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引言在法国,很早就把雷达用于大气观测。多普勒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某些开拓性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已经开始进行。但是在七十年代以前,也就是在法国天气局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还没有认识到天气雷达在业务和研究应用方面的潜在能力之前,并没有开展重大的计划。自那时以后,在国家天气局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环境物理研究中心分别着手执行了RONSARD和MELODI计划。MELODI计划的初始目标是根据业务上观测风暴的需  相似文献   

2.
北达科他示踪物试验(NDTE)是1993年6至7月间以北达科他州俾斯麦为基地进行的对流风暴联合研究。资料的收集从1993年6月21日开始到7月30日为止。三架飞机、两部地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多种其它设备将集中观测雷暴和更小的对流单体以研究冰的形成和演变(包括冰雹发展);输送和扩散;夹卷,风暴结构,动力学和运动学;大气化学,以及云电现象。本计划称为“示踪物试验”是因为加密使用各种大气示踪物。包括雷达箔条,一种惰性气体示踪物(六氟化硫)、臭氧(O_3)和荧光珠。这些示踪物由三架云物理试验飞机播撒且就地同步大量取样,同时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测北部大平原对流天气至今最为详细的图片。最终目的是获得对冰雹物理演变的较完整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评价用于北达科他州西北部的业务消雹撒播方案,同时也肯定会改进对雷暴知识、预报以及强天气的认识。本课题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大气影响研究联邦一州合作计划,国家科学基金以及北达科他州政府。并从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国家气象局以及加拿大大气环境局(AES)获得了附加资金、人员和(或)设备。一个类似的计划,北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危机时起时伏,客观上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作物生产进行定量与定时监测的要求。为此,美国三个政府部门: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NASA)、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与农业部(USDA)于1974年联合承担了研制一种以全球天气站网和陆地地球观测卫星上获取有关作物生产情况的技术方法,开展了相应的协作试验,并作了大量的准业务应用的努力。这个计划取名为“大面积作物调查试验”(Large Area Crop Inventory Experiment),简称LACIE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研制美国所需要的监测全球粮食生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陆地地球卫星的观铡资料估测作  相似文献   

4.
1982年夏季,由 NCAR(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芝加哥大学主持,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国际机场的周围,实施了联合机场天气研究(JAWS)的现场探测试验。这次现场探测试验集中了天气多普勒雷达、激光多普勒雷达、仪器飞机及地面自动气象站PAM 系统等先进的探测仪器设备,有12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技术人员参加,着重对严重影响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的下击暴流(Downburst)、阵风锋(Gust)、风切变等天气现象进行探测研究。这项研究工作与航空飞行保障密切相关,因此得到联邦航空局(FAA)、宇航局(NASA)和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等部门的大力资助,且在今后的数年内,FAA、NASA 等部门准备提供较多的经费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介绍 JAWS 计划产生的背景、JAWS 现场探测试验的仪器装备和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个限制或削减全部工作和费用的压力正漫延着整个美国联邦政府,国家天气局在八十年代期间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公众对预报准确率和提高天气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国家天气局准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的更换和继续改进指导产品;2.改进国内通讯(AFOS)和传递;3.提高卫星、雷达(RADAP,多普勒)和地面观测水平;4.改组预报组织。现就地面观测自动化概述如下:目前,国家天气局(NWS)现有人员1,200人,260多个地面观测站提供地面天气观测资料。观测方法仍以人工操作为主。随着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出  相似文献   

6.
消息与动态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2005年11月访问气科院大气成分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被邀请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气象局局院合作签字仪式;局、院、青海省领导参观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达气象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模拟信号的天气雷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和雷达新技术如双线偏振雷达、双基地多普勒雷达等雷达技术研究及其在冰雹、暴雨、台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的监测和临近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针对暴雨、台风的中尺度外场试验、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在风场中尺度结构中的应用、双线偏振雷达在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等工作; 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雷达气象领域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天气局的技术服务办公室下设有一测试和评估处,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天气局所使用而研制的仪器装备的性能及其观测方法和程序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是否完垒适用于日常业务使用。而这项任务是通过它的测试基地——斯特林研究发展中心来完成的。此中心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斯特林,面积约400英亩(1.62平方公里)。工作人员共35人。下分三个科:(1)观测技术发展和实验科,主要是研究自动气象观测,并对测量气象参数的新技术进行评价。(2)功能实验和测试科,主要是对国家天气局已在使用或建议国家天气局使用的装备进行实验测试,找出其在使用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确定新装备在业务环境中的观测精度;管理此中心的自动  相似文献   

9.
1 外场试验情况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与青海省气象局共同主持研究的“人工增雨成套技术预研究”在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的通力合作及空军某部机组、民航有关飞行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今年5月开展实施两架飞机(运-8,安-26)组成的飞机人工增雨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试验,对黄河上游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进行了综合监测和催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 言   2 0世纪 6 0年代初 ,多普勒雷达技术开始用于天气雷达的应用研究 ,国外一些大学、实验室和科研院、所先后研制出不同波长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强对流天气探测、云雾物理研究及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短时预报试验研究方面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近 2 0a来 ,多普勒雷达技术理论研究的进展以及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科学和技术支撑。继美国上世纪 80年代末完成NEXRAD布网之后 ,我国气象部门将在“十五”期间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全国布网工作。目前 ,通过引进、消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天气局技术服务处测试鉴定科的基本职责是确定国家天气局所用的新仪器的适应性。在过去的几年里,T与ED的功能实验和测试部门一直在负责对各种自动观测系统以及观测资料的自动传递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本文介绍一些所测试的系统,并简述功能测试工作的进展。一、自动化系统 1.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MOS III—73) 早在1944年就已研制出AMOS自动气象观测系统I型,AMOSIII—73是这个系统的第三次改型,1973年才确定研制。它采用110伏市用交流电源,当接到来自远距离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洋大气局的强风暴研究室(NSSL)与国家气象局和空军气象局合作,在俄克拉何马州的诺曼试用一部强有力的多普勒雷达来监测强雷暴中的陆龙卷。如果试验肯定它在业务性警戒体系中确实有效,则将由国家气象局联合空军气象局和联邦航空局研制业务用的多普勒雷达设备的正式样机,以便在80年代应用此项技术。试验从1978年4月起预定进行2年,从试验的第一个季度来看,可以比地面目测提早20分钟以上就监测出陆龙卷,还发现有希望监测出伴随有雷暴暴雨(造成当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改革发展,编写完成“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在灾害天气遥感监测、数值模式研发、灾害天气结构和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积极推进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加强实验室业务系统数据支持平台和青藏高原、暴雨观测外场试验基地建设,雷达监测等方面的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气象局(NWS)提出了改进国家天气观测和预报系统的重要计划。这些现代化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一种新型多普勒雷达;先进的天气交互处理系统(AWIPS)——一种现代化数据处理和通信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86,12(5):51-51
美国国家天气局的气候分析中心 美国国家天气局的气候分析中心(CAC),是NOAA气候计划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研制和提供短期(主要是月和季度)气候变动的全球分析、诊断及预报的新方法。 CAC成立了一个用户信息局,为用户提供大量最新气候产品。这种信息主要来自气候评价数据库(CADB),数据库的数据是由全球实时地面观测获取的。利用数据质量控制测量,可将观测和传递误差的影响减至最小;利用评估程序补偿遗漏的  相似文献   

17.
地区气象观测系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气象厅在原有国家基本台站网以外组织的一项新的观测系统。从1972年开始在日本福岛县和山形县用有线自动气象计进行了自动观测和观测资料传输自动化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布点等准备工作,从1974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始正式运用,并于1976年基本上完成了建立这个系统所规定的任务,前后共用了五年的时间。目前,这个系统正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即将纳入国家天气监视网(NWW)的总计划之内。一、概述原来,日本的气象观测网除国家基本台站外,还根据气候、农业气象、水文等方面的需要,设置或安排了二千多个“委托观测点”。但这种委托观测点分布很不均匀,所用仪器种类繁杂,观测质量不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大气研究和业务部门非常需要高分辨率的对流层大气廓线测定,用来进行中尺度研究、预报及气候分析等等。美国国家天气局(NWS)和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实施了一系列的观测系统研制试验(如 NEXRAD 和示范廓线仪站网)以满足业务的需要。此外,中尺度研究中非常需要可移动式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1.引言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计划是美国商业部、国防部和运输部为研制、采购、部署和支持满足这三个参加机构共同业务需要的先进的天气监视雷达——1988-多普勒雷达(WSR-88 D)系统而进行的一项共同努力.设在NOAA主管天气局的助理局长办公室的系统发展计划联合办公室(JSPO)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