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韦岗铁矿床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套有关该矿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盐度,成分,pH,Eh,fo_2,fs_2等重要地球化学参数。对矿床成因的论述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何知礼 《矿床地质》1982,1(2):80-91
一、概述包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被称为成矿流体的样品。它是矿物最重要的标型特征之一。可作为译解成矿作用,特别是内生成矿作用的密码。因此,包体是一种最好的材料,可用于测定矿物、矿床或其他地质体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地球化学作用的温度、压力、介质成分及性质等。用这些参数,可以有助于解决有关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及指  相似文献   

3.
海底热液系统高温流体的稀土元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稀土元素在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控制因素,对利用稀土示踪与流体有关的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海底高温流体稀土组成研究表明,不同背景、岩性热液系统喷口流体的稀土含量差别较大,与海水之间可达几个数量级,但配分模式却非常类似,即普遍具有LREE富集、高的正Eu异常特征。流体的稀土组成与岩石或矿物的蚀变程度、结构构造有关,同时受流体的温压、pH值、Eh值、络合介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其配分模式是流体循环、迁移过程中络合、吸附、矿物沉淀等不同因素共同作用而再次调整的结果。正Eu异常作为高温流体的特征标志,可以用来示踪与高温流体有关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同时Y/Ho比值、负Ce异常可以用来示踪与流体/海水混合有关的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寿山叶蜡石矿床形成的P—T条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过程中,含矿的热水溶液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原始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一套在该温度、压力和成分条件下稳定的矿物组合,其组合类型主要取决手热液的成分和围岩自身的性质,其次是热液的温压条件。当热液成分、围岩性质稳定时,就可根据所形成的一套矿物组合推测该矿物组合或矿床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5.
黄昌华  张成江  周兵 《矿物学报》2012,32(3):398-402
根据矿物包裹体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若尔盖地区510-1热液型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果表明,510-1铀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65~245℃,压力为500×105~600×105Pa,pH值为5.35,Eh值为-0.2015 V,氧逸度为1.38×10-31Pa。初始含矿热液具有较高温压特征,来源于深部。成矿介质属于中低温、中压、低氧逸度、中性或弱酸性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地球化学方法,得出影响热液铀矿床铀沉淀的5个主要因素:温度、静压力、流体成分、溶液pH值和溶液Eh值.利用矿物包裹体气体成分热力学计算对比,得出富矿床成矿期与成矿前的溶液pH值显著降低(△pH大);fH2,fCH4和αu较高(10-2~10-4mol/1);富含Ca2+离子;具较小过饱和度、正温度梯度、少杂质(矿化度小);适当脱碳酸或CO2(促使铀沉淀和铀硅分离),相对封闭稳定、成矿温度稍高的环境等是值得重视的对成矿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平衡热液体系中硫同位素演化的几个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含硫矿物的同位素组成推断热液矿床成因是很有意义的。 1968年首先由H.Sakai指出热液的温度和pH值可以影响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接着,1972年H.Ohmoto以及1979年他和R.O.Rye系统讨论了平衡条件下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对硫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建立了高温热液系统和低温热液系统的热液流体以及含硫矿物与热液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和酸碱度等)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有关的低温硫化物相平衡实验结果,对黔西南、桂北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床与金共生的硫化物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共生的砷、锑、汞和铊等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及其矿物组合不仅具有成生方面的联系,而且可以作为寻找金的一种特征的标型标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常常涉及研究体系的一些物化参数测定问题,诸如温度(T)、压力(P)、组分的活(逸)度及Eh—PH值。除了Eh—PH值以外,其余参数的测定都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本文仅就地表样品的Eh值测定方法与应用作出一些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原理与方法在地表条件下,硫化物与大多数硅酸盐矿物不同,它是很好的电子导体,硫化物的氧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电子的转移,且反应主要是在硫化物导体与共存的水介质(含有氧)中发生的。在固体硫化物颗粒和水溶液电解质之间的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有关的低温硫化物相平衡实验结果,对黔西南、桂北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床中与金共(伴)生的硫化物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共(伴)生的砷、锑、汞和铊等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及其矿物组合不仅具有成生方面的联系,而且可以作为寻找金的一种特征的标型标志。  相似文献   

11.
矿物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物理化学条件所制约。研究者们为了了解这些物理化学参数曾多方面进行探索。应用矿物中包裹体所包含的原始成岩成矿介质来探讨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介质浓度及成分,矿物共生组合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有着指导意义。目前地质研究者广泛应用这一手段解决成岩、  相似文献   

12.
流体包裹体与金矿床的成矿及勘探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封存在这些矿物中的热液样品,它可以提供含金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密度、成分以及热液来源和成矿时代等信息.本文对中深脉状、浅成低温热液型、卡林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作了探讨,提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及气相成分等是金矿床勘探评价直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萤石是丰宁银矿最重要的标志性脉石矿物之一,对其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银成矿与萤石具有极其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空间上可密切伴生产出.紫色萤石于热液活动早期酸性介质中沉淀而成,距矿体最近;绿色、白色萤石在热液活动中-晚期于中性介质中沉淀而成,距矿体较远;无色萤石在热液活动晚期于碱性介质中析出,距离矿液活动中心最远.  相似文献   

14.
成岩成矿过程,温度、压力、成分、PH值、Eh值、密度等参数是十分重要的。矿物包裹体研究中,我们对温度,成分等参数的研究注意得较多,对压力则注意得不够。原因倒不是压力不重要,而是其难度较大。在国外,苏联学者列姆列英在1955年首先提出一种测压方法。随后,苏联的卢阿克霍夫(1973),普尔托夫(1971)分别提出了利用CO_2包裹体测定压力的方法。在西方,G.C.肯尼迪(1954,1962)曾对NaCl—H_2O和CO_2体系作了精确的  相似文献   

15.
有色金属大部分来自热液硫化矿床.深入研究硫化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尤其是硫化矿床的共同组份——硫,在岩浆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矿床领域,而且也是地球化学范畴中尚未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 在指导找矿勘探中,现有的热液硫化矿床的成矿理论起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这种理论远不能解释硫化矿床成矿的若干过程.例如,关于成矿溶液的性质,一直认为它是一种含成矿组份很稀薄的溶液,所有成矿组份都溶解在溶液中,随温度、压力及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硫化物就逐步沉淀下来  相似文献   

16.
石榴石是具有可变成分的重要造岩矿物类型之一,可以在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中形成。石榴石在前寒武纪的变质岩和花岗岩类中分布很广泛。变质岩中石榴石的成分及其共生通常是区域变质相、亚相和相系的理想标志,而花岗岩类中石榴石的成分是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及恢复其形成地球化学环境的标型特征。本文仅就《乌克兰地盾石榴石》一书中的石榴石化学资料的整理方法,含石榴石岩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地区的古硅华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云树 《湖南地质》2000,19(2):131-136
湘西北寒武、奥陶系中的古硅华硅质岩的地理分布、形态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形成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其成因应属第三纪的古硅华。从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与之有关的矿产看 ,这类古硅华是寻找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东太平洋海隆9°~10°N热液活动特征,采用成因矿物学方法,通过矿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烟囱体矿物成分、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烟囱体硫化物矿物有3种矿物组合:(1)硬石膏 白铁矿 黄铁矿;(2)黄铁矿 闪锌矿 黄铜矿;(3)黄铜矿 斑铜矿 蓝辉铜矿 铜蓝.成矿热液流体温度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最高温度可达到400℃以上.该热液烟囱为典型的"黑烟囱"类型,早期硬石膏沉淀形成烟囱体的框架,后期的金属硫化物在烟囱体内表面沉淀,由烟囱壁向内形成了硬石膏-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黄铜矿及次生铜矿物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19.
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成因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风 《地质科学》1981,(4):390-394
在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研究黑钨矿的锰铁比值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当作相对的“地质矿物温度计”来应用。在自然界,影响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因素甚多,诸如,成矿介质的pH值和Eh值、化学反应动力状况、区域地球化学特点、压力以及形成温度等。关于成矿温度,在许多情况下虽然不是影响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决定性因素,但仍不失为一重要因素,故其与黑钨矿中锰、铁成分变化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锰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大中  郑若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41-247,263
通过对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和理化性质,现代火山气体化学成分,现代海底喷口热液流体成分,有关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有代表性锰矿物化学成分及铁锰结核的物质组构,菱锰矿的碳同位素组成、锰矿物的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探究,认为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是原生锰矿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从地球深部强还原富H2、富CO高压环境通过断裂、裂隙随岩浆、热液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骤降,氧逸度大增,H2和CO逃逸、氧化,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分解、氧化、硫化成原生锰矿,经氧化淋(浸)滤,形成锰的高价氧化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