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强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究发现,地震带南段发生6.0≤Ms≤7.9地震次数明显高于北段和中段,而发生Ms≥8.0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中段与南段较接近,与北段有明显差异;南北地震带存在明显的纬向、经向强震活动迁移现象,纬向尤其明显;190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已经有4次明显的能量释放阶段,并给出Ms≥6.0地震的震级-频度统计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1 2月首都圈地区 ( 38 0°~ 4 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2 2次 ,ML≥ 3 0地震 5次。1 1日 2 2时 4 8分塘沽ML4 0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高于上月 ,处于偏高水平。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大陈东断裂带、沧东断裂带、唐山断裂带、滦县-东亭断裂带、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和怀涿盆地北缘断裂带附近以及山西地震带北段。表 1  2 0 0 3年 12月首都圈地区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  相似文献   

3.
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强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跃期.从汶川8.0级地震以来ML≥5.0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近期南北地震带北段与中、南段存在较大差异.由南北地震带强震前孕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当前5级地震活动情况,认为应同时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北段的强震危险性.甘东南地区出现的4级地震空区被2011年2月23日迭部-岷县交界ML4.4地震打破后,2011年11月1日空区周边又发生了青川Ms5.4地震,表明该空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类比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的空区演化过程,认为甘东南地区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结合对甘东南地区主要大型断裂7级地震复发周期的综合分析认为,需关注南北带北段毛毛山断裂和金强河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东段、黄河断裂灵武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六盘山-宝鸡断裂和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沁-玛曲段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模式识别(图象识别)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中。本文主要是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北段(33°—40°N,103°—108°E)地区的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特征,以判定该区的强震危险点。模式识别的结果表明:该区的易发震点主要与主活动断裂,及新生代断陷盆地、温泉等特征有关,FH实验的结果也成功地检验了模式识别方法在强震区划中的应用。它所预测的1700年到1936年中发生的Ms≥6.0级的18个地震均被识别在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蝴蝶结构图、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分析近50年菲律宾Ms≥7级中、浅源地震,发现2013、2014年Ms≥7级地震信号强,2014年最强;22年地震主周期明显,其中可划出活跃期与平静期;2012年为菲律宾新地震周期及活跃期的开始;菲律宾Ms≥7级地震震中时空交替迁移规律明显,未来震中向西北部迁移.菲律宾Ms≥7级地震与太阳黑子活动22年双周期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偶数周期极大年附近及其下降段.目前,太阳黑子活动处于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2013~2014年Ms≥7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与可公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8月华北地区 (33.0°~ 4 2 .0°N ,1 1 1 .0°~ 1 2 5.0°E)共发生ML≥ 3.0地震 1 0次 (见表 1 ) ,2 6日 0 2时 4 8分原平ML4 .1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高于上月。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8月处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中南段、宝坻断裂带以及渤海和黄海海域。表 1  2 0 0 3年 8月华北地区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3 0 8 0 1T0 …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780 BC至今、100°—110°E、22°—35°N(中国南北地震带)区域的中国大陆5.0级及以上天然地震的分布规律。通过GMT软件绘制了南北地震带上地震震中和断裂分布图像,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地震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性的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大震与强震几乎全部发生在断裂带上,地震频次高、震中密集,呈现集群性等特征,地震活动性较高。该地震带中、南段相似,与北段存在显著差异。在南北地震带上,地震的活跃幕与平静幕持续时间,与活跃幕强度有关。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发震规律,地震的孕震发震和地震活动周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断层形变时序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印尼8.7级地震触发了汶川8.0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Ms8.7地震,这次地震的发生,对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影响引起各方关注,我们通过对南北地震带的断层形变分析时序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这次地震引起南北地震带断层形变主要表现在,时间序列上先南后北,  相似文献   

9.
对南北地震带15个地区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地震熵值分析。在重点研究中段和南段发生的9次M_L≥7.0级大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提出了趋势意见。9次大震无一例外地在震前1—4年出现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的熵值降低过程。南北带强震前这种地震活动时、空、强丛集异常持续时间较华北地区,如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的1—2年为长。经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宁夏宁武地区(38—40°,105—107°),中段的鲜水河—理塘地区(尤其是鲜水河断裂东端),南段洱海—怒江地区是今后1—4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 ,2 0 0 4年 6月华北地区 ( 33 0°~ 4 2 0°N ,1 1 1 0°~ 1 2 5 0°E)共发生ML≥ 3 0地震 6次 (见表 1 ) ,2 1日 1 8时 59分大丰ML3 8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与上月持平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6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陈家堡 小海断裂带、唐吾 葛沟断裂带、大洋河 康家岭断裂带以及山西中部地震带上。表 1  2 0 0 4年 6月华北地区ML≥ 3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N/°    λE…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1982年6月16日甘孜发生M=6.0级地震以来,四川省内已四年无M≥5.0级的地震.这样长时间的平静是否意谓着异常?对这一多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地震活动的历史记载进行探索对资料的取用按以下约定:1)地区范围:对南北地震带的分段有多种意见.通常对南北带中段有以下不同的划定法:(1)四川省行政区范围内105°E以西部分;(2)27°~34°N,99°~105°E这个范围;(3)27°-33°N,99°-105°E所定的范围连同小江带北段及永胜、华坪地区,在文献[1]中年最大震级分布拟合表明第二种划定法比起(1)与(3)更符合地震活动的某些内在规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 0 0 4年2月华北地区(33 0°~4 2 0°N ,1 1 1 0°~1 2 5 0°E)共发生ML≥3 0地震3次(见表1 ) ,2 0日0 8时4 2分黎城ML3 6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略低于上月。参考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2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系舟山北麓断裂带、霍山山前断裂带及晋获断裂带的中段,基本上在山西地震带中南部,形成以太原地震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分布状态。表1 2 0 0 4年2月华北地区ML≥3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N/°…  相似文献   

13.
许俊奇 《地震研究》1993,16(3):246-251
本文依据震中迁移、累积频度变化曲线、震级频度关系等的计算方法,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汾渭地震带Ms≥5.5级的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由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迁移特点。目前,汾渭地震带正处于第三活跃期的后期,总的地震活动趋势是加强的。今后5~20年内,Ms>5.5级的地震,由北区迁至南区的概率为:0.22~0.64。则中区可能发生Ms=5级左右的地震或震群,南区则有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1 2月首都圈地区 (38 0°~ 4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1 0次 ,其中ML≥ 3 0地震有 1次 (见表 1 )。 8日 0 8时 0 6分廊坊ML3 4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低于上个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震中分布较分散。表 1  2 0 0 2年 12月首都圈地区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2 12 0 5T12 0 5 0 439 2 119 7 2 0渤海0 2 2 0 0 2 12 0 8T0 8 0 …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10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8次(见表1),其中ML≥4.0的1次,即10月13日09时04分发生在张北的ML 4.0地震,本月地震频度明显低于上月,且震中比较分散,除渤海、黄海地震带外,各主要地震带上均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3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7次 (见表 1 ) ,1 7日 8时 2 6分黄海 ( 3 8.1°N,1 2 4.5°E) ML 4.1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略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3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集中在华北东部海域。表 1  2 0 0 2年 3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2 - 0 3- 0 7T…  相似文献   

17.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0,22(4):345-351
川滇地区 MS≥ 6.0的地震多聚集成带、成团 ,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 .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 98°~ 1 0 5°E,2 1°~ 34°N)可划分成 7个小区 .每个小区历史上都发生过 MS≥ 7.0的强震 . 1 970年以来该区发生的 1 0次 7级以上地震 ,分别出现在 5个小区内 .经研究 ,这 5个小区中强震发生的时间与累积频度间均符合幂函数或指数关系 .通过内符检验 ,表明其对每个小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2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见表1),最显著的事件是2月14日黄海ML 3.8地震.本月地震频度与上月相当,震中比较分散,华北平原地震带相对较为平静,其他主要地震带上均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9月华北地区 ( 33 0°~ 4 2 0°N ,1 1 1 0°~ 1 2 5 0°E)共发生ML≥ 3 0地震 3次 (见表 1 ) ,6日 0 0时 2 4分发生在隆尧ML3 6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远低于上月。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9月处于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河北束鹿—宁晋断裂带南段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北段附近的隆尧老震区以及黄海海域和辽东半岛的金州断裂带北段。表 1  2 0 0 3年 9月华北地区ML≥ 3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1 0月华北地区 ( 33 0°~ 4 2 0°N ,1 1 1 0°~ 1 2 5 0°E)共发生ML≥ 3 0地震 7次 (见表 1 ) ,2日 0 8时 4 1分宁晋ML3 7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高于上月。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 0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山西霍山山前断裂、辽宁北票 朝阳断裂、河北桃园断裂带北段以及河北、河南和山东交界处的汤山、长垣、束鹿 宁晋及聊城 兰考断裂带附近。表 1  2 0 0 3年 10月华北地区ML≥ 3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