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及其运动规律,通过瓯江和椒(灵)江实测资料分析,系统分析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河口地貌的响应关系。考虑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和盐度的影响,开发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对椒(灵)江枯季大潮最大浑浊带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潮波变形、咸淡水混合、泥沙再悬浮等复杂因素在一定河口边界和泥沙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潮波变形和泥沙供给是影响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关键因素。②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模拟必须充分考虑潮流、盐淡水混合、泥沙周期性起动、絮凝和沉积密实等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三个方面介绍了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中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1)利用通量分析计算河口盐度、污染物和泥沙通量,分析带内泥沙富采机制;(2)由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一维和较简单的机理模型,讨论最大浑浊带的成因;(3)据水动力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二维或三维数值模型,计算最大浑浊带的水流结构和物质浓度分布,模拟并探讨不同条件下最大浑浊带的成因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外河口最大浑浊带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口最大浑浊带(TurbidityMaximum,以下简称TM)在全世界不论高纬度地区或低纬度地区,各种气候类型和潮汐条件下的河口均有发现,尤其在部分混合型和垂向均匀混合型河口更为发育。其中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河口,从小河口到诸如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  相似文献   

4.
河口浑浊带成因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对河口浑浊带成因机制的研究,归纳成六条。并简要介绍了对成因机制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径潮动力对长江河口滞流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三峡蓄水后滞流点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长江河口在不同径流、潮流作用下的水流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北支大洪水期下移幅度大,涨潮动力强劲,随潮流变化大;南侧变化幅度整体较北支小,随径流的变化幅度自大至小依次为北港、南槽、北槽;随潮流的变化幅度自大至小依次为南槽、北港、北槽。滞流点随径、潮条件变化时,受地形影响明显,三峡蓄水后,径流变化范围缩小,引起不同地貌单元滞流点范围不同程度的缩小,可据此认为,与滞流点位置一致的最大浑浊带范围呈现减小的趋势,由此可能引起最大浑浊带和地貌调整。  相似文献   

7.
河口盐水入侵作用研究动态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口是河流径流与海洋水体交接的过滤地带。由于水流扩散,挟沙能力降低,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河口后将逐渐沉降。但沉降的泥沙常在某段槽床聚积,形成拦门沙坝而阻碍航运。拦门沙形成的原因与河口环流、泥沙絮凝沉降和最大混浊带等现象紧密关联,而这些现象又由盐水入使所造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河口盐水入侵作用的认识和研究进展,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相合的手段,在分析九龙江河口地区地物波谱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两期遥感影像(1986年6月与2000年5月的陆地卫星Landsat—TM资料)进行解译和岸线提取。通过与20世纪70年代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九龙江北、西溪过河口大沙洲后分成北、中、南3个支流入海,其中以浒茂洲两侧的支流岸线变化最大;海门岛至口门段河口两侧岸线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厦门西港海区是本研究区岸线变化最大的区域。文章最后对岸线变迁和河口淤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带位于扬子板块、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交接的碧口地体北缘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研究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对下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尤以滑坡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和严重。在所有滑坡灾害中,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北川破裂带的北东端点,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东河口滑坡是一种抛射型滑坡,具有与其他如重力或者降雨作用导致的滑坡不同的特点,即没有统一连续的滑动面,由上部比较深陡和下部比较浅缓的截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在强地震加速度的作用下,滑坡体被抛射并在与地面发生碰撞之前沿抛物线轨迹运行。文章综合分析了东河口抛射型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并解释了该抛射型滑坡发生的动力源机制。结果显示,东河口滑坡区的滑坡带和翼状裂隙带在北川破裂带两侧的规则分布受控于断层的运动方式和滑坡的空间分布位置;此外,除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和地质地貌条件外,垂直加速度和断层的运动方式对地震滑坡的激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千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是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为三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间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韩丕康 《水文》1997,(5):15-21
河口地区是河川径流与海洋潮汐两种没波长振动波交会的区域,水位的变化极其复杂,借助频谱分析可在频域内研究它们不同的振动特性和变化规律,并将们分离开来。本文通过对长江口一次最大规模全潮测验资料分析,说明频谱分析技术在河口水文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岸带、杭州湾岸带及众多河口岛屿是上海市重要的岸带资源。它集航运、养殖、旅游、土地质量等诸多功能,给上海市的持续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因此对岸带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是重要的课题。文章从遥感角度对460km的岩线解释与调查中,逐段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今后岸线的趋势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地质与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宗静婷 《西北地质》2004,37(1):97-101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细碧岩型、黄铁绢英片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金矿物是自然金。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岩石强烈变形、彻底退化蚀变以及后期含矿热液交代与充填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属于火山-沉积岩系中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河口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比地带,动力环境复杂、冲淤变化激烈;河口是海陆交通的咽喉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沿海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对外贸易的剧增,河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口的研究在国民建设中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口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只有搞清河口沉积动力过程,才能从机制上解释河口环境的发育历史,才能预测其发育演变趋势,为河口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刘红  何青  王元叶  孟翊 《沉积学报》2007,25(3):445-455
结合近期长江口558个表层沉积物采样资料,分析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时空分布特性,得到了近期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和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横沙以上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洪枯季变化较小;浑浊带海域洪季粗,枯季细;口外海域则枯季粗,洪季细。横沙以上和口外海域沉积物类型洪枯季变化较小,浑浊带海域沉积物类型变化较复杂。无论洪枯季北港表层沉积物最粗,北槽次之,南槽最小。表层沉积物大小潮变化较小,两次采样平均差别为9.7%;沉积物年际变化随大通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而变化。近十五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北支上段、南北港分流口、北槽和南槽浑浊带海域,主要与河槽的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有关。结合Pejrup新三角图对长江口各沉积动力环境进行分区,对比各沉积环境亚区的粒度特征,并对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云南寻甸县河口地区三个铅锌矿化带,均沿断层构造破碎带展布,矿化带岩性多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重晶石化为之最主要的矿化蚀变,而铅锌矿中富铅贫锌特征明显。将河口地区铅锌矿化带与滇东北已知铅锌矿床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不论构造控矿关系,还是容矿岩层、隔挡层和矿化特征都存在较多的共同特点,类比展示了河口地区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河口区的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的毒害性有机污染物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的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区毒害有机污染物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的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的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及有机污染物在河口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上海软黏土的宏微观三轴剪切试验,研究软黏土受荷状态下孔隙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局部变形在加荷初期就开始发生。随着荷载的增加,细碎团聚体增多,孔隙不断地扩展,生成大的贯通孔隙,孔隙定向排列明显,剪切带形成。微观结构参数与剪应力比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最大孔隙面积、孔隙比、孔隙各向异性率及分布分维数在受荷初期缓慢地增大,后期快速增大。应变为8%时,最大各向异性率达到0.68,最大孔隙比为1.96。剪切带附近的微观结构参数都大于带外值。在受荷过程中,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劣化,软黏土变形过程分为损伤开始、损伤发展剪切带形成和土体破坏3阶段,微观结构的劣化与土的宏观力学特性紧密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台萤石—重晶石矿产于中祁连地背斜东段下白垩统河口紫红色砂砾岩及砂岩中,矿体呈脉状,受NNW向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前震旦系马街山群变质岩。矿石类型有石英~萤石、萤石~重晶石型。矿化呈带状展布,矿化带走向与围岩走向相一致。该矿点矿化特征及有关资料表明,在中祁连地背斜范围内存在一条层控萤石矿化带。用层控观点指导找矿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