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新慧  王刃  孟键 《测绘科学》2010,35(1):13-15
我国大陆板块是欧亚大陆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块运动剧烈,地质构造复杂,是全球研究板块运动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各个块体分别建模和解算,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除东北块体相对于欧亚板块不动外,其他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形变运动,东部形变较小,西部形变较大;华北块体总体上以大约6mm/a的速率向东运动;华南块体以约5~8mm/a的速率向东南方向运动;新疆块体以约10~15mm/a的速率向北东方向运动;西藏块体也向北东方向运动,但运动速率从南到北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利用ITRF2005框架速度场以及IGS参考站近两年观测数据解算所得速度场对南美板块的运动及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美板块整体以约12.4mm/a的速率向北西方向运动,其欧拉矢量参数与NNR-NULVEL1A模型基本一致。形变特征表现为中南部区域西缘因纳兹卡板块俯冲向东凹陷,东侧受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推力向西运动,东西向的挤压使其约以22mm/a的速度收缩并阻碍其北向运动。板块南端则受南极洲板块挤压向北西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GPS运动速度场,研究了其中的7个亚板块和14个构造块体的变形状态,并做了动力学解释。研究中,构造了一种运动-变形模型来提取观测数据中的变形信息。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东西两侧应变状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西部各亚板块或块体的主应变量值从约4.5×10-8.a-1到约1.3×10-8.a-1,东部则从约3.0×10-.8a-1到约0.4×10-.8a-1,表明东西两部应变量值有较大的落差,并且主压应变方向从西部的北北东向逐步转到东部北东东向。南北构造带表现为其不同段落的各块体的变形趋势和量级都有显著不同。川滇块体是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大,主压应变为3.4×10-8.a-1,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在川滇块体造成了较大变形。中国北部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塔里木块体、准噶尔块体、天山块体向西,柴达木-祁连山块体、阿拉善块体向东。这种推挤力和太平洋板块阻碍、遏制作用,造成了华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拉张为主的应变和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4.
由GPS网融合得到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将不同GPS网融合为一体的方法,实现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高精度GPS网的融合,获得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水平运动的速度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和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和均匀应变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速度场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水平运动与变形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测量南美板块地表位移来研究南美板块的运动和形变以及在智利海沟处纳兹卡-南美边界形变。南美板块以平均14.0mm/a的速度整体向北移动,在东西向以10.9mm/a的速度收缩,并存在3.8mm/a整体性向东偏移,因此大西洋在扩张的同时有一个微小的向东移动,形成现今大西洋中脊向东扭曲的形态。并基于空间大地测量资料,确立独立于任何板块运动模型约束和假设的南美板块欧拉参数,分析了现今南美板块的运动和活动形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的GPS观测结果建立西喜马拉雅(WH)、中喜马拉雅(CH)和东喜马拉雅(EH)块体的弹性运动模型。将块体运动分解为整体旋转与内部变形。WH向北运动,平均速率31.5 mm/a;CH NNE向运动,平均速率31.1 mm/a;EH NE向运动,平均速率27.0 mm/a.喜马拉雅山在总体上呈现S-N向缩短与NWW-SEE向伸展。山脉中部S-N向的缩短速率最大平均14.6 mm/a,大约吸收了印度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35.7%。山脉存在明显的NWW-SEE向伸展变形,西部与东北部之间E-W方向的伸展速率为11.0 mm/a.山脉中段南边界的主压应变率最大,都大于7.5×10-8/a,而主张应变率最小,都小于1.0×10-8/a.山脉的西南角与EH的西北部主张应变率最大,都大于3.7×10-8/a.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与持续推挤力,重力势能差和上地幔的拖曳力是喜马拉雅山现今构造变形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三雏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在ITRF2000框架下的东西向速率为29.3 mm/a,南北向速率为-13.4 mm/a,垂向平均速率为2.3 mm/a;区域内部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量较大(约4 mm/a),主张应变率(5.48×10-9/a)大于主压应变率(3.70×10-9/a),地壳应变表现为拉张为主,主应变轴为N43.19°E.  相似文献   

8.
常晓涛 《测绘科学》2001,26(2):23-26
对中国东部所处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合现代大地测量成果 ,指出中国东部地壳运动主要是受陆陆碰撞 ,大洋板块俯冲及由二者引起的地幔对流三种主要因素控制 ,其中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对中国东部的水平地壳运动及地幔对流对中国东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水平方向上 ,中国东部地壳的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的压应力 ,但总体上是向东推移的。在垂直方向上 ,表现为南部隆升 ,北部沉陷。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地壳现今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10年来近400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为基础,获取并绘制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图像,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内西半部南北向只存在微弱的缩短变化(5mm/a左右),东半部南北向则没有缩短的迹象,南北缩短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块体南缘的喜马拉雅条带(约15mm/a),北缘中部的柴达木西区(约15mm/a)和青藏块体北面的天山块体及周围地区(约15mm/a);青藏块体大约有10mm/a的东西拉张,但不均匀,自西向东经历了由弱到强再有所减弱的过程,整个西部地区东边缘的东向运动表现为南强北弱的左旋特征;川滇菱形块体不是逃逸块体而是变形块体;青藏块体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面应变结果显示,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但压中有张),面应变的量级为10^-8/a。这样的变形结果,若只靠来处于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是无法解释的。由此并结合最新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可推断或证实,地壳下部来自南向的物质涌入是控制青藏块体乃至中国大陆形变的另一大动力源,甚至可能是主导动力源;或者具有深、浅立体活动的某种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VLBI、SLR和GPS实测数据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VL BI、 SLR、 GPS)实测板块运动的最新数据 ,导出了全球 7个主要板块 (欧亚、北美、太平洋、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南极板块 )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 ,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 ,称为 SGPMM2。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 NUVEL-1 A相比两者基本一致 ,说明最近 3百万年内全球板块运动总体上是稳定的。作者还首次导出了南中国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 (2 0 .5°S,67.2°W,0 .3 0 0°/ Ma)。与 Armijo等 (1 989)根据欧亚板块内北西藏块体与周围块体的断层走向和滑动速率估计的北西藏块体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1 7.0°S,61 .4°W,0 .45 8°/Ma)相比 ,两者运动方向一致 ,但南中国板块的运动速率稍小。作为对印度板块高速插入欧亚板块之下的响应 ,这个结果证实了南中国板块受西藏块体东向挤压而向东南运动的构造学推断。  相似文献   

11.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汽车牌照的特点,对车牌自动识别的部分算法以及自动控制部分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运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建立了监测板块变动的实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最近获得的VLBI基线变化率,解算了全球50个VLBI站的站速度。通过对VLBI台站构造稳定性的分析,用位于板块稳定地区台站的站速度求解了欧亚(EURA)、北美(NOAM)和太平洋(PCFC)三个主要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这是完全基于VLBI数据导出的板块运动模型,称为VP-MM1。通过VPMM1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的比较,分析了板块运动的稳定性,得出了几点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欧拉定律和ITRF2005的速度场,给出了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并计算了全球地壳旋转总角动量之和。采用离散的Tisserand条件对实测的全球台站运动速度进行约束,建立了一个新的基于NNR参考框架的实测的绝对板块运动模型NNR-ITRF2005,并与地学模型NNR-NUVEL1A和ITRF其他序列建立的NNR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NNR-ITRF2005比较接近于NNR-NU-VEL1A,但个别板块由于测站较少、分布不均或者测站观测时间短对板块的约束不够等原因,使得这些板块的欧拉极与地学模型的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ITRF2000和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养  韩英 《测绘学院学报》2002,19(2):85-87,91
地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ITRF2000地球参考框架初步结果已于2001年3月19日公布,ITRF2000综合了VLBI、SLR,LLR,GPS和DORIS技术,产生736个点位坐标和54个核心站,文中介绍了ITRF2000,并利用ITRF2000综合解的结果计算全球板块的欧拉矢量,建立了基于空间实测数据基础 的最新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南极大陆被横贯南极的山脉分为东南极和西南极,东西南极地质条件各异,但均属南极洲板块,大量学者对南极板块与地壳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多以GPS站坐标为分析依据。本文利用GAMIT软件对南极板块内部IGS参考站10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GPS基线解算,通过对基线长度的变化分析,对南极板块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各参考站之间基线长度无明显变化,平均年变化率约为1 mm,东西南极各站基本无相对运动,南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 1 988~ 1 996年共 8年的上海天文台 VLBI站与国际 VLBI站基线长度变化的精确测定结果 ,重新估计了上海 VL BI站的形变速率 ,证实了基于不同地球参考架系统对估计的上海站的运动有明显差异 ;基于最新的 ITRF96地球参考架和 Sillard等 (1 998)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估计得到上海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 -1 .95± 1 .0 2 mm/a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 1 3.5 5± 1 .2 0 mm/a,方位 77.5°± 4.5°;估计得到乌鲁木齐 VL 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 -6 .0 8± 2 .77mm/a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 2 1 .87± 2 .5 2 mm/a,方位 45 .5°±6 .6°;进一步分别基于 NNR-NUVEL -1 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 Zhang等 (1 999)的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得到与上述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字符笔划特征的汽车牌照二值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基于字符笔划特征的汽车牌照二值化方法。试验表明 ,该算法与Bernsen、Otsu、LEVBB等算法相比 ,能够很好地克服光照不均和各种污损的影响 ,实现对字符目标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车牌识别功能的小区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对车牌识别仪在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车牌识别技术及该设计方案中应用系统的功能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