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地质灾害调查中ETM+与SPOT 5 Pan影像融合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杰  戴福初  许领  李维朝  姚鑫 《国土资源遥感》2008,(1):43-45,54,I0001
在对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针对研究区范围广、高差大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选用ETM 与SPOT 5 Pan融合影像,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分别采用Brovey变换、IHS变换和PCA 变换融合方法对这2种影像进行了融合,并对融合方法和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CA变换是一种适合于地质灾害调查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征明显,能够满足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要求.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多年来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的构建思路,规定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不同平台的地质灾害遥感应急启动条件和响应时间,详细阐述了灾前基础地理、遥感影像、资源环境和孕灾背景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方法以及灾时遥感数据的实时获取途径与处理要求,明确了遥感应急解译与灾情险情评估内容,为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资料对安徽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圈出灾害影响范围,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分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可进行1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监测。为了使高分二号数据能更快地在地质灾害调查领域得到推广,本文针对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高分二号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试验表明,通过对示范区高分二号影像的处理,可获得满足1∶10 000比例尺的平面精度要求的正射影像图,且结果非常适合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经过多次试验,采用Band1、Band4×0.25+Band2×0.75、Band3组合方法效果较佳,基于ENVI软件的Gram-Schmidt Spectral Sharpening算法进行融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基础上,对青藏高原30 a以来因现代冰川雪线变化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区域进行了论述,并对冰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近距离调查高山峡谷地区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并快速提取灾害基本信息,利用无人机遥感对地形条件相当复杂的贵州大方县法启村火车站东侧崩塌群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探讨了在高山峡谷区利用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的关键技术方法控制;并利用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构建了DEM和DSM模型,通过中误差精度模型得到调查区模...  相似文献   

7.
典型滑坡遥感影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成因类型和运动距离的滑坡,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图像上显示的影像特征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尚难以确定统一的滑坡遥感识别标志.尤其对于规模较大、形成机理和活动规律复杂的远程滑坡和复合滑坡,一直是遥感识别的难点,可供借鉴的前人研究成果不多,目前主要还是靠地面调查.在国内外滑坡遥感调查成果调研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灾害遥感调查、近年来地质灾害应急遥感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笔者参与调查过的巫山大清坎滑坡、千将坪滑坡、武隆滑坡及西藏102滑坡群等典型滑坡的遥感影像特征,提出了滑坡(尤其是高速远程滑坡)的遥感识别标志,以期与同行专家共商榷.  相似文献   

8.
以ALOS遥感影像为基础,经过数据处理,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断裂构造进行了解译,重点解译了工作区内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经过野外验证,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对研究区排查地质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该方法对相关工程中地质灾害的调查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遥感在黄土区石油管道工程选线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西安地质学院应用遥感技术对甘肃定西县到陕西凤翔县黄土区一段石油管道工程沿线地形、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对石油管道施工选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评价意见,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取得较好应用的效果。石油管道选线...  相似文献   

10.
5月24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援助四川省开展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排查避险和调查评估工作的安排意见的紧急通知》,明确了三项重点任务,即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遥感、航测资料开展应急排查;在应急排查的基础上,对震后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评估;开展应急地下水水源地评价工作,为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遥感技术和遥感地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地质信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地质理论、地球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地质工作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灾害和环境监测、矿山开发和环境监测的三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发展地质矿产和能源遥感勘查和评价技术系统、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矿山开发和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三大应用技术系统和卫星数据采集与地质应用服务系统、全数字化综合航空遥感集成与信息服务系统两大信息服务系统的遥感地质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和实现遥感地质分析由定性向定量,遥感地质应用由单技术向技术集成,地质服务由数据向数据、技术和信息的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和转化.提出了近期和中期重点发展的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重点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达志  盛业华 《测绘学报》1994,23(2):113-119
岩溶陷落柱是煤矿生产中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研究了陷落柱的遥感图像特征,从中提取了矿山环形和线性构造及热异常区,并结合实际地质,采矿资料,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预测陷落柱的可能分布区,进而实施探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探测技术方案效果好,费用省。  相似文献   

13.
赵云昌 《测绘通报》2020,(9):119-122
本文对倾斜航空摄影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将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引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领域,通过倾斜航空摄影设备获取了目标区域多视角航空影像,基于立体像对制作了DOM和高精度的DEM,并利用像片控制点成果和航空摄影系统POS数据,制作出高精度的实景三维地形模型,基于Skyline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矿山历史遥感监测及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实景三维环境下的矿点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查询、修改、统计、分析等功能。结果分析得出,采用倾斜航空摄影技术生产传统4D产品和实景三维模型,具有周期短、信息多元化的特点,极大地减少了外业核查劳动强度,能更好地满足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技术对亚欧大陆桥的新疆哈密—阿拉山口沿线一带的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发生的地质地貌背景、气候水文环境和激发因素以及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划分了地质灾害类型和组合分区,并提出初步评价和防治建议,为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规划提供重要的遥感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是目前威胁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存环境,并造成巨大损失的一种重大自然灾害,近年来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利用包括遥感技术在内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监测和预测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任务。本文以大量事实追述了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在联合国决议的“减灾十年”中我国如何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优势,以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战略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绍兴市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借助GIS软件对绍兴市进行网格划分,构建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不易发4个等级,并绘制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成果图。研究成果支撑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服务于绍兴市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精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勤  黄观文  杨成生 《测绘学报》2017,46(10):1300-1307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剧烈,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InSAR、LiDAR、高分遥感和GNSS 4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高精度空间监测技术融合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最后对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发生时通常会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害,而易发区评估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在GIS的支持下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体结合温州市自然地理状况及相关受灾情况历史数据,分析高程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等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提出了综合邻近环境的地质灾害分析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各因子权重,构建了温州市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温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同时还研究了山区、平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地质灾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受灾范围大,危害严重。提取地质灾害信息、估算受灾情况,对救灾工作极为重要。传统的遥感人工解译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计算机自动解译速度快但解译精度受影像质量影响大,大范围地区很难建立起普适性的解译模型。本文利用洮南市西部高分一号遥感数据,结合DEM生成三维影像,建立解译标志,解译基础地质信息,分析地质灾害成因;根据研究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像特征,提取影像的分类属性,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建立信息提取模型,快速提取出地质灾害敏感区域;再进行人机交互,精确提取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范围,通过野外验证,该方法十分可靠,为大范围地质灾害信息快速提取和灾后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勤  赵超英  陈雪蓉 《测绘学报》2022,51(6):885-89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矿产资源开采和大型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冰崩、塌陷、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多类型地质灾害呈现高频性和链生性的趋势,灾害后果更加严重。大范围高效率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也是工程安全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类型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常规识别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光学遥感、微波遥感、机载LiDAR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在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识别中的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并对当前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