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杂条件下的回剥反演方法——最大的深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小平  李绍虎 《地球科学》1998,23(3):277-280
常规回剥反演方法仅能面对简单情况,对于地层多次隆升剥蚀和多时代连续剥蚀的复杂情况,计算起来十分麻烦,既难以按统一的方式进行处理,也以实现回剥反演的自动化。提出了一种更适用的回剥反演法-最大深度法,其主要思路是始终寻找从古至今各时间柱中埋深最大的一柱进行回剥反演。该算法逻辑简单明了,回剥反演过程简单,能自动实现,并可方便地推广到三维空间,实验三维构造史模拟。通过某地区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白垩纪剥露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砂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方法, 研究了伊犁盆地中生代抬升-剥露事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 开展了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研究, 结果揭示出伊犁盆地在115~95Ma期间存在一期重要的抬升-剥露冷却事件, 剥蚀量至少可达1.8km, 剥蚀速率至少为0.09mm/a。区域资料对比分析表明中晚白垩世的抬升剥露事件, 在天山地区乃至整个新疆的造山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引起的隆升剥蚀;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影响的隆升剥蚀;新近纪-第四纪的快速沉降。自晚古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大体由南向北迁移,东部抬升剥蚀量较西部大,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000 m。   相似文献   

4.
<正> 已有很多种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方法,但它们均受特定地质条件的限制,因而没有哪种方法能恢复和确定任何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剥蚀量。其原因首推地质模型过于简单,笼统地把一个不连续面下伏地层的地层剥蚀量作为一次简单的构造抬升的结果。但实际情况是极为复杂的,甚至可能经历了多期的抬升与剥蚀。以下三种方法,不但能给出剥蚀面造成的地层总的剥蚀量,还能详细刻画造成这些剥蚀量的剥蚀过程,从而能计算出每一期构造抬升引起的地层剥蚀量。  相似文献   

5.
该方法原理简单,直观适用,反演精度高,速度快。只需对曲线分段即可进行单参数(电阻率P_2或层厚H)自动反演,不需求解方程组。文中附有在PC—1500计算机实现反演的计算程序对各类型电测深曲线反演,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部探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深层成像差,仅靠地震识别深部地层结构属性难度大,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本文采用基于三维地震剥层的重力界面反演方法,其核心是添加钻井—地质资料约束,在地震构造界面的约束下采用正演"剥皮"技术进行重力场源分离,然后对目标重力异常开展界面反演。正反演阶段采用流行的频率域Parker-Oldenburg迭代算法,保证了反演的快速稳定收敛。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地震剥层的重力界面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剥离浅部高频信号,实现深层目标重力异常的精确分离,进而实现对深层界面的准确标定。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开展深层构造界面反演,结果证实该方法是研究深层地质目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地层剥蚀量是沉积盆地埋藏史和热史重建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本文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古温标(Ro)资料,并结合多种恢复方法,得出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研究表明:加里东期,川东南剥蚀量较大,达2000m.东吴运动时期,川西南、川东南等距二叠纪玄武岩喷发区较近地区的剥蚀量较大,分别在260~450 m和800~900m:印支早期盆地整体遭受了抬升剥蚀作用,剥蚀厚度为100~500 m.印支中、晚期龙门山地区褶皱剥蚀,H1、Y1等钻井该时期的地层剥蚀量超过2000 m.燕山期周缘山系的继续隆升造成山前大范围地区的剥蚀:喜山期盆地周缘钻井的剥蚀量较大,在2000 m左右,而早期古隆起上的钻井如GJ、J13、Z12等钻井的地层剥蚀量则较小,在1000 m左右.可见,四川盆地不同地质时期及不同构造区位的剥蚀厚度都不尽相同,这一时空差异反映了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差异影响.这一研究也表明,以系统的古温标资料(R_o)为基础,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选用适当的反演方法并结合多种反演方法.能有效地恢复钻井在不同时期的剥蚀量.上述四川盆地各时期剥蚀地层厚度的恢复,对研究该区的构造、沉积和油气演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盆地模拟中的回剥技术,本文介绍了在工作站的OSF/Motif环境中(Unix操作系统)实现这一技术的整个过程,其中重点介绍了实现回剥技术的参数输入、界面中汉字的显示问题并恨安盆地实际资料说明完成回剥技术计算方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埋藏史分析与油气关系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1口重点探井的剥蚀量,并应用实例详细论证了该方法恢复的剥蚀量是合理可靠的,然后应用回剥技术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做出了单井埋藏史图。并划分出了连续沉积型、中期剥蚀型和晚期强烈剥蚀型3种埋藏史类型。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密切:未遭受强烈抬升、剥蚀影响的地区能够较好的保存原生油气藏;而后期的强烈剥蚀使得早期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坏,同时又导致了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这对正确认识该地区沉积沉降演化历史和成藏机制,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袁万明  冯云磊 《地质学报》2015,89(Z1):55-55
<正>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矿区剥露历史对于区内矿体保存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裂变径迹年代学是研究区域隆升剥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提供剥蚀速率和剥蚀量的定量数据,本文应用裂变径迹技术研究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区中生代成矿以来剥露历史,揭示其演变机理。  相似文献   

11.
大地电磁测深的反演问题是不适定的,其反演结果不稳定,且具有非唯一性。通过在目标函数中采用正则化方法,可以使得不适定反演问题具有稳定的反演结果,并改善解的稳定性和非唯一性问题。为了提高野外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初步解释的精度,提出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一维正则化反演进行拟二维反演解释方法。这里所述的大地电磁测深一维反演解释,与以往的解释方法不同,其思路首先用Bostick反演的深度来控制层参数,使反演计算的模型参数仅存在电阻率;最后采用阻尼高斯-牛顿算法进行反演计算,并将Bostick反演结果作为反演计算的初始模型。通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其处理速度快、解释直观,对野外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初步反演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DEXP反演方法在寻找钾盐中的效果,先从DEXP反演方法的原理着手,然后将其应用于某地区实测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的处理中,确定钾盐矿的埋藏深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矿产勘查中应用DEXP反演方法确定场源埋藏深度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任意形状地质体数值积分法重磁场三维可视化反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意形状地质体数值积分法重磁场三维可视化反演,采用辛普生积分和梯形积分实现三度体磁场三重积分的近似计算,模型修改在剖面内完成,对x,y不同方向剖面逐条修改拟合,克服了模型难以修改和细化的困难.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C语言、OpenGL函数实现了复杂立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反演.该方法适合于开采阶段的交互反演解释,将该方法运用于大冶铁矿,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改进的佐迪反演方法进行二维电阻率图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佐迪反演方法在二维拟断面应用中的缺陷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固定佐迪反演方法中用于转换电极距和深度关系的深度转换因子,可使绝大多数数字模型的反演过程稳定收敛;在调整视电阻率的公式中加入一个迭代系数,可使计算值快速趋向于观测值,减少了迭代次数;对于含有噪声的数据,加入滤波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噪声。通过数字模拟和野外实测数据对改进后的佐迪反演方法在二维电阻率反演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包含了简单模型,也包含一些复合模型,二者均取得较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局部波数法及其在磁场数据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波数法是一种进行磁场数据解释的常用方法。现有的局部波数法在进行反演时往往需要计算局部波数的导数,会明显地增大噪声的干扰,为解释结果带来误差。提出3种利用磁异常在不同位置或不同高度上局部波数的简单组合来进行场源体深度及构造指数的计算方法,不需要计算局部波数的导数,降低了噪声的干扰,增强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改过的局部波数法在有无噪声的情况下均能很好地完成异常的反演,其反演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小于理论值的5%。将其应用于四川某地区磁异常的反演中,其结果与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法的反演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正演具有计算耗时、精度低的特点;常规的反演方法边界处理简单,占用内存大,搜索方向也难以精准,严重影响反演效果。为了实现CSAMT快速高精度正演,改善边界处理方法以减少内存占用,优化搜索方向以减少迭代反演次数,提出基于边界约束有限内存的拟牛顿CSAMT一维反演方法。首先,在CSAMT正演中基于高斯积分与并行算法实现了一维介质模型条件下有限长导线源激发的水平电场快速高精度计算。其次,在反演方法中,分别构建了基于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的两种目标函数,并引入光滑模型约束,采取自适应正则化策略更新正则化因子,并采用基于边界约束的有限内存拟牛顿算法(LBFGS_B算法),实现了CSAMT一维准确快速反演。以含低、高阻薄层的多层地电模型的水平电场Ex振幅为反演数据进行直接反演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出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并对高、低阻薄层有较好的分辨能力,低阻薄层分辨效果更佳。实际CSAMT资料的反演剖面的分辨率优于常规的连续介质反演方法,地质效果明显,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下石油储备库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崇  李海波  李国文  刘亚群 《岩土力学》2010,31(12):3984-3990
初始地应力场是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基础。结合大连地下石油储备库工程,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地应力实测资料直接反演初始地应力场的新方法。首先,通过现场实测地应力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初始地应力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其次,由于主应力的方向与模型坐标轴方向不重合,进行应力变换;最后,基于FLAC3D的FISH语言编写函数,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直接反演大连地下石油储备库的初始地应力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直接法反演的初始应力场的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该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STRATA为一套交互2D/3D模型和反演软件,其功能是将叠后的地震道转换成波阻抗地震道。除了地震反演外,STRATA软件还包括其它一些功能如地震处理,子波提取和井编辑等。所有任务可在多个连接窗口中完成和显示,可以建立地质模型,分析地震数据和交互研究反演结果。在软件中提供了多种反演方法如基于模型反演,稀疏脉冲反演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反演。STRATA还提供了分析分步反演结果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林昌洪  谭捍东  佟拓 《现代地质》2012,26(6):1185-1192
对理论模型合成的稀疏测线数据和面积性数据以及实测单一测线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通过对比分析合成稀疏测线数据和面积性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发现,使用4个张量阻抗元素作为反演数据的稀疏测线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三维目标体,虽然效果可能不如面积性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实测单一测线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也较好地揭示测线周围地下基岩界面的三维起伏情况。合成数据和实测资料的三维反演结果表明:可以采用三维反演解释的方法对大地电磁稀疏测线资料进行反演解释。同时,从合成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大地电磁稀疏测线资料进行三维反演,应尽可能反演所有张量数据;对大地电磁面积性资料进行三维反演,可以只使用两个非对角元素数据,但使用所有张量数据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电阻率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从高密度电法系统的发展、电极排列方式,反演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研究进展。说明了高密度电法仪器从集中式到分布式,电极排列方式为适应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由某一种排列方式发展到组合排列和自定义排列方式。反演方法由早期的最小二乘反演发展到佐迪反演、基于born近似反演等反演方法,且从一维发展到三维,甚至四维。反演软件也从二维反演发展到三维反演,如德国DMT公司的反演软件从Res2DINV发展到Res3DINV,美国AGI公司的Earthimnge反演软件可以进行水域、跨孔高密度电法发演。列举了高密度电法近几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概况,最后,文章总结出高密度电法仪器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发射机功率,增大供电电流,以及增加排列长度,提高仪器通道数量;带地形的非线性共轭梯度三维反演具有需要内存小、计算速度快,可以更好的定位鼻常体的幸间位置等优点.将会得到受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