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是研究区域构造(构造单位、构造区带、区域断裂带等)与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之间时代分布规律、生因关系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复杂构造三维恢复过程中地质体产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不确定性,采用三维原位恢复方法,以巴楚断隆S1 构造为例,通过对比S1 构造恢复过程中所选取的标准区域与样本区域在构造变形前后的空间位置变化,分析构造变化过程中S1 构造整体模型的位置变化规律; 并据此将构造复原后的模型整体变化至初始位置,消除S1 构造因去掉石炭系顶面断距带来西南方向的位移,也消除了因去掉石炭系褶皱所带来西南方向的位移。研究表明,运用三维原位恢复技术,能够确保地质模型在构造复原前后空间位置不变,进而保证研究主体在构造恢复过程中空间位置的相对稳定,为分析构造变形带来的影响奠定空间比较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遥感、物探资料和已知矿区的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徐州地区构造有必要重新分析研究,深部找煤还有希望。根据冲断—推覆构造及滑脱构造的理论提出了五个构造分区:腹地滑脱区、弧后(同生)沉积区、叠瓦推覆区、中间凹析区和对冲带,并指出不同的构造区找煤方向和方法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将板块构造理论与地层学相结合,提出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内部可划分出一系列稳定的中间地块和活动类型的构造带,每一构造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构造地层带,对造山带区域地层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各构造地层带构造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南部深部构造与区域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亮 《贵州地质》2003,20(2):75-79
该文主要根据贵州东南部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并利用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推断了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结合区域矿产资料,用区域成矿学的新观点,探讨了该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区带的关系及其对矿床成矿系列和分布的控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区域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忠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8,(4):51-57,63
甘新蒙北山地区处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古板块的汇聚部位,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致使长期以来对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派说法不一,相同的学派在某些具体问题认识上也是各持所见。本文利用甘新蒙北山地区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甘蒙北山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成矿的关系,也为板块构造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现今主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遥感图像、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分析东北地区构造骨架的基础上,结合天然地震,地应力测量和现代地壳形变等资料的研究,提出了北东向构造是我国东北现今主导构造,并讨论了现代构造应和及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构造角度论述了剪切运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讨论了开、合、剪三种运动的辩证关系.剪切运动在区域构造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转换断层协调大洋板块的扩张与俯冲;走滑断裂协调大陆盆地形成、造山带演化和地体运移;韧性剪切协调深部构造变形,并将地表构造和深部构造结合起来.开、合、剪处于同一运动系统中,其中开合是一对主要矛盾,剪切是桥梁与纽带;开、合往往导致突变与质变,剪切经常表现为渐变与量变.开、合、剪的辩证关系体现其运动的整体性、层次性、旋回性、互补性、共生性和互为因果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区调中对花岗岩类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它们的岩石学特征,而且要进行花岗岩类的地层划分构造研究,其中特别是构造研究已成为风岩类区研究的主旋律。本文着重对在区调中花岗岩类构造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同时对花岗岩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提高对花岗岩类区调及构造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筛选-趋势分析法分离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春华 《物探与化探》2005,29(2):167-170
根据异常特征,借助Mapgis软件,筛选实测数据中受局部异常影响较小的测点,用一个n阶多项式所表示的曲线或曲面去逼近这部分测点所在的区域异常,用该多项式系数计算整个测区各测点的多项式值,并以它为测点的区域异常,进而求得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地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异常致矿、控矿理论和GIS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探讨川西北地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矿的形成玑分布明显受控于各类致矿地质异常,并显示一定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其中大地构造格架、区域构造样式对本区金矿化的区域性展布及产状起主导控制作用;地层-岩相组合异常、岩浆活动及热源异常对金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条件有密切关系和重要影响;而深部构造异常结构与金矿床(点)的产出与分布  相似文献   

13.
孙中任  赵雪娟  吕长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17-219,236
通过对云山异常区的区域构造、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对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是一处值得关注的异常区,并指出异常区中的磁异常的地质起因极可能为剖析这一异常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14.
区域次生地球化学负异常模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生地球化学负异常的研究已经引起重视,特别是前苏联的化探工作者还总结出利用地球化学原生负异常对热液矿床进行普查和评价的准则.但是,由于缺乏可供对比的划分负异常的适当方法,使得对负异常的研究不能系统化,研究结果也不能互相对比,尤其是对于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现的负异常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几个地区衬值负异常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区域性负异常的分布特征、负异常与正异常的关系、负异常的地质意义和找矿信息等.总结出单元素和多元素区域负异常的分布模型.建立了AU和Cu矿床的区域正负、异常模型.提出了地球化学异常是由正异常和负异常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东部区域物化遥信息与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控矿因素反映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异常及遥感影像的特征分析,归纳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区域物、化、遥信息,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主控因素,为进一步利用综合信息进行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25万呼中镇幅区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系统研究了呼中地区已发现的矿床、矿点及成矿建造与控矿、容矿构造,以此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地质异常单元和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带,分析了化探异常与相关矿床的耦合度.借鉴池顺都等人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分析模型,做出了该区的矿产资源潜力图,同时对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化探与遥感信息在青海两兰地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海都兰——乌兰地区应用化探与遥感信息进行综合找矿预测,主要是运用迭代法、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快速提取化探异常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掩膜和图像彩色分割等方法直接从TM遥感图像中提取与金属矿化有关的蚀变信息。在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化探和遥感异常信息与成矿的相关分析,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山南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相和古地热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鸿林  朱宁 《现代地质》1998,12(3):302-310
摘 要  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下部‚在一套由元古界及早古生界岩层组成的韧性 流变中间层中发育一套反映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剪切造成的固态流变构造‚其形成于中生代早 期。区域构造变形相分析表明这套固态流变构造在空间上分布具不均一性‚从变质核杂岩中 心向外约25km‚从固态流变变形相过渡为脆裂剪切变形相。对其变形强度、变形时的温度 和围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构造变形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固态流变构造基本上发育在300℃ 以上的古地温异常区。结合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特点‚可以认为幔源热活动是本区古地热异 常的主因‚是陆内造山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