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运行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昭林  李雁  陈挺  石城 《气象》2011,37(2):219-225
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是我国气象探测设备运行保障的实时业务系统.文章以装备技术保障工程理论为基础,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业务性、经济性等多个范畴,从装备运行状态、装备性能参数、探测数据质量、通信传输、供应保障、维护维修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网中各类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障等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房岩松  涂爱琴  黄磊 《气象科技》2013,41(5):861-863
将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尤其是军工产品制造和应用领域的寿命周期概念和理论引进到气象装备技术保障领域中,对气象装备的设计寿命、实际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剩余使用寿命等几种不同的寿命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就每种寿命概念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充分认识装备寿命的不同概念,将有助于提高气象装备维护、维修、更新、报废等各个业务环节的科学性,尤其是剩余使用寿命的概念,它的预测和应用将会促进现代维护维修理念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北斗通信气象观测站系统结构以及该设备的电源、采集器和北斗通信组件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通过实例将维修原理与实践结合,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技术保障人员对北斗通信气象观测站的维护维修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是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业务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探测数据质量监控、维护维修信息管理、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运行监控综合评估、监控信息发布和站网信息管理等功能。利用ASOM系统中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的4000余条故障维修填报记录,围绕故障修复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并给出建议。文章旨在围绕雷达系统故障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还原故障维修过程,改进故障诊断技术,达到提高台站雷达维修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书架     
《气象》2013,(7):944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台站气象装备保障》胡雯主编该书介绍了基层气象台站常用气象装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台站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开展气象装备安装、维护、运行监控、故障维修、现场校准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全书分8章。第1章介绍了气象装备保障的概念、业务范畴、发展特点和趋势,台站气象装备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新要求;第2章介绍了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蒸发、日照、地温、雪深、雪压、冻土、电线积冰等地面人工观测仪器的原理、结构、日常维护和维修知识;第3章介绍了新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气象技术装备监控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Web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的河南省气象技术装备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设备、自动土壤水分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气象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省、市级保障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仪器库存、设备维修以及检定情况的管理,以及设备故障的网上申报、故障解决方案的网上在线指导、故障维修的经验积累.系统建成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气象物资供应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以及保障能力研制了本系统。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采用B/S架构,以成熟可靠的开源软件Tomcat作为软件服务器并采用安全性较高的DB2数据库,实现了采购、调拨、领用借用、资产管理、检定维修、设备管理、报废、项目等业务的流程化管理,从而使相关人员更高效、更规范地做好气象探测中心的气象装备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气象》2010,(4):55-55
孙学庆同志,高级工程师,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主任。他一直从事气象网络、气象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以及气象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呼伦贝尔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青海气象》2005,(8):F003-F003
青海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负责全省气象装备计划、供应、计量检定和技术保障等工作,承担着全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任务。近几年相继承担了自动气象站、太阳能电站、L波段雷达、自动雨量站、PESS000、土壤湿度水分监测站等现代化项目的建设,并承担了建设后运行技术保障任务。通过现代化项目建设以及运行保障,建立了技术先进、性能良好的监测、检定和检测维修系统,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良好的装备保障队伍,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辽宁省气象通信台是全国六大区域气象通信枢纽之一,其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承担着东北地区气象信息的收集、编辑和转发任务。本台10几台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常年实时在线运行,因此保持在线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下线设备的及时维修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笔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保障业务能力不高、研发与能力储备不足、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气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装备保障队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要求。因此要加强建设国家级牵头,省级为主体的技术保障体系,区域中心要发挥区域协调作用,发挥地市一级的作用。在建设中要明确技术保障管理层面与技术保障业务层面的关系;针对不同气象设备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分层保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保障的科技含量;以我为主开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技术保障要体现超前性与全程性;技术指导和维护维修要体现分级性,高度重视气象装备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在思想观念、业务分工、研究型业务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气象通信台是全国六大区域气象通信枢纽之一,其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承担着东北地区气象信息的收集、编辑和转发任务。本台10几台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常年实时在线运行,因此保持在线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下线设备的及时维修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面对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需要,自动气象站的技术维修、保障效率问题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1在自动站维修维护中存在故障检测仪器的不统一,难以适应业务维护标准化的要求;2检测方法单一,难以适应设备多样化的设备检测要求;3故障检测的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高时效、快速维修保障的需求。针对维护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使用美国NI公司PXI的虚拟仪器技术,并采用NI公司的图形化软件编程平台LabVIEW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测试、维修系统,主要包括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动态维修数据库设计3部分。实现了待检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诊断、显示及归档打印等功能。利用软件编程对测试信号进行了调理处理,增加了自适应测试功能。采用数据库检索功能,实现了故障的相似查找功能,提高了故障的测试与诊断效率,系统解决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保障的标准化、自动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皎 《贵州气象》2013,37(1):53-55
该文根据对重庆市34个区县气象局、上海浦东新区气象局、云南普洱澜沧县气象局201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工作管理模式、人员、费用、资金渠道等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对重庆市移动公司的维护维修服务外包模式的调研,详细分析了目前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海浦东新区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以及重庆市移动公司基站维护维修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提出以"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服务于全市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以适应在新形势下保障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长效运转,为完善全市装备技术保障体系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象仪器是测定大气演变实况的工具,是各气象台、站实施保障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只有健全气象仪器的维修工作;实行领导、仪器检修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切实做到正确使用,严密管理,细致维护,精心修理,才能使仪器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简称CIMISS)内气象资料为数据源,设计一个气象综合观测自动化监控报警系统,实时监控观测数据的传输情况,同时通过收集历年来各地区观测到的历史极值、故障和数据异常情况,建立要素阈值算法判断气象观测数据是否异常,并将异常告警信息分别推送至电脑端和手机微信端,方便气象工作人员查看,及时进行故障处理。该系统集多个监控平台为一体,对气象观测数据监控和告警效果良好,大大提高台站维护维修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气象装备保障能力,对推进气象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气象仪器维修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勤查看,勤维护,及早发现故障征候,予以排除,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一、结合使用和维修学习有关一起使用与维护的规定、仪器说明和其它维修指导资料,切实熟悉各种气象仪器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地面气象综合观测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受到自然环境、设备状态、网络情况等影响,观测要素数据易出现异常,且台站业务人员无法24 h不间断监测地面综合观测软件,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易导致市县级地面综合观测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影响故障点的及时排查和维修。基于此现状,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对地面综合观测要素状态监测及报警软件研究,在观测要素数据逾限、缺测及数据质控异常时红灯提示并发送短信给保障人员报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数据的智能监控,切实提高基层装备保障及时性,更好的为气象信息服务与气象分析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几年对CAWS600-R(T)型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维修,总结维修经验,提出了对此类型自动气象观测站故障的简便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气象》2022,(3):47-47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升气象决策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做好下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实施专业气象服务相关工作举措,由国家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候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于8月4日-7日,分别赴伊春、铁力、丰林、绥化就生态和农业相关事宜进行调研。此行分别就气象保障生态安全、气象保障粮食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联合调研组调研了中国气象局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五营国家气候观象台等生态监测仪器运行状态、各地气象局服务工作,并在绥化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座谈,初步达成了科技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