢氧同位素的文献, 对西南三省一市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行了综述. 从已开展研究的区域和站点、 主要采用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主要的研究内容(同位素组成、 大气降水线、 氘盈余)和水汽来源、 影响因素以及区内的空间差异等几方面进行总结, 并对今后西南地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为研究区域降水氢氧同位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重庆歌乐山隧址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测试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地质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运用同位素方法研究流体及矿床成因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环境同位素方法被广泛用于识别地下水系统,研究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成因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而且氢、氧稳定同位素在低温条件下不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放射性同位素变化遵循各自的衰变规律,水中HCO3碳、氧同位素组成与被溶解的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有关。在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评价过程中,取得许多同位素数据,对该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借助同位素方法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年龄等基本特征。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年龄基本都较小,属近期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浓度场时空展布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凤生 《吉林地质》1997,16(1):51-56
本文详细阐述了吉林省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D,^18O)和放射性同位素氚的浓度场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氢氧同位素的环境效应性模型并论述其水文地质意义,为地下水起源及运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δD and δ18O in precipitatio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have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the Ordos Plateau, north-central China. The slope of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LMWL)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GMWL), which signifies secondary evaporation during rainfall. The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s of precipitation is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The lake water is enriched isotopically due to evaporation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f recharge and location in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River water is enriched isotopically, indicating that it suffers evaporation. The deep groundwater (more than 150?m) is depleted in heavy isotopes relative to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less than 150?m), suggesting that deep groundwater may have been recharged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early Holocene, when the climate was wetter and colder than at present. All groundwater samples plot around the LMWL, implying groundwater is of meteoric origin. Shallow groundwater has undergone evaporation and the average evaporation loss is 53%. There are two recharge mechanisms: preferential flow, and the mixture of evaporated soil moisture and subsequent rain.  相似文献   

12.
西昌市尔乌泉域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泉和泉群是川西南乡村居民首要的生活水源,对本区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以尔乌泉域泉水和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泉水和地表水常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和氚同位素,探讨了该泉域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尔乌泉域泉水为中偏碱性低矿化水,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和HCO3·SO4—Ca·Mg型水。地表水因受泉水补给影响具有与泉水相似的组分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尔乌泉水和地表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且未发生氧同位素漂移。氚同位素进一步确定泉水为非现代水,地下水经历较长的径流时间。受断裂带和褶皱构造的影响,入渗补给的大气降水与碎屑岩中碳酸盐岩、石膏等矿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后与第四系黏土物质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致使泉水水化学组分以Ca2+、Mg2+、HCO-3和SO2-4为主。此外,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化学肥料的施用也对泉水中Na+和SO2-4组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湖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洞庭湖湖区水体稳定同位素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弄清各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在2012年4月和8月对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采样。通过对样品进行D、18O同位素分析,结合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公布的1988—1992年间长沙降水同位素数据,发现湖区年内受不同盛行风影响,降水及地表水的同位素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4月份同位素富集,8月份贫化。此外,河水、湖水同位素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两个时期地表水的水线斜率均小于当地降水线,地表水在两个时期均存在蒸发作用。虽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但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同位素季节变化较小,地下水接受地表水补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拒马源泉群作为拒马河的源头,受到了较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地下水的水化学、水位动态、泉流量等特征上,对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几乎没有,且对北海泉的成因解释多为粗略的定性概述。为了说明涞源北盆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详细揭示北海泉的形成模式,首次系统地采集了不同含水岩组的地下水样品,测定了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分。结果表明:样品点δD和δ18O值均落在区域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高程效应较明显,径流途径长,松散含水层径流途径短,受蒸发作用较强;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和松散含水层氘盈余d值分别为6.0‰~11.6‰、4.2‰~11.2‰、3.8‰~8.0‰,较大气降水大部分偏小,表明岩溶水和松散孔隙水经历了不同的流动过程;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从补给区向排泄区各自流动过程中,在小西庄、香炉屯村附近断裂带发生沟通混合,然后在向盆地中心径流过程中受断层阻水上升,上升过程中又接受了松散孔隙水的补给,最后在松散岩层中出露成泉,形成北海泉。在孔隙水混入前,两者的平均补给比例大约为48.4%~57.6%和42.4%~51.6%。  相似文献   

15.
Hydrogeochemistry and isotopes we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geochemical evolution in the Habor Lake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and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D, δ18O and major ions were analyzed. The groundwa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the shallow Cretaceous groundwater and the deep Cretaceous groundwater. The groundwater chemistr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eldspar weathering and dolomite weathering, the dissolution of Glauber’s salt, and cation exchange. Chemistry of lake wat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evapo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he stable isotopes of oxygen and hydrogen in groundwater cluster along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indicating that groundwater is of meteoric origin. Comparing with shallow groundwater, deep groundwater is depleted in heavy isotopes indicating that deep groundwater was recharged during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was more wetter and colder than today.  相似文献   

16.
山东德州凹陷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笔者通过对德州凹陷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其气体组分主要起源于大气、地壳和地幔的混合物,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南部月亮山西麓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宁夏南部月亮山西麓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内含水层中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特征以及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含水介质的矿物成分对该区内地下水组分影响显著,地下水同位素等分析显示,该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现代大气降水,认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成因主要是溶滤作用和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是黄河的重要补给水源,然而其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认识还十分有限。通过采集玛曲潜水、河水和黄河河道沉积物,系统研究了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河水和潜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低,分别为72~195 mg/L和207~459 mg/L,水化学成分以Ca2+和HCO3-为主,水样中砷浓度为0.46~17.7μg/L。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和河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河水相对潜水富集δ18O和δD。河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而潜水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作用的影响。潜水水样SI白云石小于0的占68%,表明潜水中白云石处于不饱和状态。某些潜水砷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沉积物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而砷的来源可能是玛曲河道和浅层松散沉积物中吸附态砷。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黄河上游玛曲段地下水的来源及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The environmental isotopes such as deuterium and oxygen-18 and the deuterium excess values have been used to assess groundwater recharge sources and their dynamics in Khan Younis City in the Gaza Strip in Palestine. Three isotopic lin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δ2H and δ18O were used in the assessment. These lines are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and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line. The δ2H, δ18O and D-excess values indicate that deuterium and oxygen-18 isotopes originated in the groundwater from groundwater mixing with rainfall and other water sources; the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recharged from rainfall from a distant source that came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d from other sources such as wastewater, irrigation return flow and saline water.  相似文献   

20.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闽江河口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降水的环境同位素效应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定量评价河口区多种水体的混合过程及地下水输入量。夏季的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贫化,呈现出降雨量效应。在δ18O与δD关系图上,闽江北岸基岩裂隙水、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均落在福州降水线上,而南岸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落在福州降水线右下方,其拟合线与降水线交点与5~9月农灌期降水氢氧同位素加权值接近,表明北岸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补给,而南岸地下水同时接受灌溉水和降水补给,并在入渗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闽江河口段除接受两岸地下水补给外,局部河段还接受断裂带裂隙水补给。将线性端元混合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地下水文分析法结合起来定量评价地下水的输入和各水体的混合过程,结果显示,在河口段淡水区,地下水混合比率上限为8.8%,其中包括0.4%的断裂带裂隙水;在河口段淡咸水混合区,淡水(河水、地下水)和海水的混合比为53:47,其中地下水的保守混合比率为1.7%;枯水期闽江河口段地下水保守输入量为87.0 m3/s,是闽江径流量的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