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项目中,需要利用一定数量和分布的控制点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外业测量控制点精度高却费时费力。以1∶5万地形图为例,选取控制点分别对SPOT-5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并联合使用实测点和高精度正射影像图进行实际定位精度评定,校正结果基本满足国标对生产1∶5万正射影像图的地物点平面位置定位精度要求,但有个例不能满足908专项《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规程》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成图精度、现势性及地图纸质是影响影像校正精度的主要因素,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辅以一定数量的实测控制点,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QuickBird遥感影像,结合外业控制点、RPC有理多项式系数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制作生成山区正射影像图,并对成果精度进行分析,解决了山区地形图难以实测、受航飞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设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小争  杨波  冯晓敏 《测绘通报》2012,(Z1):268-271
无人机航空摄影是一种新型的低空遥感影像获取方式,其中像控点布设是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的重要环节。以无人机航摄影像处理为例,通过对像控点不同布设方法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探讨和精度分析,总结出能够满足1∶1000和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精度要求的像控点合理的布设方法。从而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无人机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整体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SPOT5卫星遥感影像在1:1万基础测绘中的应用。本文围绕实际生产,重点阐述了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正射纠正技术、真彩色影像融合处理技术以及大范围影像批量分幅方法,并对不同控制点布设方案制作的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影像正射纠正的需要,充分利用GPS公路网数据作为控制源,结合控制点和控制线混合的广义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策略和算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避免或减少了外业控制点的采集。经过分析两个试验区的正射纠正检查精度,基本上可以满足1:5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遥感影像进行星载SAR影像正射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山  张过  杨帆 《测绘通报》2016,(10):16-20,38
基于角反射器点的正射纠正方法仅适用于局部区域的SAR影像,无法满足大区域生产和工程化需求的问题。本文采用有理函数模型(RFM)作为星载SAR几何模型,利用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产品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选取遥感13号SAR影像与资源三号光学影像的同名像点作为控制点,对遥感13号SAR影像进行了正射纠正,并与常规的基于角反射器点的正射纠正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平原地区的遥感13号SAR影像,在四角布设控制点的情况下,基于角反射器点的正射纠正方法比基于光学正射影像的正射纠正方法精度高,正射纠正精度分别优于2.5和4.5 m。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影像匹配更新及精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已有数字正射影像成果为像片控制基础,与新的航空影像/卫星影像自动配准、匹配、区域网平差,获取像片控制点及纠正点成果,结合已有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影像纠正,快速生成新的数字正射影像的技术方法,并对无野外控制条件下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Quick Bird影像按常规方法制作困难地区的正射影像,存在着外业控制点选取量测不便、成本过高且精度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本文提出的区域重心方法,解决了如何在无外业控制点且保证成果精度的情况下制作完成此类地区的正射影像的问题。区域重心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有理函数模型参数,采用多景影像联合平差的思想,在区域内比较平坦的地区,选取不同轨道但相互间有部分重叠的影像,每个轨道一张,进行多景影像联合平差。在两个不同地区,按照区域重心法进行了制作正射影像的试验。用已有外业点资料,对成果的地理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利用区域重心法的思路进行正射纠正,能够满足困难地区成图的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基于3S技术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方法,针对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必须注意精度问题,影像解译采用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解译精度;外业调绘补测应该严把质量关,以保障整个工程的精度,外业调绘结果采用直接矢量化可以减少工作量,以减少误差;重新划分图斑号可以方便外业调查和今后土地管理工作;建议数据建库时采用地形图校正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际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应用较多,针对大区域范围内的中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无控制区域网平差的DOM快速制作还鲜有提及。以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影像为数据源,基于自主光学遥感卫星姿态低频系统误差检测与标定及稳态重成像的传感器校正方法、大规模区域网数据高效组织与区域网自动构建技术、无控制区域网平差技术、影像密集匹配技术、DOM自动纠正技术,实现了全国DOM产品的快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无需地面控制点,并能有效提高中国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真正实现全国DOM产品的快速生产。  相似文献   

11.
激光雷达扫描全景测量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测绘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为例,综合利用基于船载、单兵/车载的移动测量系统和基于卫星、无人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数据获取手段,获得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高时效性的海域资源基础数据。并讨论了在海域监视监测工作中使用车船载激光雷达全景测量结合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叠加分析方法的便利性、有效性、精确性。它不仅能让测绘生产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地获取数据,还可以减少外业测量工作和内业的后续处理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勘测工作的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四川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实现四川省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2000~2004年期间四川省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下一步研究指名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框架与体系以及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体系建立已经极为迫切,其目标在于建立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本底库和动态库,形成多系统组成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土地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遥感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LRSDM-MIS)是土地动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图像信息系统设计为理论基础,对系统的设计与图像查询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遥感图像数据库、详查数据库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扩展关系数据库使系统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因涉及范围广、频率高,亟须采取相应的数字化手段为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技术特点,可为"两违"执法工作提供实时详尽的高分辨工作底图,加以遥感处理分析,可以达到对监控区域"两违"变化多时相监测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一套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集成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航测技术,从多源影像获取、多源数字正射影像工作底图制作、"两违"疑似图斑提取与建库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两违"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辅助城市规划监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该技术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本文从遥感数据选择、图像预处理方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分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信息提取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最后指出多信息源、综合的信息处理机制将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反映的是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过程,监测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时态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库为本底的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辅助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的方法,总结出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库一体化集成是快速度、高精度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In 1999,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MLR) of China launched the National Land Use Change Program especially to monitor th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through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Program has been carried out annually and continuously for seven years since the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cy-making of MLR about land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about this Program and discusses several research issues. First,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sources and other ancillary data used in this Program are presented. The approaches for image preprocessing, i.e. radiometric normalization, image geometric rectification and image fusion are then introduc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lgorithm development for image registration. Second, land us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 is the most critical and complex aspect of the Program. The methodologies for change detection using either bi-temporal image pair or one existing land use map and one remotely sensed image are detailed. Third, since the data of land use changes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will be operationally used for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field validation and accuracy assessment are crucial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The strategy of field work and the resulting accuracy evaluations is presented. The land use and chang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 has wide applications for l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land use database updating, verification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of national high-tech parks. Last,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mages and change detection result, t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to develop change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diverse and complex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以2005年和2006年两期SPOT影像,结合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宁波市江北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精度的遥感影像几何校正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在对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基础上,叠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提取,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乐清市土地调查的具体实践,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信息源,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可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把大量艰苦的野外作业变成室内作业,不仅省时、省力、成本低,且客观性和科学性强。所获得的数据易于转换为GIS数据格式,而且能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具有常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