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小麦对气候环境适应性较强,从气候生态的角度看,本省大小麦生育期内的某些气象条件,对高产稳产或形成良好的穗粒重结构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本文把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叫做大小麦的农业气象灾害。这主要有湿害、病害、冻害和热害。此外,风、旱、冰雹等灾害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在此不作专门论述。 (一) 湿害麦类属旱性作物,需水又怕水。本省大小麦生育期间雨量过多,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成为影响大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问题。本省  相似文献   

2.
黄善  邹荣 《山东气象》1998,18(4):40-42
详细分析了菏泽1997-199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重点探讨了影响有效穗数,穗数和千粒重的不利气象因素,评价了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农业气候灾害,尤其是小麦返青以后,农业气候灾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气候灾害较轻的会使小麦减产,严重的有可能使小麦绝收。为了更好的掌握农业气候灾害对小麦所产生的影响,做到早防早治,现将小麦返青至收获期间农业气候灾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一分析。1干旱对于干旱来说,在小麦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可能发生。在播期发生干旱,土壤墒情不好时,对小麦的播种不利,播后小麦出苗不全,易造成断垄现象的发生。在苗期,如果发生干旱,小麦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不利于冬前分美的发生,不…  相似文献   

4.
1987年~1988年度,石河子种植小麦53万亩,其中冬麦32.8万亩,春麦20.6万亩.平均单产248.35公斤,比1987年的251.5公斤降低了3.2公斤.造成今年冬春小麦减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生长期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1988年小麦欠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秋季降水过多,影响了冬麦适时播种和苗期生长发育石河子1987年秋季,前期温度较高,从表1看出,9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4年亩产过千斤,跨进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根据群众经验,分析了春夏气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就气象条件来讲,1975年小麦减产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主动进行了气象服务,地、县委及时转发了我们的服务材料。通过采取措施,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又夺得了一个全县小麦亩产508斤的好收成。实践说明,只要我们掌握自然规律,积极采取对策,实行科学种田,就能够战胜不利的气象条件,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历经伏旱,秋冬湿涝和春季严重干旱之后,目前全县小麦已进入黄熟收割阶段。回顾一年来天气气候变化的实况,分析它们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尽可能找出趋利避害的措施,无疑对来年甚至今后若干年小麦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生长期间各季气候的特点11严重的伏旱自1999年夏季开始的干旱天气形势(2000年6月份雨量略多)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1年7月份雨量70mm左右,仅相当于常年的一半。8月份雨量仅30mm,仅相当于常年的三分之一,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蒸发量偏大,耗墒剧烈,伏旱极其严重。12…  相似文献   

7.
气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永恒的主题。1999年,临汾地区局领导把服务工作始终放在首位,真抓实干,扎实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与赞扬。1人工增雨缓旱情 1999年是一个少有的多灾年,干旱、高温、局部暴雨和冰雹相继发生,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造成了极大威胁。针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全体气象工作者齐心合力发扬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利用气象科技的巨大优势,在防御气象灾害的过程中准确预报、及时服务,使灾害降到了最小程度。自1998年小麦播种以来至 1999年 3月中旬中期,降水较历年同期明显…  相似文献   

8.
浅谈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休地处晋中区之南部,与晋中平川各县相比,由于气温偏高,蒸发较多,干旱更趋严重。尤其是春末夏初正是当地的多风季节,加之雨季来迟,初夏旱年份占27%,故干热风历来严重影响当地小麦生产。通过调察研究,不断找出防御对策对实现小麦稳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年度间粒重不稳是不稳产的重要原因 干旱是农业生产的大敌。进入90年代以来,介休市年均降水量仅为376. 8mm,为历年平均值的76.6%。1995年至1999年的5年,年均降水量为330.1mm,为历年平均值的 67. 1%。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干热风对小…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 (CO2浓度、温度、土壤湿度) 变化对小麦叶片、茎、籽粒中量元素 (Mg、Ca、S) 和微量元素 (Zn、Fe) 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土壤干旱胁迫对这5种元素含量积累有利; 高CO2浓度伴随高温缩短了小麦生育期, 使籽粒产量明显下降, 综合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有利影响和产量的不利影响, 要想获得正常气象条件下等量的5种元素, 小麦的供给量将会是短缺的。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县第一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五十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54%左右,小麦生产左右着我县整个粮食和农业生产。小麦生长期长达九个多月,要经过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影响了产量的提高。解放初期平均亩产仅130斤,1968年开始基本稳定在200斤以上,1968—80年的十三年中,仍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丘陵山区,除部分高山社队外,大部推广麦、稻、稻三熟制,其中大小麦面积约五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所以搞好春粮生产,对于夺取粮食全年丰收很有意义。但从当前大小麦亩产情况来看,产量不稳定,增减幅度大,如73年75年小麦产量,就较上年分别下降七十一斤与一百三十五斤,影响了社员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我们以“烂冬油菜,旱冬麦”的群众经验为线索,以实际产量为依据,认为影响麦子产量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气象条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伊川冬小麦生产虽然受到秋末强降温、春季低温、晚霜冻害等诸多不利天气气候影响,但由于底墒充足,越冬期墒情好,关键生育期降水偏多,灌浆期降水分布均匀,气温适宜,冬小麦灌浆期长,因此穗粒数、千粒重普遍偏高,大面积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3.
1982—1983年是我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小麦生产的第二个年头,麦田施肥足作务普遍细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较82年小麦产量有所降低,原因是八二年冬前的高温及八三年小麦后期的低温,阴雨,少日照,对全区小麦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7,(4):13-15
小麦夏秋播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小麦大幅度增产的一项战略措施。过去,我省旱地小麦栽培都是作为小春作物,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习惯上均在9或10月播种,4、5月收获。在整个生育期中要遇到三种不利的气象条件。第一是播种前后,正值干季开始,由于雨水稀少,使麦苗不齐不壮。第二是霜冻害,早播的冬小麦当重霜来临时,正值拔节孕穗期,易受严重冻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是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广东省较频繁的一年,先后共有6个热带气旋登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接连受到热带气旋的吹袭,对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有以下特点。1 热带气旋总个数偏少 1999年由国家气象中心进行编号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共有17个(表1),比50年(1949~1998年)平均(28个)明显偏少。这是连续第5个热带气旋偏少年份(1995~1998年分别为23、25、26、13和17个)。2 初台登陆早 由于受拉尼娜现象等影响,19…  相似文献   

16.
冷害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田小麦长势观测和灌浆速度测定,分析了冷害对1998年小麦灌浆的影响,认为因冷害导致千粒重降低是1998年偃师市小麦减产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石立  王馥棠 《气象学报》1993,51(2):209-216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温度、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偏回归系数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季节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温度、降水同时变化综合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地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季、冬季变暖将导致增产,春季减产;而南部地区则秋季、春季将减产,冬季增产(河南南部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对各地各季气候变暖产量效应的迭加作用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利于增产,春季降水对减产略起缓解作用;南方各季降水过多均对小麦不利。总的说来,大部分地区若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变湿,将有利于增产,但南部地区降水过多有不容忽视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增温对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响应的基本特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红外辐射器增温的方法(FATI)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昼夜增温处理,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及其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使冬小麦返青期显著提前,冬后生育阶段整体前移10d以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但营养生长时间大幅增加,开花至乳熟时间延长,乳熟至成熟时间缩短;在偏冷年份,增温处理保障了小麦的正常分蘖和生长,株高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27.4%,籽粒产量比对照大幅增加;在偏暖年份,增温导致小麦穗分化时间延长,穗粒数增加,灌浆中后期遭受高温危害,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增温致使冬小麦生产耗水量增加。就华北冬小麦而言,冬季及早春一定幅度的升温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增幅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利结果;而春末夏初升温对小麦生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20.
将临汾市尧都区1954年至2001年小麦产量年增量和其全生育期降水量进行同步统计分析得出:小麦生产全生育期降水量大于同期降水平均值20%,则绝大多数是增产年;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少于同期降水平均值50%,则是欠收年;当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在同期降水平均值-50%至20%之间时,小麦是增产?或是减产,由其它影响小麦产量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