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水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64-670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回顾了过去百年中发生的重大空间物理学事件。空间物理学已成功地迈过了探索阶段,未来是要搞清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观测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的紧密合作,才能促成空间物理学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战略高度论述了空间物理学在认识人类生存环境、航天活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空间物理的发展史、现状和趋势;根据学科发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长期、中期和近期空间物理学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鼓励研究的课题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面上项目为主,介绍了2004年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领域基金受理、评审与资助的总体情况;以项目年度总结为依据,分析了在研项目的执行情况;以项目结题报告及项目结题验收情况为基础,剖析了结题项目的成果产出情况;并对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领域 6年来的项目结题验收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空间电动力学是以电磁场基本理论和等离子体物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日地空间(包括行星际空间、行星磁层、电离层)的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空间物质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电磁现象以及能量、动量、质量传输、转换和消耗过程。其主要目的旨在认识和理解空间环境的物理过程,进而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为矿产资源的遥感遥测、无线电通讯、灾害和环境的监测预报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实行以来,在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领域共资助了263个项目。这些项目遍及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基本反映了我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和水平、专家队伍的组成和素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半数项目跟踪着国际上的学科前沿,其中有些与国际同步发展,有少数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部分项目是引用先进技术、理论和方法取得新的数据和资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部分项目是结合我国地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单学科或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试图对某些关键性的问题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空间物理学日趋成熟,既丰富了人类对地球和行星空间的认识,也引申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一些涉及行星演化问题的解决倚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探索,要求研究者从行星地球的视角出发,把地球视为一个从地核到磁层的多圈层耦合系统。作为系统外层环节的空间环境,其中的问题可通过比较行星研究的思路找到突破口。基于学科交叉的比较行星空间物理研究将是未来空间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比较行星空间物理研究的思路和必要性,梳理研究现状,并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同行评议质量与公正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并评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学科同行评议的实施情况,对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问题以及正确综合同行专家评议意见的方法、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的机遇、空间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重要时刻,在这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潮中,对地球物理学来说确是机遇,并展现出多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在这一前提下,地球物理学家就必须超越已有的框架,穿过地平线,全方位的去研究、探索、揭示、发现地球内部的奥秘。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新的世纪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即地球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向高层次的综合研究脉络方能有所发现与突破;地球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挑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和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十五"期间,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将是地球科学中非常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学科本身也将进入迅猛发展阶段.随着地震观测台阵的布设和大量宽频带数据的获得,必将为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提供新的知识;我国空间天气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双星计划的顺利执行等都将会提供许多科学机会.  相似文献   

10.
空间物理学已经跨出了探索阶段,其初期所采用的现象学描述已发展为更加成熟的方法,即进行集中和定蚤的调查研究,以及对相互影响系统的分析讨论。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理论和模拟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必须发展复杂的、多方面的实验和观浏项目,这也将是技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methods of ultraviolet astronomy, focusing on perspective scientific problems (directions) whose solution requires UV space observatories. These include reioniz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star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 searches for dark baryonic matt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and protoplanetary disks, the physics of accretion and outflows in astrophysical objects, from Active Galactic Nuclei to close binary stars, stellar activity (for both low-mass and high-mass stars), and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atmospheres of both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exoplane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UV astronomy achieved in recent years is also considered. The well advanced, international, Russian-led Spektr-UV (World Space Observatory—Ultraviolet) project is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This project is directed at creating a major space observatory operational in the ultraviolet (115–310 nm). This observatory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possibly the only, powerful means of observing in this spectral range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and will be an powerful tool for resolving many topical scientific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It has been 60 years since the space physics as new branch of geophysics started to grow in 1957 when the space age was opened by a small satellite called sputnik. The knowled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pac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xtended and deepened, but the questions we are facing today are more challenging. A consensus reached is that we have to regard the Earth (planet) as an integrated system including all spheres from the inner core to the magnetosphere, and we should try to investigate some questions standing on the ground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especially those questions related to Earth’s (planetary) evolution. Space environment as the outer part of a planetary system, commonly exists in all planets but also exhibits strong diversity. Here, we introduce the short history of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comparative study, the advantages on understanding of some issues of global scale, and the prospect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回顾了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该领域国际上目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国内外在未来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研究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还对未来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研究在思想和方法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宝华  毛竹  刘锦  叶宇  孙伟  郭新转  刘兆东  郭璇 《地球科学》2022,47(8):2714-2728
实验矿物物理是高温高压实验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模拟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环境,并原位测定地球深部物质(矿物、岩石和熔/流体等)的相变和状态方程、电导率、热导率等物理参数,探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地球动力学过程等地球物理性质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 综述了实验矿物物理的发展历史、近二十年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展望了该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关键科学问题与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也在近年越来越得到重视。从目前各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来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已基本成型,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摸清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现状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助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保障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物物理学是介于矿物学、固体物理和量子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微区、微束和谱学探测技术、高温高压等实验技术以及计算机计算处理能力的提高,我国的矿物物理学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矿物纳米尺度微观结构、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高压矿物物理研究方面更是取得较大突破.但我国矿物物理学研究也存在研究队伍萎缩、后继人才匮乏的问题.展望未来,矿物物理学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形成矿物化学键与能量、结构与物化性质、成因特征等诸方面有机联系的、统一的矿物物理学理论,进而推动矿物物理学在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Levin  B. W.  Rodkin  M. V.  Sasorova  E. V. 《Doklady Earth Sciences》2017,476(1):1109-1112
Doklady Earth Sciences - The role played by the Earth’s ro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problems of physics of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 The importance of inertia forces is traditionally...  相似文献   

18.
水平定向钻进(HofizontNDirecfionl Drilling,简称HDD)是采用安装于地表的钻孔设备。对于大直径管道来说,工程竣工后在钻孔和管道之间要留下300mm-400mm的环状间隙。要对泥浆固结后进行应力应变的分析,前提是要知道环空泥浆的固结时间。而传统测量环空泥浆的固结时间的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缺陷,这也导致了时间检测上面误差较大,从而耽误了研究泥浆固结后受力分析的最佳时间。因此,弄清泥浆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非常必要,而目前国内在判定泥浆固结时间的方法上仍处于空白阶段。针对这一状况.本人设计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固结时间的判定,通过湿度传感器测量环空泥浆间隙的水蒸气含量进行泥浆固结时间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