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核工业地质系统作为我国铀矿资源勘查的主要部门,如何抓住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有利时机,调整好产业结构和队伍部署,开创90年代铀矿地质系统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铀矿地质系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作领域从原来的单一找铀拓宽到以铀为主,综  相似文献   

2.
铀资源评价信息系统是铀资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以下几部分铀资源评价方法;铀矿专家知识库;地质、铀矿床数据库;铀资源评价程序等.铀资源评价方法主要介绍了4种即成矿成功树法;矿床规模频率法;铀勘查者矿产咨询系统;多元统计法.着重研究了"成功树"法.铀矿专家知识库是铀资源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专家经验的总结;地质、铀矿库数据库是对基础地质和铀矿地质信息的汇总,为铀矿评价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矿产资源评价程序系统是铀资源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是本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迎接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伊 《铀矿地质》2000,16(1):1-5,8
文章分析了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其指导思想应为地质总局主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总方针服务,其具体任务是:加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平价和靶区优选研究;开发可地浸砂岩到铀矿勘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把成矿模式攻矿床模式发展为找矿模式;加强铀矿经济地质和铀资源动态评系统研究并建立中新生代盆地和砂岩型铀矿数据库。该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作为铀矿地质科研的排头兵,为保障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任务的完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十五"以来,核地质系统落实了数个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开辟了一批富有远景潜力的找矿新区,2004~2007年连续荣获3项国防科技一等奖和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铀矿地质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找矿实践证明了我国蕴藏有十分丰富的铀矿资源.  相似文献   

5.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新疆可地浸砂岩铀矿论文集,不是一般的地质研究成果集,而是我国铀矿地质事业自9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找矿方向战略转移取得的首批重要成矿成果的反映,是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和科研上的创新,对今后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铀矿地质工作的主要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铀矿地质勘察和科研的主要成果,着重阐述我国铀矿地质的主要持点,铀矿床类型及地质矿化特征、产铀建造、铀矿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及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等建议,促进铀矿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发展核工业对铀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铀矿勘查数字化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和铀矿大数据的目标任务,总结了数字铀矿勘查系统应用情况,归纳了野外地质工作数字化数据流程及结构、机助制图等地质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指出了数字铀矿勘查系统主要特点,对野外数据采集中语音输入识别、铀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铀矿地质工作是大有可为的。我国铀矿资源丰富,潜力很大,核电发展的前景广阔,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需要大力发展核电,这就要有充足的铀资源作保证。另外我们还出口一定量的铀,为国家创汇。为了核工业的持续稳步发展,需要我们探明更多的潜在铀资源。为此,必须从多方面进一步加强铀矿地贡工作:首先,继续深化地质工作改革,尤其是队伍结构组成要更加合理,进一步调动铀矿地质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第二,加强地质研究,探索、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地质成矿规律来指导找矿。第三,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9.
铀矿地质学会第4届大会概述铀矿地质学会第4次代表大会于1995年7月3—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国铀矿地质、矿山系统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寻找更多更好的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总结布姆松绒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及产铀花岗岩和非产铀花岗岩的判别标志,笔者认为该岩体符合产铀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其主要的找矿靶区是岩体内部的构造节点附近,找矿目标是以热液脉型为主的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11.
《铀矿地质》2013,(1):66
1.《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分析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地质部门纷纷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调整的步伐,大步走向市场.针对铀矿地质队伍过于庞大臃肿和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大力转民使多种经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出现了一些生机;有的虽经济效益不高,却安置了不少富余人员,缓解了队伍臃肿的困难.总之,铀矿地质工作在调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核工业"重点战略任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数字铀矿山"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数字铀矿山建设包括数字铀矿勘查和数字铀矿采冶两部分,其中数字化勘查业务依托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管理、从数据分析到三维成矿预测、从预测评价专题图件到地质勘查精准部署的流程化。铀矿地质云平台应用示范系统以数字化铀矿勘查为服务对象,集成二连盆地主要研究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采用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简称OGC)标准的开源技术,实现铀矿多元信息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共享。通过开展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建设,研究铀矿大数据采集、汇聚、清洗与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天然铀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未来全面构建核工业铀矿地质云平台,实现数字铀矿山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做好前期技术及功能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铀矿地质》2014,(1):F0004-F0004
正1.《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  相似文献   

15.
王天明  王乐力 《铀矿地质》1996,12(4):253-256
铀矿地质系统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比对试验王天明,王乐力,余新山(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所陕西咸阳710000)为了促进铀矿地质系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比较合理的使用铀矿勘探初期地面y辐射测量资料,检验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性能和监测方法,并为一些没有专用的...  相似文献   

16.
<正>1.《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为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铀矿地质科学的学术水平和促进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自1985年起,《放射性地质》改名为《铀矿地质》公开和广大国内、外读者见面了。铀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铀矿地质工作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铀矿地质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找矿经验,探明了一大批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提出了若干有独到  相似文献   

18.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属于国情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集成核地质系统几十年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地质研究成果,全过程使用GIS技术,全国范围内圈定铀矿预测区329个,预测铀资源量200余万t。在铀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地物化遥综合信息及铀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实现了铀矿资源潜力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评价,为制定铀矿地质勘查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常态化动态评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众人盼望的《中国南方铀矿地质志》终于和读者见面,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一件大事,是我国铀矿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给我国铀矿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20.
《铀矿地质》(双月刊)是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主办和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面向生产、科研、教学,欢迎国内外铀矿地质专家和其它领域的地质工作者投稿进行交流、讨论、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