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与秋季寒露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年 《气象》1979,5(9):14-15
秋季寒露风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常常造成减产。因此,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寒露风的研究和预报工作。我省规定寒露风的标准为:轻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2℃者(适用于晚稻杂交品种);重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0℃,或连续2天日平均气温≤20℃,且其中一天的最低气温≤16℃者(适用于晚稻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2.
晚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一般在寒露节气前后抽穗扬花灌浆。如果在这段时间里遇上强冷空气南下,日平均气温≤22.0℃连续三天或以上,晚稻的产量便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低温天气称为寒露风天气。做好这种天气的预报对提高晚稻产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10月份的寒露风天气中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芸 《广东气象》1997,(4):12-13
1992年9-10月,由于冷空气不断爆发南下,致使各地先后出现降温。10月4日和11日冷空气两次南侵本省,副高明显减弱,加上空气干燥并伴有3级以上的偏北风,我市从12日开始出现了长达9天的干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对晚稻的抽穗扬花有严重影响。本文对这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1寒露风过程的冷空气活动1992年10月份内,共有3次冷空气活动,分别出现在上旬中期、中旬前期和下旬前期。就强度而言,除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达到了中等强度以外,其余2次均为弱冷空气。1.1上旬中期的冷空气过程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影响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对紫金县30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晚稻产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晚稻产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紫金县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现介绍如下:l晚稻生长期气候特征与产量波动特征紫金县地处粤北山区,又靠近南海,热带气旋和寒露风是影响晚稻生长的两大灾害。另外,晚稻生长前中期,热带气旋降水过程造成的淹浸,日照减少,温度偏低等,对晚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1957年开始,紫金县晚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1978~1979年晚稻产量大跌,年均递减率为ZI%;1982~1983年晚稻产量又大升,年均递增率为14%。从气象资料分析,晚稻产量的大幅…  相似文献   

5.
寒露风是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往往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农谚“禾怕寒露风”,便是广大群众多年来对寒露风危及晚稻生长的经验总结。因此做好寒露风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一、思路农谚有“惊蛰不冷,寒露不猛”的说法,其含义是:如果惊蛰节气内冷空气不强,则秋季寒露风也不强,对晚稻影响就不大。大家知道,寒露风实际上是入秋以后第一次最强的冷空气南侵造成长江以南的低温天气。它发生在大气环流由夏末向秋冬转换时期。这时对我国天气有巨大影响的西太平洋付  相似文献   

6.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如果不采取措施,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战胜寒露风的危害,夺取晚稻丰产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站在缺乏气象资料的情况下,坚持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放手发动群众,经过不断摸索,初步找出了一些寒露风长期预报指标。现着重介绍一下我站运用193天韵律作寒露风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7.
“寒露风”是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的第一次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在这种冷空气影响下,我区吹偏北风,气温明显下降,使稻叶枯萎,光合作用减弱,扬花受粉受到影响,灌浆结实少,空秕粒增加,造成减产,是我区晚稻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农业部门的要求,希望在晚稻播种前做好寒露风的长期天气预报,以便掌握好播种期,趋利避害夺取农业丰收。因此开展寒露风的长期预报研究,对夺取农业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谚语“冬暖防秋风”为线索,以前一年秋末冬初(10—12月)、高纬度环流特征等要素为依据,选关键区普查因子,建立桂南寒露风的长期趋势预报方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杨勇 《贵州气象》1997,21(6):39-40
本文通过本站要素对独山县1954~1995年4~9月出现的146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影响系统作了初步分析,得出本站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发现一些对预报有启示性的特征,对县站暴雨预报有一定帮助。1独山县暴雨气候分析暴雨每年在我县约出现4次,除冬季外各月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5、6、7月,暴雨强度一般在50~75mm之间,强度较大的降水主要出现在6‘7两月,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60.3mm。1/J‘时的最大降水量为59.smm,最长连续暴雨口数为3天,总雨量达271.lmm。从气候带来说,独山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从暴雨分布来看…  相似文献   

9.
由于强降水而引发的洪涝是辽宁的主要灾害之一,做好强降水预报是做好洪涝预报的基础。中期预报以其较长的时效性,愈来禽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3~6天中期预报时效内准确预报强降水已成为可能。据统计,在综合考虑全省平均及分片平均候累积降水量的前提下,1961-1994年夏季辽宁省共发生强降水过程43次、较强降水过程40次。强降水过程不同于干旱过程,强降水过程一般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发生较强降水或强降水过程往往决定于候内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T6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释用,制作1996年1月逐日36~132小时日平均、日最低气温预报,对预报效果作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的预报精度达到较高水平,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冬半年冷空气、低温冷害、秋季寒露风天气、春播期低温阴雨过程的中短期预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2):32-33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过好寒露风关,夺取晚稻大丰收,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缺乏预报寒露风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坚持“实践第一”  相似文献   

13.
杨燕  纪立人 《大气科学》1997,21(4):437-448
本工作将数字滤波方法用于T42L9谱模式的月预报实验。为了去除高频扰动误差的影响,保留对月预报有意义且可预报性较强的低频过程,用滤波器对观测资料的序列进行处理,得到10天以上的低频分量作为初始场进行预报。结果说明,与不进行滤波的控制实验相比,误差增长明显减慢,预报效果在10~20天时段内提高最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延伸预报效果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是由其中低频分量的预报效果决定的。初始场滤波后预报效果的提高也主要是由于其低频分量报得更好,而在此低频背景下新产生出来的高频扰动误差也相应较小,因而总体的预报效果好于控制实验。而如果在控制实验预报后提取低频分量进行检验,则对逐日预报的改进不明显。经过初始场滤波后对1~10天至1~30天平均场的预报也有较显著的提高。对旬平均预报改进最大的是在第二个10天。对500 hPa环流形势的预报也更接近实际。本工作的结果说明,在中长期预报中如果能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出低频过程的信息,则可望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如能了解掌握好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情况,对部署晚稻生产有所帮助。为此,我们对全区台站1958~1980年的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兹介绍于下。 一、标准 根据我区晚稻的常规品种,群众实践经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印江县地处梵净山西侧,每年平均有2~3次大—暴雨过程。在制作其长期预报时,应用韵律关系的概念,着眼于预报月最大两次降水过程出现日期。通过因子筛选,优先使用秋末、春初连晴骤雨日期、连晴无雨中间日期、单独雷阵雨日期(前后至少保证1天无雨,雨量足够大)三个因子;若某月连阴雨日期长,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选用最长连续降水中间日期(月最大降水出现在此时段)、准5个月最大与次大降水中间日期(与其它时次降水量比至少差5mm以上)作为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照时数的多寡有使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8.
秋风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其作出准确均长期预测,以便指导生产建设,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具有间接的宏观经济价值。因此,研究好秋风的长期预报方法是减灾防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贵州省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灾害性天气中长期预报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课题组对贵州秋风的研究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映象和相似原理,尝试用降维点聚法和相似法作贵州东部秋风的长期预报,效果较好。一般地,秋风是指8月1日到9月10日期内,凡出现日均温小于20℃,并持续两天或以上的时段(其中从第3天起,允许有间隔1天的日均温小于20.5℃),定为秋…  相似文献   

19.
寒露风是影响我地区晚稻抽穗、开花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它的形成主要是初秋季节,北方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明显降温的结果。在发布10月份月预报中,报准寒露风出现的时段,有利于生产部门做好抗御寒露风的准备工作。因此,我们研究用9月份剖面图报10月份寒露风过程。根据分析:东亚夏季季节环流型9、10月开始向冬季环流型转换。太平洋付热带高压9月上旬有一次回跳;南落到25°N附近;到10月上旬第二次回跳,撒到20°N以南,以后便稳定在冬季的平均位置上(10—15°N)。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宁地区1957~1994年寒露风出现日期资料和前期500hPa关键区距平以及环流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寒露风初日出现日期的预报方程,经1995年的实况验证,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