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广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点。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2%。北部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占该灾害总数75%。外部诱发因素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和密度。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和强降雨又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0.5%,人为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79.5%。因此,控制人类工程不合理活动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2)
崩塌是和静县黄庙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根据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模式,研究区主要发育为倾倒式破坏。通过对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一级,危险性大。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属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总面积0.4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为危险性大区以南的其他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小,总面积0.33 km~2。  相似文献   

3.
未来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是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工作宏观决策的基础。陕西省近年来的地质灾害以崩塌和滑坡灾害为主,占全省地质灾害总数的76.91%;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影响陕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以陕西省2003-2012年10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序列,建立灰色区间预测模型,用2013-2017年5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对未来3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高发年为2019、2021和2024年。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重大地质灾害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刚 《贵州地质》2016,33(2):108-112
贵州是山地省份,地质灾害发生尤其突出,为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全省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了全省威胁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1)贵州重大地质灾害全省各市州均有发育,其中西部六盘水、毕节和黔西南分布最多,其次为北部的遵义、铜仁,中部、南部和东部相对要少;(2)贵州重大地质灾害规模等级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大型以上规模等级的灾害数量少;(3)贵州重大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面塌陷相对较少,泥石流和地裂缝数量少;(4)岩土体类型变化大、结构松散,地形起伏、坡度变化大是重大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构造发育、地层破碎是次要因素;(5)降雨集中是重大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6)人为活动现已成为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韶关市位于广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整个地质条件复杂,成为地质灾害的常发区域.本文重点分析了韶关市曲江区地质灾害情况并进行分区,同时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旨在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朝锋  刘涛  郭安林 《地下水》2010,32(1):135-137
陕西省咸阳地区北部五县(长武县、彬县、旬邑、永寿、淳化)现有煤矿20余个,随着煤矿的开采和地下采空区的扩大,带来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4种。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成因,在Jacob假定条件下推导出该地区计算灾害的数学模型,得出咸阳北五县煤矿地质灾害的3个控制要素为骨架弹性释水率、含水层厚度和地下水头降深,且其中地下水头降深是唯一可变因素,也是地质灾害控制的主要因素;另外可通过地下水位利用数学模型预测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地处粤东北部地质灾害高发区,是广东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SOPT、ETM+影像和Google Earth Pro软件中的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在丰顺县进行遥感地质灾害解译调查,建立了丰顺县地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共解译滑坡52处,不稳定斜坡33处,崩塌10处,地质环境点8处。通过三维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精细解译地质灾害,分析灾害形成诱因和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解译出丰顺县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以及分布特征,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前期任务,为地面详细调查提供方向和路线。  相似文献   

10.
在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体140处,其中泥石流30处,崩塌21处,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69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降雨量影响;徽州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南北两端较高,中部较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山区,总面积约268.16 km~2,占全区面积的60.85%。该成果为区域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搬迁安置、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减灾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区域地质灾害三个层次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即基于自然属性的地质灾害研究、基于风险分析的地质灾害研究和基于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地质灾害研究。作者认为, 运用GIS技术, 将这三层次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是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的有效途径。本文最后介绍了1∶600万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编制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12.
陕西汉中汉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形地貌、岩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不同,汉台区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在北部山区崩塌地质灾害密度大,中南部粘性土滑坡较多。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综合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并以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等级进行点对区的空间叠加,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为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提供了防治对策依据,尤其对陕南移民搬迁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秦岭中部太白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吴树仁  石菊松  李滨  辛鹏 《地质通报》2013,32(12):1976-1983
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分析了秦岭中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指出在植被茂密山区,异常强降雨及农耕、建房、修路和矿山开采4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关键诱发作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亚类细分和发育特征分析,并总结指出了地质灾害区域宏观分布特征。筛选了9种关键的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基于将集中调查区指示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外推应用于全区地质灾害评估的思路,利用信息量模型对太白县全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北部人口聚居的盆地区,以及南部河流与公路沿线地段。定量检验显示,危险性评估结果与地质灾害的实际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秦岭腹地山区。  相似文献   

14.
崩塌(危岩)是贵州地质灾害中主要灾种之一。本文利用重大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贵州广泛分布的二叠系地层中,崩塌主要以倾倒式、规模为小型的地质灾害点为主;碳酸盐岩产生的崩塌众多,而溶蚀裂隙发育的栖霞组一茅口组中崩塌最发育。同时,崩塌点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及北部;就形成原因而言,作者认为卸荷裂隙与溶蚀裂隙的发育、陡峻的地貌形态、气侯条件和地震等都是造成崩塌发育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陕西宝鸡地区千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千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千阳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区。首先初步定性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斜坡几何形态、工程地质岩组、黄土覆盖层厚度、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5个方面共2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对千阳县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分区。评价分区结果表明: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4.89%,主要分布于千河北岸黄土塬区一级支流沟谷两侧的塬边斜坡地区;中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24.18%,主要位于千河北岸台塬区一级支流沟谷的两侧,北部山区二、三级支流冲蚀的基岩(白垩系—侏罗系砂泥岩)与黄土的接触区,南部山区局部黄土覆盖的高陡区域;低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1.29%,主要位于千阳北部山区的二、三级河流河道冲蚀区,千河北岸黄土塬区和千河南部的基岩山区。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频繁,人为活动剧烈,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采空塌陷、崩塌以及地裂缝等。本文在北京市各区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采用袭扰系数法,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趋势的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岩组结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将北京地区划分出了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地质灾害中风险区及地质灾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宜宾市地质灾害数量大、类型多、分布不均等问题,以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耦合关系为切入点,在资料搜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可为宜宾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分区部署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崩塌、地面塌陷在软硬相间的块状-层状碎屑岩岩组中广泛分布,较坚硬层状-块状碳酸盐岩岩组与软硬相间碎屑岩岩组的过渡部位亦有利于崩塌的发育,泥石流则分布在易被风化、可提供丰富物源的岩组中。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质灾害隐患的整体分布,主要表现为褶皱、断层走向与地质灾害隐患整体展布具有一致性。对于不同的局部构造环境,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程度明显不同,在褶皱构造中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距褶皱核部2 km以外的区域,距离褶皱核部越远,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断层构造中距断层面越近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越大,距离在1 km以内断层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尤为明显。大致以高县凤滩村—江安县和平村为界,研究区北部应重点关注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措施,南部应重点关注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专业监测、搬迁避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19.
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地质灾害的长期趋势预测中,以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趋势为例进行建模和预测,并对预测值的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GM(1,1)模型可用于预测较大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趋势,将灰色系统理论用于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预计今后2年内可能会有重灾年出现。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西北部海域地质灾害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该区的活动断裂和地质灾害类型。区内活动断裂主要走向呈NW向,该方向的活动断裂主要有红河断裂带、中央拗陷东部断裂带和中央拗陷西部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在地震资料上显示为一倾向SW的正断层,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级带和磁异常分界带,NE向断裂带分布于盆地中部,在重磁异常上表现为明显的异常带,在北部表现为被NW向的断裂切割。莺歌海盆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活动、泥底辟构造、滑坡与崩塌等。同时,还对该区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