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连续介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质点、连续介质和状态变量等观点来描述海洋浮游生态系统,根据生物生命运动、生化反应、水动力学和物质守恒等基本规律,建立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方程。推广地球流体力学的湍流二阶闭合理论,建立实用的雷诺平均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及其二阶相关项的闭合模型方程,将生态动力学状态变量的湍扩散参数化。本文还讨论了该模型与通常的N-P-Z-D模型的关系,提出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连续介质动力学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质点、连续介质和状态变量等观点来描述海洋浮游生态系统,根据生物生命运动、生化反应、水动力学和物质守恒等基本规律,建立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方程,推广地球流体力学的湍流二阶闭合理论,建立实用的雷诺平均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及其二阶相关项的闭合模型方程,将生态动力学状态变量的湍扩散参数化,本文还讨论了该模型与通常的N-P-Z-D模型的关系,提出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能源地质学的前缘科学:沉积盆地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动力学作为地球动力学的分支科学,是近几年来兴起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盆地深部过程及驱动力、盆地成因及演化、盆地分析、盆地模拟、盆地流体动力学及盆地成矿动力学等方面,其研究程度取决于地学中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夏威夷群岛已成为地球动力学理论的发源地,在夏威夷发现的“热点”导致了深部热地幔柱理论的诞生,该理论认为流体地幔是夏威夷大洋火山岛及其它大洋岛弧形成的根源。海洋岛屿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之间的化学与同位素差异一直被地球化学家用来约束地幔对流及地球化学演化模型,Bilchert-Toft等人展示的铪(Hf)同位素资料显示夏威夷熔岩中存在古深海沉积物,除自身意义外,该发现说明夏威夷地幔柱的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联合分析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地学家的最重要的问题:地幔对流是否成层?成层地幔对流学说最初起源…  相似文献   

5.
俯冲板片为板块运动和地幔流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地球动力学、地震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成为了解板块动力学和俯冲引起的地幔流的工具。以前大多数地球动力学研究都将俯冲带看作沿平行海沟方向无限延伸的(二维)或在宽度上是有限的,而空间位置上是不变的。但是俯冲带及其相关板片在水平方向上(250~7400kin)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三维几何形状随时间将会发生改变。这里我们将介绍板块宽度控制板块构造的两个一级特征——俯冲带的弯曲和随着时间后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8月 1日 ,古地磁与地球动力学专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研究员应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之邀 ,来所作了题目为“古地磁与地球动力学”的学术报告。报告分为古地磁学的形成、古地磁原理和受控因素、磁性地层学的发展趋势、地球磁场强度与地球动力学、构造磁学与大陆动力学以及岩石磁学六大部分 ,报告深入浅出 ,既有理论的精辟阐述 ,又有研究实例的印证和思考 ,尤其是将古地磁与地球动力学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 ,开拓了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 ,丰富了“岩石动力学理论”的内涵。报告中特别介绍了磁性地层学发展的 4个分支学…  相似文献   

7.
亚洲与其相关大陆之间先后受两条弧形扩张系统活动的驱动而引起的离合过程,决定着亚洲中、新生代海陆地壳的演化。海、陆岩石圈的相对运动同亚洲大陆多条裂谷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密切关系。这些裂谷之间的地区分别构成各具特点的地球动力学区域。  相似文献   

8.
书海拾零     
中国大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张中杰,高 锐,吕庆田,刘振宽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展示了中国大陆地球物理学和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成果涉及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板块与板缘构造,理论与实验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等研究领域。收集的10 2篇学术论文,体现了研究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反映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化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动力过程乃至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可供地球物理、大地构造、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和参考。本书…  相似文献   

9.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信息,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认为未来需要加强深部结构和地热学的研究,尤其是我国海域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地球介质内传播的过程非常复杂,而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时分析力学理论具有优越性。本文将地球介质看作是弹性介质,建立均匀和非均匀弹性介质的Hamilton正则方程,使弹性介质分析动力学方程由位形空间拓展到了相空间。利用弹性介质的Hamilton正则方程导出均匀与非均匀弹性介质的地震波方程和声波介质的地震波方程,为用Hamilton分析动力学研究地球介质中地震波传播、处理和解决地震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基础。同时给出了用分析动力学理论处理解决地震勘探有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定量地认识和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象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是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进入于灾害预报与评估、公共决策等应用领域。其次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分类及典型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COHERENS的特点、功能和最新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了目前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领域的几大问题与挑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上油气资源区域快速综合评价技术是针对海上地球物理概查和普查区(无井或少井区)的盆地早期评价技术,该技术包括综合地球物理盆地描述技术、层序地层学盆地描述技术和油气运聚为主的盆地模拟技术及相应的3个软件系统,是一个以地震方法为主的多学科的盆地早期评价技术和多功能的区域快速资源评价系统。该项技术研制基础是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学方法,在技术和软件系统研制上有较大创新,软件测试和应用验证表明可有效地应用于海上盆地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新的藻类-浮游动物生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增长关系。研究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以及Hop f分岔现象。通过对选取的分岔参数进行分析,揭示了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第六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ICGH6)的资料,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新技术的应用、动力学机理的实验研究、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动力学抑制与促进研究等几个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水合物动力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预测复杂海底环境下的小型履带式机器人转向运动性能,运用履带与土壤之间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考虑履带滑转以及转向离心力因素,并将水中浮力和水阻力参数引入构建履带式机器人深海底质土壤环境下的稳态转向动力学模型。将海底土壤参数、机器人结构参数代入动力学模型迭代求解,分析得到影响海底履带式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因素。以一款深海小型履带式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中构建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得到的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最后通过水池试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仿真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稳态动力学模型可以作为海底履带式机器人不同机械结构参数、土壤条件下通过性预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您好!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地球形成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是探讨构造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深地震探测技术以其分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始终在深部结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30年来,南海海域深地震探测在地壳结构与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深部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砂质海岸演变的地貌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伟勇 《海洋通报》1998,17(6):71-78
70年代以来,海岸演变的地貌动力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砂质海岸演变研究中,海滩状态,海滩地下水动力,砂坝动力学,海岸沙岸,近岸带过程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象山港围隔生态系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水质分析模拟程序)中的概念模型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9.0.2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生态系水质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浮游植物、磷循环、氮循环、碳生化需氧量-溶解氧4个模块,涉及叶绿素a、有机磷、无机磷、有机氮、氨氮、硝酸-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8个水质指标.利用2010年10月初象山港围隔生态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参数率定工作,成功模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围隔水质情况,并确定了30余个模型参数,展现了系统动力学模拟的优势,为揭示象山港海域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模拟和预测他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亚洲太平洋过渡带的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包括亚洲大陆东部,边缘海和毗邻的太平洋海区在内的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的地球动力学研究。通常是建立在各种各样地质构造概念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来获得关于区域地球动力状态的认识,我们简要地分析了主要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0.
季民  孙志伟 《海洋与湖沼》1999,30(6):731-736
1995年5 ̄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C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k值介于0.023 ̄0.076d^-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