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本文采用最近获得的VLBI基线变化率,解算了全球50个VLBI站的站速度。通过对VLBI台站构造稳定性的分析,用位于板块稳定地区台站的站速度求解了欧亚(EURA)、北美(NOAM)和太平洋(PCFC)三个主要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这是完全基于VLBI数据导出的板块运动模型,称为VP-MM1。通过VPMM1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的比较,分析了板块运动的稳定性,得出了几点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组合VLBI和SLR数据估计的全球板块运动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付平  赵铭 《测绘学报》1997,26(1):20-25,32
本文组合应用VLBI和SLR数据导出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技术实测数据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称为SGPMM1。SGPMM1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NUVEL-1的比较指出:空间大地测量数据估计的板块运动总体上与地学估计值一致。经过地磁极倒转时间尺度修正,并考虑到冰斯后地壳回弹的影响,空间大地测量数据估计的北美,欧亚和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与地学估计值有极好的一致,但太平洋板块相对于北美、欧亚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3.
ITRF96参考架中的全球板块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永清  朱文耀  张强 《测绘学报》2000,29(2):102-108
本文利用独立于地壳构造模型的ITRF96提供了最新速度场,对ITRF96中各测站所属的板块进行仔细的检核,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新的现代全球板块运动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由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所建立的各板块运动模型的检核,也可提供ITRF96框架下研究区域性地壳形变的较好背景场。结果表明基于空间技术的实测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和NNR NUVEL1A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个差异已不能被当前高精  相似文献   

4.
利用空间技术求解现时板块运动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利用GPS及VLBI技术,以站心坐标速度为观测量,求解了五个主要板块的绝对和相对板块运动参数,进行了精度分析。并与传统的NUIVEL-1 A地学板块运动模型进行了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球板块运动在最近300万年内总体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运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建立了监测板块变动的实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测量南美板块地表位移来研究南美板块的运动和形变以及在智利海沟处纳兹卡-南美边界形变。南美板块以平均14.0mm/a的速度整体向北移动,在东西向以10.9mm/a的速度收缩,并存在3.8mm/a整体性向东偏移,因此大西洋在扩张的同时有一个微小的向东移动,形成现今大西洋中脊向东扭曲的形态。并基于空间大地测量资料,确立独立于任何板块运动模型约束和假设的南美板块欧拉参数,分析了现今南美板块的运动和活动形变。  相似文献   

7.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运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建立了监测板块变动的实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今实测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分别建立了相对东太平洋海岭和南北大西洋海岭的绝对板块运动模型PRF-ITRF2000VEL、SRF-ITRF2000VEL和NRF-ITRF2000VEL,由此分析了大洋海岭间的相对运动,表明大西洋海岭与东太平洋海岭以平均10.9mm/a的速度在张开,反映了大洋海岭并非固定,由此得到的绝对板块运动模型均是“相对”的绝对板块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地面点位置的三维地心坐标和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精度确定地面点三维地心坐标时,一是要考虑它所采用坐标系的定义,二是要顾及地球动力现象对其点位坐标的影响。本文对世界上若干通用的三维地心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和涉及板块运动对点位的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ITRF2000和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养  韩英 《测绘学院学报》2002,19(2):85-87,91
地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ITRF2000地球参考框架初步结果已于2001年3月19日公布,ITRF2000综合了VLBI、SLR,LLR,GPS和DORIS技术,产生736个点位坐标和54个核心站,文中介绍了ITRF2000,并利用ITRF2000综合解的结果计算全球板块的欧拉矢量,建立了基于空间实测数据基础 的最新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分析大西洋扩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空间测量技术SLR、VLBI和GPS实测资料,解算出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速率,其中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35mm/a,赤道大西洋东西向扩张速度分别为20-25mm/a,南大西洋东西向扩张速率为22-28mm/a,证实全球板块运动的存在及大西洋扩张学说,并基于全球几百万年地质模型NNR-NUVEL1A,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24.3mm/a,基于最新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20.8mm/a,总体上大西洋实测东西扩张速度与根据地学资料推出的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最新ITRF2000VEL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速度场的基础上,建立欧亚板块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运动模型,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局部形变场,分析此形变场发现东北块体和华北块体东部地壳存在一致的向西或北西西向运动,平均运动速率东北为2.9 mm/a,华北东部为1.4 mm/a,推测这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东北和华北块体,影响较大的是120°E以东和40°N以北地区。并分析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影响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朱新慧  王刃  孟键 《测绘科学》2010,35(1):13-15
我国大陆板块是欧亚大陆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块运动剧烈,地质构造复杂,是全球研究板块运动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各个块体分别建模和解算,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除东北块体相对于欧亚板块不动外,其他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形变运动,东部形变较小,西部形变较大;华北块体总体上以大约6mm/a的速率向东运动;华南块体以约5~8mm/a的速率向东南方向运动;新疆块体以约10~15mm/a的速率向北东方向运动;西藏块体也向北东方向运动,但运动速率从南到北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4.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PS和VLBI的组合数据,解算了北美、欧亚、太平洋等12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得到了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GVM1。与地学模型(NUVEL1A)的比较指出,GVM1大体上与地学模型一致;EURANOAM的极位置与NUVEL1A的相应极比较接近,旋转速率略微偏大;澳大利亚板块在最近几年内是稳定的;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对的极位置与地学模型较为接近,这表明多种技术的组合数据提高了板块运动模型建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吕志鹏 《测绘通报》2015,(12):15-19
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建立板块运动的欧拉矢量具有更优的现势性。本文对其计算的3种几何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利用IERS发布的ITRF2000速度场数据对上述3种几何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几何模型得到的板块运动的欧拉矢量具有统计一致性。但是,由它们得到的板块运动的欧拉矢量最大差异约1 mm/a,整体旋转量最大差异约0.2 mm/a,这对于高精度的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应用影响显著。朱文耀等采用的几何模型更加合理,拟合精度更高,因而建议利用该模型进行板块运动欧拉矢量的拟合。  相似文献   

16.
张恒璟  孙付平  宋伟东 《测绘科学》2006,31(2):16-18,21
采用截止到2003年GPS观测数据和1997年的VLBI观测数据,利用它们的站速度信息,组合解算完全基于空间技术的板块运动参数;通过对站速度残差的精化分析,得出更加稳健的现时板块运动参数;并通过反复试算得出稳定台站的选取以及台站的分布对板块运动欧拉极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VLBI、SLR和GPS实测数据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VL BI、 SLR、 GPS)实测板块运动的最新数据 ,导出了全球 7个主要板块 (欧亚、北美、太平洋、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南极板块 )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 ,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 ,称为 SGPMM2。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 NUVEL-1 A相比两者基本一致 ,说明最近 3百万年内全球板块运动总体上是稳定的。作者还首次导出了南中国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 (2 0 .5°S,67.2°W,0 .3 0 0°/ Ma)。与 Armijo等 (1 989)根据欧亚板块内北西藏块体与周围块体的断层走向和滑动速率估计的北西藏块体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1 7.0°S,61 .4°W,0 .45 8°/Ma)相比 ,两者运动方向一致 ,但南中国板块的运动速率稍小。作为对印度板块高速插入欧亚板块之下的响应 ,这个结果证实了南中国板块受西藏块体东向挤压而向东南运动的构造学推断。  相似文献   

18.
搜集了全球约4 000个GNSS测站实测数据(站坐标和速度场信息),对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对台站进行插值,使全球测站分布更加均匀。利用Delaunay数学模型计算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的结果发现:基于板块运动模型进行台站插值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结果的误差精度,不会对地球最终形态变化结论产生影响,台站数量及其分布均匀程度对计算最终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90年代天文地球动力学对地球参考系提出的毫米级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些更深入、更广泛的地球动力学问题,并探讨了可能的改进和解决方法。这些问题是:板块运动模型的改进;区域性地壳形变的影响;冰期后地壳回弹的影响;地球质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00,29(4):369-369
本论文旨在研究利用地壳形变数据来研究地壳形变和地震的物理机制。受到板块构造运动的驱使,全球地壳形变最大和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参照地震孕育的过程,地壳形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震间形变、震前形变、同震形变和震后形变。本论文主要研究震间和同震形变,提出了一种刚体运动加断层位错的板块边界断层运动模型。该模型假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长期(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变,其大小可以通过数年的VLBI测量和全球板块运动模型来确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的断层面上受到阻碍,从而引起周围地壳的形变,产生应变和应力累积。当累积的应力超过断层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破裂和滑动,即地震。传统的边角测量方法和现代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如GPS、VLBI等,都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形变。利用观测到的形变数据可以反演地震时地下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以便进一步研究地震的物理机制;也可以反演震间形变所对应的断层带上的应变和应力累积速率(通过反演负位错模型参数求得),从而给出活动断层中长期地震预报。所涉及的形变数据反演一般都是非线性反演问题,其解不惟一。为此论文详细讨论了顾及模型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针对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提出了两种构造先验信息矩阵的方法,经验统计法和物理约束法,较好地克服了反演问题的不惟一性。运用上述刚体运动加位错模型和贝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