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于 1996年 5月发现澜沧江南段 (景洪 )洋壳蛇绿岩套的重要组分———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和枕状玄武岩。并与蛇绿岩套的另一端元组分———发育于南联山、三达山之超基性、基性岩体—M型花岗岩类 ,共同组成蛇绿岩套。澜沧江南段 (景洪 )洋壳蛇绿岩套的发现 ,是近年来对澜沧江“缝合带”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96年5月发现澜沧江南段(景洪)洋壳蛇绿岩套的重要组分--红色放射虫蛙质岩和枕状玄武岩。并与蛇绿岩套的另一端元组分-发育于南联山、三达山之超基性、基性岩体-M型花岗岩类,共同组成蛇绿岩套。澜沧江南段(景洪)洋壳蛇绿岩套的发现,是近年来对澜江“缝合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3.
蛇绿岩套主要是基性、超基性成分的火山岩和深成岩的杂岩体。它常出现于显生宙的各个造山带中。按现代海底岩石学的研究表明,海洋地壳的岩石组成与蛇绿岩套基本一致,因而推测蛇绿岩套代表古海洋地壳和地幔顶部的残块,这就是最近十几年来,很多研究者所支持的蛇绿岩为洋壳碎块的假说。按板块构造学说,洋壳是在洋中脊形成的,以后转移到岩石圈板块聚合边界的消亡带,因此蛇绿岩主要沿两个板块的接触线附近的俯冲板块一侧分布。最近,都城秋穗根据蛇绿岩杂岩体中的火山岩,将蛇绿岩分为三类,每类都代表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4.
西准噶尔的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虫硅质岩是组成蛇绿岩套最有意义的成员之一。它不仅能说明蛇绿岩套产于洋壳海域,而且还标志着蛇绿岩套构造侵位前形成的上限时代及生成环境。笔者在对西准噶尔蛇绿岩套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专门对该区放射虫硅质岩进行探讨,并对其特征和地质意义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托莫尔日特似蛇绿岩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加里东裂谷带东段托莫尔日特地区的一套酷似蛇绿岩的岩石组合 ,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并不具备洋壳性质 ,而应为形成于陆壳内的 ,即没有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环境下的一种似蛇绿岩组合。提出了与蛇绿岩不同的动力学形成模式 ,所讨论的似蛇绿岩可能是并无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的较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托莫尔日特似蛇绿岩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出露于些达木盆地北缘加里东裂谷带东段托莫尔日特地区的一套酷似蛇绿岩的岩石组合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并不具备洋壳性质,而应为形成于陆壳内的,即没有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环境下的一种似蛇绿岩组合。提出了与蛇绿岩不同的动力学形成模式,所讨论的似蛇绿岩可能是并无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的较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164-169
蛇绿岩普遍被发现在碰撞型和增生型两种造山带缝合线上,因此经常被用来确定板块边界。自从欧洲地质学家在19世纪早期提出蛇绿岩的概念以来,蛇绿岩的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研究认为蛇绿岩是侵入地槽的一套侵入岩;板块构造理论兴起后,蛇绿岩被认为是产生于大洋中脊的洋壳;在1972年的Penrose会议上,科学家们将蛇绿岩定义为一套从基性岩到超基性岩的,可以区分的复式岩体。此后,蛇绿岩的起源(构造背景),侵位机制,特征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多进展。进入21世纪,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蛇绿岩形成模式和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部的早白垩世中晚期恰布林组(K1^2-3)由一套含有大量基性-超基性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砾石的杂色砂砾岩组成,其物源区主要为当时北缘一套现今未知的蛇绿质混杂岩,这套蛇绿岩极可能是晚株罗世至早白垩世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的产物,可称为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可能已剥蚀殆尽或其残余体尚未发现。现今被人们所熟知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则为晚白垩世特提斯洋壳后期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蛇绿岩普遍被发现在碰撞型和增生型两种造山带缝合线上,因此经常被用来确定板块边界。自从欧洲地质学家在19世纪早期提出蛇绿岩的概念以来,蛇绿岩的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研究认为蛇绿岩是侵入地槽的一套侵入岩;板块构造理论兴起后,蛇绿岩被认为是产生于大洋中脊的洋壳;在1972年的Penrose会议上,科学家们将蛇绿岩定义为一套从基性岩到超基性岩的,可以区分的复式岩体。此后,蛇绿岩的起源(构造背景),侵位机制,特征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多进展。进入21世纪,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蛇绿岩形成模式和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绿岩作为残留洋壳的良好记录,对于研究古板块构造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南部,主要由超镁铁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复理石建造等构成。其中辉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在363~355 Ma,指示蛇绿岩的形成、洋壳俯冲时代在晚泥盆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套的镁铁超镁铁岩和玄武岩属低碱、低钛、富镁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较典型的幔源岩石特征,玄武岩形成于类似洋中脊的构造环境。混杂岩带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钠质的低钾岩石系列,形成于火山弧或同碰撞构造环境,亦为洋壳俯冲的结果。吐尔库班套蛇绿岩与科克森套、乔夏哈拉、布尔根蛇绿岩一起构成了沿额尔齐斯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构成了分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斋桑-科克森套-南蒙古缝合带。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实例阐明了蛇绿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构造侵位机制的多样性 ,其中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套具有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剖面相似的四层结构模式 ,它们形成于洋中脊扩张构造环境。由于构造运动使蛇绿岩套肢解 ,构造侵位于大陆造山带缝合线地带 ,沿断裂构造以构造岩片和构造混杂岩产出。蛇绿岩提供了洋壳形成和破坏的重要证据 ,蛇绿岩带或古缝合线是确定造山带中古洋盆存在及陆块边界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2.
乌苏县莫托沟─古尔图蛇绿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莫托沟─古尔图蛇绿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蛇绿岩尽管受到强烈的多期构造肢解,但根据岩石类型仍能恢复蛇绿岩的原始层序,代表了早石炭世-中石炭世强烈拉张所形成的海盆壳-幔型建造残块,是古洋壳最后闭合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巴音沟─莫托沟─古尔图蛇绿岩套,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多次聚合俯冲所形成的,是划分两大板块界线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蛇绿岩及蛇绿岩构造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研究实例阐明了蛇绿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构造侵位机制的多样性,其中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套具有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剖面相似的四层结构模式,它们形成于洋中脊扩张构造环境。由于构造运动使蛇绿岩套肢解,构造侵位于大陆造山带缝合线地带,沿断裂构造以构造岩片和构造昆杂岩产出。蛇绿岩提供了洋壳形成和破坏的重要证据,蛇绿岩带和古缝合线是确定造山带中古洋盆存在及陆块边界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地区蛇绿岩的确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出露了一套超基性—基性岩。该蛇绿岩的野外地质、岩石学以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变质橄榄岩和堆晶岩两大单元组成的蛇绿岩 ,是否存在蛇绿岩的其它单元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 ,这些特征表明其与青海东昆仑清水泉蛇绿岩相似 ,指示它们可能为同一洋壳的残余。  相似文献   

15.
新疆托里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县境内的安齐-萨尔托海一带的金矿床,产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蛇绿岩套中。根据金矿床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点和成矿温度等,作者将其成因与古洋壳的热泉活动联系起来,认为产于蛇绿岩?不同部位的金矿床和矿化系同一成因,并建议命名为蛇绿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哀牢山中段双沟一带蛇绿岩的序列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哀牢山中段和北段,蛇绿岩沿哀牢山断裂两侧断续延伸逾200km。这是古洋壳对陆壳碰撞而构造定位的洋壳碎片,多以“无根”或“无序”的混杂岩沿构造线产出。但在保存较好的碎片中,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蛇绿岩套的序列特征。哀牢山中段双沟一带,就有保存较好的碎片。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月牙山蛇绿岩分布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东部的月牙山一带,出露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超基性杂岩、辉长岩、层状玄武岩和枕状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显示,蛇绿岩套中的主要单元均源于幔源,接近于现代洋壳蛇绿岩特征。与蛇绿岩单元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属于幔源型大洋斜长花岗岩,且为蛇绿岩组成的一部分;辉长岩、玄武岩均形成于正常洋中脊(N-MORB)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发现蛇绿岩套堆积岩和席状岩床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蛇绿岩套完整剖面的岩石层序,据国外典型地区的文献报道,由下往上通常由变形橄榄岩、层状堆积岩(Layered Cumulate)、席状岩墙群(SheetedDikes)和枕状熔岩等层序组成。在枕状熔岩之上为一套表征深海环境的含放射虫燧石层。这套蛇绿岩组合及其层序常被视作古洋壳的代  相似文献   

19.
大坂山蛇绿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6 ̄1998年1:5万区调资料,对北祁连大坂山蛇绿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类蛇绿岩属非典型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在陆壳基底上裂陷的初始小洋盆中,不具真正洋壳的壳层性质,是初始小洋盆发生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由两个亚带组成。其稀土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类可能属同源产物,中酸性岩可能是由俯冲洋壳同酸性岩浆经熔融、混合、分异而成.组成两亚带的蛇绿岩主要产于大洋环境,其围岩地层则以岛弧性质为主。根据它们的产状和硅质岩中放射虫时代,蛇绿岩套形成上限时间为中泥盆世而构造侵位在石炭纪。本区由于大洋板块在岛弧前缘俯冲,部分洋壳发生构造逆冲并混杂在石炭系岛弧火山碎屑岩层中,从而形成了区域上沿北东-北东东向断续展布的蛇绿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