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中所说的“欧亚带”不包含有我国大陆。利用“欧亚带”强震的频度低(N<1次/年)可以预报我国大陆高潮期的开始(对应率为3/4),又可以利用我国大陆地震高潮期的开始预报“欧亚带”地震活动的增强(对应率为4/4),所以我国大陆强震和“欧亚带”强震之间是互有影响的,有一个大区域应力场把它们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   总被引:190,自引:6,他引:190  
中国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地块运动为主要特征,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12万年)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地质单元。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地块间的差异运动在其边界最强烈。强震是在区域构造作用下,应力在变形非连续地段不断积累并达到极限状态后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活动地块边界带由于其差异运动强烈而构造变形非连续性最强,最有利于应力高度积累而孕育强震。我国大陆几乎所有8级和80%~90%的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表明地块间的差异运动是大陆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直接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8,21(3):211-220
本依据中国大陆近期调制强震密集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强震、强震的调制模式及对大震的预报意义,并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讨论了调制中强震、强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该文指出了我国大陆某些地区之间强震的迁移规律,它有助于分析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是否开始,并可做某些地区的强震的趋势预报.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Ms≥7.0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如图1.图中一区为喀什附近的地震密集区,二区为东北深震区,三区为海原达日、阿兰湖所包围的西北地区.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强震具有一定的迁移规律.其中某些强震具有特殊的含义,由此来判别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是否开始.我们把这种预报方法简称为强震判别法.  相似文献   

5.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我国大陆强震时间序列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中国大陆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预测次年的中国大陆最大地震震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还表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除了与强震时间序列本身有关外,还与全球的强震活动,太阳黑子活动等有密切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孟连7.3级强震短临预报研究--应用"层次法"的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保燕  荣代潞 《地震》2000,20(3):9-14
孟连7.3 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发生,这对大震的地点预报十分有利,但中、强震发生后是否一定有大震发生,这仍然是预报难题.其次,中、强震发生后,究竟相隔多长时间后发生大震,这是另一个预报难题.以孟连地震作为震例,用"层次法"对上述二个问题作出回答.最后由"层次法"得到孟连地震的预报参数为:震中22°N,99°E;MX 7 .3;时间1995年7月12日.预测参数与实际地震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多尺度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相对活跃或平静期的划分, 对于地震预测预报, 特别是中短期的强震分析预报, 甚至短临预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及其动力过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相对较弱.天山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山体两侧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发生构造变形并控制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内部构造活动性微弱,周边的地震活动却十分强烈.华北平原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内部的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上,特别是这些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与燕山南缘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巨大地震的发生场所.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和强震发生均与海拔高度相关:逆冲断裂和逆冲型强震主要发生在高原周边的低海拔区,高海拔的高原内部则以拉张性质的南北向正断裂和共轭走滑断裂为主,走滑断裂发育在高原的不同海拔不同部位,但北部是左旋走滑运动,南部是右旋走滑运动.中国大陆的强震总体上具有分布广泛、西强东弱、动静交替和分块成带的特征,形成这种地震活动图像的原因是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至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的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统一的运动方式,主要构造变形和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全部8级强震和80%以上的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在板块挤压、板内地幔对流等动力作用下,大陆活动地块发生相对运动和变形,上地壳的刚性地块运动和非刚性连续变形都是深部黏塑性流动的地表响应,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可以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模式来描述,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圣睦  董瑞英 《四川地震》2002,(3):15-20,26
作者在1996年底对中国大陆2005年前6级以上强震危险区(13处)作出了预测,其中对应1997年玛尼7.5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本文分时段:1996年底前、1997年11月前、2001年11月前,分别总结了预测依据及震情跟踪分析。加上对同期(1997-2001年)其他强震预测的实际对应,表明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在分析预报研究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0.
前言 1990年10月20日在甘肃天祝—景泰之间发生6.2级地震。根据中国大陆,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和地磁、地电等前兆异常场的资料,在震前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趋势预测。这表明在预报强震时不但要研究震源区周围的异常变化,而且要结合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场的动态演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中国强震活动图像与地震预报》中运用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1997~2005年M≥6强震危险性做出了趋势预测,经过预测期内强震实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预测方法思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97~2005年中国大陆M≥6强震危险区预测检验与总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中国强震活动图像与地震预报》中运用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1997~2005年M≥6强震危险性做出了趋势预测,经过预测期内强震实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预测方法思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method of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by using seismisity (MPES) is to make use of the message of earthquakes (including large, middle, small) in pre-period to predict large earthquake in post-period. Some better method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are selected among many means used in our country recent years. These methods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sets: 1. Method of spatial pattern; 2. Method of time process; 3. Method of seismic sequence; 4. Method of earthquake correlation; 5. Method of parameters of seismic source and medium; 6. Comprehensive method. Prediction effects of each method are evaluated with unique score. The value of each method, scoreR, are generally in a range between 0.3 and 0.6. This value only represents internal consistency, however, the ability of actual prediction belongs to the extensional effect, which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value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If the ability of actual prediction could be evaluated withR = 0.3, the ability of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by seismicity will be stated as following: If most of earthquakes must be predicted, the warning time needs to take seventy percent of whole time period of prediction; If half earthquakes must be predicted, the warning time needs to take twenty percent of whole time period of predict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239–252, 1993.  相似文献   

14.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5,18(2):125-134
本文采用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一些临震预报实验结果与地电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在强震与部分中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除能预测到有关地震的地电阻率日突变序列的短期异常变化外,在瞬时突变序上还能看到临震前明显的突变现象,还是震前三个月里的最大瞬时突变,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的时间,将随震中距的减少而缩短,且与震级有关,对于强震多集中出现在震前一个月内,中强震为十天内,并有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趋势,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5.
川滇及其邻区强震连续活动的地域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侧重分析了川滇及共邻区强度连续活动的不同地域分布图象,根据强震间的构造成因联系,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主震-晚期强震和先期强震-后期强震。后一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由前兆性中强震条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和相关构造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从整体连续强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上反映出强震及其晚期强震活动的可预测性,因而可供强震中期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固体潮高时段地震(调制小震)活动性图象演化过程,综合判定小震调制比Rm的异常值,提高Rm异常在中短预报地震的效能,并对小震调制比地震预报方法资料区域选择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区域过小或不适当的区域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合理的Rm异常。在对辽宁及邻近地区5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中,显示出用因体潮高时段地震形成的强震前空区活动图象比用全部地震形成空区图象特征更加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大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的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活动块体特征明显,中强以上地震频发,是研究大震活动规律的理想场所。通过过去一个世纪的6.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动力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存在的4个具东西交替活动特征的地震活跃期,可能是东、西部各自地震活跃与平静过程叠加的结果,100a左右可能出现1次东、西部同时爆发大震的时段;云南地区地震活动与外围地区存在较好的呼应关系,安达曼-缅甸弧形带的巨震活动对云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云南东部强震也与四川西部大震密切相关,四川大震活动往往滞后于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平静—首发大震可能是云南以东部为活动主体的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模式。这些认识对云南地区大震预测、地震机理以及板缘动力学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9.
用水氡最大变化率法对强震时间作中短期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水氡变化率的物理含义以及变化率动态图象的生成方法,强震前在动态图象上存在着变化率≥0.06高值异常区,异常区中心的最大变化率随时间有规律地演化,且与发震时间有着良好的统计关系。据此提出4个时间预测指标。检验性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发震时间段长短大多数为2至6个月,可满足强震的中短期预报尺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西部前兆异常涨落与强震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永仙  余素荣  张晓东  薛艳 《地震》2004,24(1):7-18
统计了1998年以来西部六省区(云南、 四川、 青海、 甘肃、 宁夏、 新疆)前兆异常月频次, 探讨了异常数量的涨落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部分强震前强震所在省份及邻区的前兆异常数量有明显的持续增长现象, 临震时一般表现为异常回落至低值。 从时间上看, 异常增长的起始时间一般为震前3~4个月到震前7~8个月, 少量为震前14~18个月; 异常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为震前1个月至震前10个月。 研究认为, 异常月频次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强震预测的中短期至短期指标。 研究还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 除青海、 甘肃地区外, 云南、 四川的前兆异常也突出, 似乎显示了8.1级地震的孕育范围已影响到川滇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