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小型蒸发器蒸发量测定为负值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梅 《广东气象》2005,(3):48-48
在小型蒸发器蒸发量的观测过程中,有时因一些不明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成为负值。小型蒸发器蒸发量计算公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由此可直观看出小型蒸发器蒸发量若为负值,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型蒸发器的原量+降水量<蒸发余量。现就这一原因进行分析。(1)因小型蒸发器与蒸发专用雨量器构造不同、安装位置不同,对降水量测量结果的减少存在重要的影响。小型蒸发器为口径20 cm、高约10 cm的金属圆盆,受水界面较为单一;而蒸发专用雨量器是由全新不锈钢的口径为20 cm的承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几个部件组成,承水器与漏斗连接面不是…  相似文献   

2.
谢万银  陈英  徐彬 《干旱气象》2014,(3):481-486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2001年5~9月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皿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离差分析方法以及气候估算值分析得出:(1)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04~0.601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各年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29~0.608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2)2种蒸发量5~9月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相同,2种月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52,相关性很好,但2种蒸发的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相关性很不理想,因此利用按月计算的折算系数来换算2种蒸发量更为合理;(3)小型蒸发量的离差系数大于E-601型蒸发量,小型蒸发量的离散程度比E-601型蒸发量大。由于E-601型蒸发量只有5~9月有观测资料,在考虑民勤站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资料互相换算时,首先考虑将E-601型蒸发量换算为小型蒸发量来利用,为有效利用民勤长序列小型蒸发量资料做了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气象台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蒸发器中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目前台站普遍使用小型蒸发器进行蒸发量测定。小型蒸发器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观测资料长,对同一地区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小型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只能代表该仪器在特定环境下的蒸发量,不能代表实际的水面蒸发量。而且小型蒸发器由于仪器构造、安装、观测等因素影响,记录代表性差,误差也较大,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误差。1仪器构造误差小型蒸发器口部分有一个安置喇叭状金属丝网圈的平面环边。遇有降水时,按《规范》要求,须取下网圈。这样不但平面环边有…  相似文献   

4.
在 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2004年、2005年绥德、定边、洛川、西安、汉中、爱康6个配有E-601B蒸发器及蒸发传感器的台站作蒸发量对比分析,通过逐站逐月(共92个月)分析蒸发误差率发现:有3个月误差率等于0,67个月自动站的蒸发量大于人工站观测的蒸发量,占总数的73%,其中误差率最大是安康站2004年11月为49%。结冰是导致陕南地区冬季蒸发误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降水是造成自动站蒸发量偏大或缺测的另一因素,仪器故障引起蒸发失真各个台站都会出现。2005年蒸发误差率普遍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6.
如何减少蒸发量的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为 《贵州气象》2001,25(5):36-36
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 ,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的大小能反应出日照的长短 ;温度的高低 ;风速的大小等。在一般情况下 ,能准确地测量其蒸发量 ,但在某些特殊天气 ,蒸发量的测定往往有一定偏差 ,甚至出现缺测 ,造成资料不准确 ,不完整。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供同行参考。①在多雨季节 ,应时常注意天气的变化。此季节应增设一个供蒸发用的雨量器 ,在有降水时应注意取出蒸发器中的水 ,以免水溢出。但有时降水过大 ,过急 ,或有强冰雹时 ,可采取将蒸发器和供蒸发用的雨量器同时用盖盖住 ,待剧烈降水减弱后同时…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泉国家气象观测站新30 a资料(1981—2010年)的小型蒸发观测资料与2014年、2015年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新旧两种探测技术蒸发量差异比较大,新探测年、月、日蒸发量明显小,夏秋季差异大、冬春季差异较小。重点分析了两种探测手段对实际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蒸发观测值的方法,认为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数据更准确,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8.
小型蒸发器口沿上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蒸发罩 ) ,其作用是防止鸟兽饮水。我站为夜间不守班的 3次站 ,每天 2 0点观测后都习惯把蒸发罩取下 ,第 2天 0 8点前再戴上 ,以防夜间有降水时 ,由于蒸发罩的缘故蒸发量失真。然而夏天早晨五六点钟鸟类活动频繁 ,经常在观测场内停留 ,如果仍在 0 8点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去戴蒸发罩 ,难免出现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水的现象 (尤其是干旱时期 ) ,致使所测蒸发量失真。因此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为保证蒸发量的准确无误 ,天亮后应及时给蒸发器戴上蒸发罩 ,以免因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  相似文献   

9.
我站于1991年增加E601大型蒸发观测以来,历经两年的观测比较,在观测资料中发现,在同一天气条件下蒸发量的变化同小型蒸发比较基本无规律,而且常有余量大于原量的现象出现,即蒸发量为一负值,并时有造成记录缺测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蒸发量较小的日数更为突出,笔者根据记录误差和缺测等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引起蒸发误差而变化不规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仅因安装王求不@*楷.按照规范要求只注意蒸发桶放火坑内必须使“器口水平”的安装规定,而忽视了器内直管支撑与测针座的连接是否水平.由于安装原因。器内外座不…  相似文献   

10.
小型蒸发误差原因分析和对策韩通(会宁县气象局会宁730700)小型蒸发器观测简便,蒸发量资料积累时间较长,但小型蒸发器所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之间有一定误差。本文就引起小型蒸发器蒸发量(以下简称小型蒸发)误差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1误...  相似文献   

11.
于冬至  翟向东  包洪旭 《黑龙江气象》2012,29(2):33+36-33,36
1技术改造设想小型蒸发器做为全国各站测量蒸发量的仪器,已有5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资料,虽然存在蒸发量偏大的缺陷,但通过长期与自然水面蒸发进行比较,求得较为准确的比例系数,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现在仍然是一般气象站观测蒸发的主要仪器,是基本(准)气象站冬季观测蒸发的主要仪器。由于其使用年限较长,具有体积小,便于使用操作等优点,是目前其它类型测量蒸发的仪器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在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 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性。所以蒸发桶内水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因蒸发和降水,使桶内水面高度不在规定范围时,必须加(或吸)水。我们感到,一般限制在每天观测时若读取的余量≤40.0mm(或≥60.0mm),则在观测后必须加(或吸)水,  相似文献   

13.
E601型蒸发器     
蒸发是水分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蒸发资料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盐业生产尤其是对水库的设计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解放后,我国气象台站一直采用20厘米口径蒸发器(简称小型蒸发器)的记录,作为蒸发的正式资料。小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折算到大水面蒸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观测使用也较方便。但是小型蒸发器由于水的容量少且暴露在地面以上,故记录的代表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例如小型蒸发器的月蒸发总量有时要比大水面蒸发量偏大一倍以上。据了解世界上除少数国家(如新加坡等)采用20厘  相似文献   

14.
在气象观测中,常常由于暴雨等原因而造成蒸发缺测和记录失真,因此,研制订正措施十分必要。本文从道尔顿定律出发,以温、湿、风订正后的自记记录,用积分回归公式计算日蒸发量,效果较好,精度也较其他方法高,颇有实用价值。一、建立在道尔顿定律基础上的蒸发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小型蒸发皿日蒸发量由于降水等原因,每年都有缺测或记录失真情况发生。若运用温,湿、风、日照诸项要素推算小型蒸发皿的日蒸发量,取代因客观原因而缺测了的蒸发记录,以及提供一种作为判别记录失真程度的辅助依据,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根据以上设想,提出了计算小型蒸发皿日蒸发量的近似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小型蒸发器口沿上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蒸发罩),其作用是防止鸟兽饮水. 我站为夜间不守班的3次站,每天20点观测后都习惯把蒸发罩取下,第2天08点前再戴上,以防夜间有降水时,由于蒸发罩的缘故蒸发量失真.然而夏天早晨五六点钟鸟类活动频繁,经常在观测场内停留,如果仍在08点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去戴蒸发罩,难免出现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水的现象(尤其是干旱时期),致使所测蒸发量失真.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蒸发演变及对本地气候干旱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天津地区 41年的气象资料 ,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季节与年际演变的基本特征 ,潜在蒸发量的热力和动力两部分在不同季节彼此消涨的规律 ,以及不同气象要素对潜在蒸发的影响。提出了累积干燥度 (accumulateddryness)的概念 ,定量地讨论了蒸发和气候变暖对干旱的影响。研究表明 ,对蒸发影响最大的是热力作用 ,其对潜在蒸发的贡献年平均可达 70 % ;动力作用则在冬季最突出。气象要素中对蒸发影响最大的是气温 ,当年均气温增加 1℃时 ,年蒸发总量可增加 30 33mm ;风速的影响次之 ;水汽压和日照的影响较小。潜在蒸发量以逐年增大的趋势发展 ,尤其是近 1 0年 ,增长速率达 4 2 2mma- 1 ,使得累积干燥度逐年增大。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增温使潜在蒸发量增大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年际间的持续干旱 ,使气候呈干旱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永兴蒸发量年、季、月的变化特征,并根据道尔顿蒸发定律和永兴岛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影响永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蒸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这30年里永兴岛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蒸发量的增加明显。气温、湿度、降水、气压、日照与蒸发量的相关性较好,是影响永兴岛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方法, 考虑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3种要素.其数值与彭曼蒸发势值, 与用E601蒸发器、小型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 (以下分别简称E601蒸发量, 小型蒸发量) 作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都在极显著水平以上, 而且很稳定.因此, 初步认为这种计算法适合于本地.本计算方法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和使用, 与有关指标 (例如干热风指标) 可以较好地衔接.利用本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在评估水分盈亏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干旱和干热风分析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45年来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申双和  盛琼 《气象学报》2008,66(3):452-460
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探讨区域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中国472个气象站1957-2001年20 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5年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0.2 ℃/(10 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34.12 mm/(10 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少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北部和北山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东部、西北北部和南部及西藏南部.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东部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能量显著减少,而西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动力下降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风速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