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家系的培育是遗传选育种的基础,其生长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等,是家系的表型特征。报道了凡纳滨对虾2个家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凡纳滨对虾家系1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为:W=0.0059L3.2809(R2=0.9931);家系2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974(R2=0.9940),2个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凡纳滨对虾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895(R2=0.9934)。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文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条件下的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家系收获体重存在显著差异,30、15和1盐度条件下增重最快家系比增重最慢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别高出69.23%、35.29%和27.78%,但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收获体重排序并不相同。盐度30、15和1下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6.67%、82.33%和52.67%,盐度1的存活率与其它2个盐度下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存活率排序也不相同。不同盐度下各家系间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盐度30、15和1下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60.78%、61.70%和86.59%,家系2和家系8的产量在3个盐度中均排名在前三位,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盐度下的家系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耐受性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亲本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进行了淡水应激试验和淡化培育试验,分别测定了其淡水应激存活率和淡化培育过程中的各项生长性状指标,并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耐受性与其淡化培育过程中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1)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应激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由高到低为TF-1(68%)DG-1(58%)HX-2(56%)SD-1(50.5%)TF-2(38%)=DG-2(38%)DF-1(35%)SD-2(34%)DF-2(33%)HX-1(27%);2)淡化培育过程中,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之间的淡化培育存活率由高到低为TF-1(51%)SD-1(44%)DG-1(40%)TF-2(36%)HX-2(29%)SD-2(25%)DG-2(20%)DF-2(17%)DF-1(16%)HX-1(13%),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10个家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不同家系的饵料系数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获得的家系TF-1的淡水应激存活率(68%)、淡化培育存活率(51%)、体重增长率(17.54mg·d–1)、特定生长率(6.68)和体长增长率(0.53mm·d–1)都高于其他家系,饵料系数(0.82)与其他家系相比则最低;4)淡水应激存活率与淡化培育存活率及体长增长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p0.01),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0.5|r|0.8,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淡水应激存活率反映了虾苗的耐淡能力,可作为选择淡化培育用虾苗的一个重要指标;家系TF-1为进一步选育出耐淡能力更强和生长更快的新品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方法,研究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凡纳滨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不同盐度(4,18,32)和温度(22-26℃)水体中养殖,分别于1,5,15和30d后取样,进行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生理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由32渐变至设定盐度后,实验前期(15d之内),盐度4和18组凡纳滨对虾上述各项指标均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至15d后趋于稳定;盐度32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稳定。稳定后的各项指标均表现在盐度18时最高,盐度4时次之,盐度32时最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耗氧率、排氨率的关系,并分析了实验对虾肌肉成分.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率逐渐提高,但饲料蛋白水平对其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实验对虾的存活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对虾的生长速率在低盐度水平下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盐度18‰时达到最快的生长速率,而后生长速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盐度的提高,实验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肌肉含水率、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实验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含水率、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下降(P<0.05),耗氧率高峰值出现在摄食后2-3 h.排氨卒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逐渐升高,随盐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排氨率高峰值出现在摄食后2 h.盐度与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氧氮比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盐度条件下,二溴海因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在0.2、5和20三个盐度水平,随着二溴海因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二溴海因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盐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实验2和实验3研究了盐度、二溴海因浓度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长期生活于二溴海因环境中,可导致对虾处于应激状态,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免疫因子,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生长速度下降,而在饲料中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促进对虾生长又可起到饲料蛋白质节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构建了长期低渗胁迫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盐度处理时反向文库5个基因(血蓝蛋白、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分子机理上了解,在长期低盐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状态的关系。长期低盐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降低(P<0.05);盐度2处理组成活率显著低于盐度10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2处理组血蓝蛋白、几丁质酶、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50%、31%、91%、25%和35%;盐度10处理组血蓝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31%、72%和15%;短期低盐胁迫组几丁质酶和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mRNA表达量上调3.07和2.47倍。结果表明,盐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5个基因表达量在胁迫24h和56d后表达量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凡纳滨对虾对长期和短期盐度胁迫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以上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环境胁迫研究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模拟夏季水分蒸发水体盐度快速升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及理化调节的影响,试验设置盐度从30突变至35、40、45、50、55及60,以盐度30为对照,突变盐度下养殖28d,每7d检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体长增长率,试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a+/K+-ATP酶、总ATP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高盐突变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相对增重率(P0.05),随着突变盐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增重率逐渐降低,60盐度组仅为对照组的15.53%。盐度突变至50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显著下降。随着高盐突变幅度的增加,Na+/K+-ATP酶和ACP酶活力受到显著影响(P0.05),其中Na+/K+-ATP酶活力逐渐上升,在突变60盐度时表现为最高;ACP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总ATP酶、SOD酶、AKP酶受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盐突变幅度越大,凡纳滨对虾存活率越低、生长越缓慢,Na+/K+-ATP酶活力升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强,ACP酶活力升高,说明高盐突变激发凡纳滨对虾机体代谢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高盐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代谢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以平均体重(3.0±0.4)g,平均体长(7.6±0.2)cm的凡纳滨对虾为实验材料,设置25(对照组)、35、45、55四个盐度梯度,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d、10d、20d、30d取样,检测对虾体重、体长、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计算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逐渐降低, 55盐度组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d时TG含量随着盐度的增加逐渐降低,55盐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d和30d时逐渐升高, 55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55盐度组的TC含量最高,且30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45盐度组、55盐度组MDH活力在10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0d和30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盐度组、45盐度组ATP含量在10d和20d时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T-SOD和CAT的活力整体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高盐胁迫不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但可以激活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能力,使抗氧化酶活力升高,并显著影响对虾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1.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waves and floating bodi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eakly 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 (WCSPH) method. An improved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ynamic boundary particles (DBPs) is proposed to treat the moving boundary of the floating body.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floating body boundary particle by the particles surrounding it is evaluated using the volume integration of the stress tensors obtained from the momentum equation in its compact support. The improved WCSPH model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numerical test cases of the vertical oscillation of a rectangular box, the damped rolling oscillation of a floating box and the wave forces on a fixed rectangular box are then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Finally the evolution in tim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reely floating body under nonlinear wave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池养长毛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池养长毛对虾体长在6.8-123.9mm范围内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池养长毛对虾雌、雄群体的生长特点是雌虾快于雄虾。由雌雄混合、雌虾、雄虾群体的体重对体长的相关曲线都很接近。  相似文献   

13.
发头裸腹溞在曲阜分布较广,能在水域中形成优势种。作者测定了发头裸腹溞的不同体长组的鲜重、干重以及经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样本的湿重、干重,并计算出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同时对干重和湿重的百分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及砂体形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多年水下实测剖面对比,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现今活动叶瓣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和砂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厚度分布等值线呈椭圆形,长轴与海岸平行。口门处沉积速率最大,平均最高值可达240cm/a之多,前三角洲沉积速率小于30cm/a,平均约15cm/a,三角洲侧缘小于50cm/a,平均约30cm/a。三角洲叶瓣砂体成分受物源控制,主要由粗粉砂组成。通过与世界六种典型三角洲砂体模式对比,认为黄河三角洲叶瓣砂体有其特殊性,代表具高密度流的三角洲砂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江苏岸外的小庙洪牡蛎礁在海岸地貌学上是一稀有的生物沉积体。这种位于蚀、淤交替岸段潮间带、古礁体和活体共存的牡蛎礁体是我国所仅见。现场观察了牡蛎礁体的地貌特征,并使用GPS和全站仪进行了主要礁体分布与高程的测量,表明礁区地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相差可达2m以上。礁体顶高主要分布在两个高程上,一是与平均潮位相当,二是比前者低约30cm,略高于小潮平均低潮位。礁体起伏面高出礁坪面多在0.5—1.5m。小庙洪牡蛎礁正处于退化状态,除物理因素造成的侵蚀外,化学溶蚀及人类活动也是侵蚀退化的主要因素。对于礁区内部的礁体,其退化过程为连片礁→环礁→带礁→斑礁→礁坪的顺序。礁体沉积体有三种:原生礁体、与原生礁体脱离的礁块以及已离开原生地的松散堆积体。浪蚀礁坪分布在礁体的迎浪面上,而溶蚀礁坪则分布在礁体密集区。在礁体稀疏区,则覆盖约20—30cm厚的粉沙或淤泥,形成次生的潮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为W=aL~b。根据此公式,计算得出体长和体重换算表,这在养殖生产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体长、体重与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光兴  李松 《海洋学报》1998,20(3):104-109
本文研究了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 Thompson et Scott)成体的体长、体重以及摄食率.结果表明,瘦尾胸刺水蚤的体长和体重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的个体比夏初、秋末的大,个体大小与海区水温呈显着负相关.摄食率的季节变化亦比较明显,且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单位体重的摄食率[Ic',μg/(μg·d)]与水温(t,℃)有显着的回归关系(♀:Ic'=0.056t-0.249,r=0.710;♂:Ic'=0.034t-0.315,r=0.798).  相似文献   

18.
集约式养殖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集约化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全过程采样测试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发现当体长大于12.5cm时相同体长的雌虾要明显重于雄虾(p〈0.01)。比较地膜养殖池与沙底养殖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养殖天数大于90d时,地膜养殖池对虾的生长明显优于沙底养殖池对虾(p〈0.05)。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1年和2004年胶州湾口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采集资料,分析了23年来青岛文昌鱼体质量、体长、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变化,发现1981年文昌鱼个体最大体长为55 mm,平均体长为37.63 mm,而2004年个体最大体长仅42 mm,平均体长只有29.82 mm;1981年各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0.06~0.14 g,2004年为0.03~0.04 g;1981年平均栖息密度为753个/m2,2004年为1 220个/m2。采用成对数据平均数比较的假设双尾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文昌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在1981年和2004年均有显著的差异,平均分布密度在显著水平a为0.01时,差异不显著,而在a为0.05时,差异显著;说明2004年采集的青岛文昌鱼个体长度和质量都明显变小而分布密度有所增加;而平均生物量,1981年和2004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个体数比例表明,1981年和2004年文昌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以及各年龄组的生长情况等方面也不相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初步分析为底质的改变、栖息地萎缩、饵料丰度和组成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