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2001年夏季我省的天气气候较为异常 ,夏季平均气温特高 ,降水虽稍少 ,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夏季的天气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并分析了夏季天气的环流成因。2夏季天气特点2.1建国以来第4位暖夏年2001年夏季我省的平均气温为22.6℃,较常年高1.3℃ ,为建国以来同期第4位高温年。各地、市的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白城高2.0℃ ,通化、延边都高0.9℃ ,其它地、市高1.1~1.7℃。除延边为偏高外 ,其它地、市都为特高 ,其中白城为建国以来同期第1位高温年 ,松原…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京站1949—2008年逐日气温、逐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及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作物产量对夏季累积高温的气候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南京市夏季累积高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最近60年(1949—2008年)和最近30年(1979—2008年)夏季累积高温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35℃/a和2.88℃/a;夏季累积高温与夏、秋粮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2,油料作物对夏季累积高温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响应,但不如前两者显著,棉花产量对夏季累积高温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夏季我国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若芸  郭文华 《气象》1998,24(8):44-49
1997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高温现象十分突出,南方大部则反之,作者就1997年夏季我国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行征作了详细的分析也论述,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以期对1997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有比较客观,详尽的认识,此外,还讨论了我国北方夏季气温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6年~1997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分析赵白果(侯马市气象局043010)1997年小麦产量高于往年,特别是山上旱地麦子产量高于历史任何年。为什么1997年小麦产量会创历史记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与1997年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有利的气候条件是决...  相似文献   

5.
近50年福建气温、降水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黄文堂 《气象》1994,20(7):19-25
近50年福建气温呈下降趋势,全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114℃。年^-^1,即大约10年下降0.11℃,气温下降趋势势沿海大于内陆,冬春季大于夏季,80年代秋季则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丰水期方要在50年代,枯水期在60年代,80年代以来春雨(2-4月)显著增多,雨季(5-6月)降水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甘肃农科院粮作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后获得的一项促使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的突破性技术。覆膜后,小麦生长发育所处的农田小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为了研究地膜小麦栽培的小气候特点,1997~1...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97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气候特征,并讨论了产生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点,指出东北半球冷空气势力偏弱且偏北东移,副热带高压强大,并且控制东亚中纬度地区,是造成1997年夏季高温干旱的显著环流特征。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北进快速南退则是形成陕西省高温干旱,特别是关中地区严重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荔枝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是荔枝减产明显的年份之一。据统计,从化市1998年荔枝总产量只有3350吨,仅为1997年总产量的18-1%。造成荔枝严重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天气条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荔枝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农业气象角度分析1998年荔枝生长季节天气特点及其对荔枝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1 荔枝冬梢生长与天气  荔枝抽发冬梢需消耗树体大量养分,不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影响荔枝的成花及产量,冬梢越旺盛其影响越大。从化市从1997年11月中旬至1998年1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太康县1997年小麦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学义郭魁英张玉莲(太康县气象局·475400)1997年太康县小麦获得丰收,除政策、管理因素外,也和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不开。1小麦各生育阶段气象条件分析1.1播种~越冬前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概况1997年夏季(6~8月)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奇缺,夏伏连旱,尤其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第1或第2个...  相似文献   

13.
黄善  邹荣 《山东气象》1998,18(4):40-42
详细分析了菏泽1997-199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重点探讨了影响有效穗数,穗数和千粒重的不利气象因素,评价了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群芳 《气象科技》2023,51(1):66-7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城市夏季高温及热浪出现频次和强度明显增加,但人口高度集聚的特大城市中夏季高温长期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仍不甚明了。本文选择京津冀特大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北京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气象观测数据计算夏季高温和城市热岛强度,阐明5—8月夏季高温长期变化特征及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978—2020年北京城区夏季高温日数、强度和极端高温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相伴随的是高温起始时间明显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迟;高温天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热岛强度则呈轻微下降趋势;5—8月高温天最高、平均和最低气温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0.73 ℃、1.61 ℃和2.40 ℃,明显高于非高温天的0.09 ℃、0.80 ℃和1.40 ℃,高温和非高温天热岛强度差值均在0.6 ℃以上,表明夏季高温放大城市热岛强度。预估未来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将进一步加剧,会形成更频繁和持续更长的夏季高温,给城市居民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1气候概况1.1气温1998年(1997年12月~1998年11月)陕西气温长期偏高,2、4、6、9、10、11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9月气温异常偏高,榆林、延安、宝鸡等地首次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1998年年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偏高1~2℃,华山、...  相似文献   

16.
在历经伏旱,秋冬湿涝和春季严重干旱之后,目前全县小麦已进入黄熟收割阶段。回顾一年来天气气候变化的实况,分析它们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尽可能找出趋利避害的措施,无疑对来年甚至今后若干年小麦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生长期间各季气候的特点11严重的伏旱自1999年夏季开始的干旱天气形势(2000年6月份雨量略多)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1年7月份雨量70mm左右,仅相当于常年的一半。8月份雨量仅30mm,仅相当于常年的三分之一,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蒸发量偏大,耗墒剧烈,伏旱极其严重。12…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与昆明粮食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昆明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10℃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计算了逐年的旱涝,冷暖指数,针对制约我省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发生时期进行诊断,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大春作物的主要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1960-2013年夏季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滑动平均等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4年夏季高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以0.142 d/年、0.006℃/年的变化速率递增,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都明显加快.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多年平均为18 d,2013年最多为47d,1987年最少为8d.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为36.1℃,2013年最高,为37.0℃,1965年最低,为35.5℃.洞庭湖区各单站的夏季平均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并不一致,有9个站夏季平均高温日呈显著增加趋势,有12个站夏季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增强趋势,其余站点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单站夏季平均高温日变化速率最大的是华容,以0.425 d/年的变化速率递增.单站夏季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变化速率最大的是安乡,以0.020℃/年的变化速率递增.洞庭湖区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出由北部的湖区向环洞庭湖山区呈辐射状递增的分布趋势.高温日数安化最多,为28 d,荆州、公安、石首、岳阳最少,均为12d.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安化最高,为36.6℃,石首最低,为35.6℃.洞庭湖区夏季年最多高温日数出现在安乡和益阳,为55 d.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益阳,为43.6℃.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20.
张仙凤 《内蒙古气象》1994,(5):F004-F004
1994年夏季我区气候影响评价张仙凤(内蒙古气候中心)今夏(6-8月)气候特点:全区气温普遍偏高,降水量初夏大部地区偏少,进入中后期逐渐增多,但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1气温今夏全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1-2℃,其中中西部偏高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