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西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交汇控制,在中生代出现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浅层侵入活动,形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相山盆地。盆地整体分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垩统红层覆盖。在中生代,该区处于NEE向赣杭构造火山岩带西南端与近NS向赣中南花岗岩带的交接地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  相似文献   

2.
甘肃玉门红柳峡第三纪火山颈的报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璞 《地质科学》1959,2(11):341-341
红柳峡位于酒泉盆地西南部,东南距玉门市40公里。自垩第三纪砂页岩系在这里形成近东西向的一带长岭,火山颈则突出于长岭南侧的丘陵之上,高出山南盆地约200米,地形上非常显著,自玉门市西行不远就可以看到它,因此很早就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注意。1957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山队对这个火山岩颈及其附近的岩流进行过1:2000的地质制图。  相似文献   

3.
相山火山盆地西部铀矿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目前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火山盆地西部和北部。笔者通过对盆地西部铀矿床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及火山岩组间界面控矿特点的研究,认为铀矿区域上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岩组间界面为铀矿富集空间,西部铀矿床主要富集于火山岩组间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广泛发育着中生代火山岩,除台湾省为海相火山岩外,其余绝大部分为陆相火山岩,这是一套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概括称为安山岩建造,是环太平洋安山质火山岩带的一部分。 对我国东部火山岩和含矿火山岩盆地,前人已进行过很多研究,这些工作提供了大量基本地质资料和重要成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数学地质角度,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中国东部安山岩问题,并得到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1976,11(2):124-134
宁芜火山岩地区在长江下游,地跨苏、皖两省,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是一陆相断陷盆地。中生代以来,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的中性和偏碱性岩浆喷发和侵入,其中火山岩厚度达千余米。解放以来,不少单位对该火山岩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溧水盆在晚中生代活化为地洼,受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影响形成火山盆地。本区的矿床严格受火山旋回、构造控制。地震勘探资料显示:不同地质体的地震波场特征各具特点,测区盆地构造清晰,火山岩系总厚约3 700m,火山旋回界面明显,前火山岩沉积地层中断裂发育,次火山岩体分布于盆地边缘隆起带。按成矿构造法观点,结合本区成矿背景、相关矿床类型和MT剖面异常分析,对盆地相关控矿因素进行了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与油气关系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岩石圈走滑断裂———郯庐断裂的控制 ,渤海湾盆地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火山岩。火山岩虽在地学领域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 ,但在油气勘探中 ,由于以往的钻探目标多集中于砂岩与砂岩油气藏上 ,对火山岩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而对火山岩在盆地中与油气关系的研究甚少。近年来 ,随着隐藏油气藏勘探工作的深入 ,发现火山岩也是一种重要的含油气储集体。辽河的热河台、欧利坨子等地区相继在钻遇到的火山岩中获得高产油气流 ,由此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注意。研究发现 ,尽管火山岩属事件性成因 ,但其在盆地内的分布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广泛产出玢岩型铁矿床。为探讨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作者完成了三条穿越宁芜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三条剖面的长度不一,NW01剖面长度42km,NW02长56.3km,NW03长27.1km。三条剖面的排列长度都为720道,采样间隔2ms,记录长度16s。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宁芜火山岩盆地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因此只用了总记录长度的前4s数据。通过本次研究揭示了宁芜矿集区的上地壳精细结构、岩浆和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不仅验证了以往对盆地的部分认识,而且给出了新的认识。(1)发现了直接控制盆地火山-岩浆活动的南东和北西边界断裂并非人们经常认为的两大基底深断裂:方山-南陵断裂和长江断裂带,而是北西向F1和南东向F2断裂;(2)宁芜火山岩盆地以马鞍山-薛津断裂为界向北北东方向滑脱,造成了盆地南西高北东低的隆凹构造格局;(3)阐明了就位于盆地下方的为火山-岩浆活动提供补给和热源的岩浆房的空间展布特征;(4)清晰地厘定了盆地内的断裂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断裂是隐伏于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的控制深部岩浆活动的盆中基底断裂(BCF),控制着深部岩浆岩的空间展布格局并对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地层和断裂系统有强烈地改造作用。本文的发现为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认识、成矿预测及成矿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大同火山群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同火山群以盆地为对称轴分布,中更新世晚期火山位于盆地的轴部,中更新世早期火山位于盆地两侧。计算的延伸和断裂速率分别为0.43cm/a和0.22cm/a。大同火山群主要属于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中更新世早期火山的一部分属于拉斑系列,夏威夷岩是大同火山岩的一个主要类型.中更新世早期火山岩的氧化物变异趋势可能是受高压下Ol+Opx的分离作用控制.中更新世晚期火山岩氧化物变异趋势暗示了是受岩浆混合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庐枞火山岩盆地重磁资料研究及深部找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周边重、磁资料以及实测高精度重磁剖面的综合解释,揭示了庐枞盆地的莫霍界面隆起带的特征,确定了郯庐断裂的位置,对庐枞火山岩盆地的边界断裂以及区内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探讨,圈定了盆地范围,初步推测火山岩盆地的底界埋深约2000~2500m左右,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中昆仑(北坡)4个地区第四纪火山岩的地质产状、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这一套岩石以安粗岩类为主,普遍含有普通辉石和斜长石斑晶,少数还有橄榄石、紫苏辉石或石英、透长石、黑云母斑晶。在化学上以富碱尤其富钾为突出特点,K2O/Na2O≥1,而且 Rb、Sr、Ba 等低场强元素和 LREE 也强烈富集,构成一个连续的钾玄岩系列(Shoshoaite Serics)。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和深源捕虏体的证据表明,本区钾玄质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低度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壳的同化和污染。火山活动大致从晚第三纪开始一直延续到第四纪,特别是中、晚更新世最为剧烈,是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冈底斯山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分布着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它们与本区的超基性岩空间上接近,或者呈断层接触。对这些岩石组合的成因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大陆碰撞缝合带的蛇绿岩(常承法与郑锡澜,1974),有人认为是岛弧与边缘海的产物。近来,张旗(1983)在丁青发现了比较连续的蛇绿岩组合。要正确地对这些岩石的构造环境进行解释,必须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对采自拉弄沟、罗布中(图1)两地的玄武岩和采自切里湖的安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做了初步研究,这里将初步结果及讨论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沸石是岩石圈上部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它普遍地见于各种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沸石不仅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生成,而且在沉积-成岩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风化)阶段、低级变质阶段都可以生成。由于沸石对周围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反应灵敏,因此,它是了解地质体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的良好的指示矿物。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分布、时代、产出的地层岩性剖面、原岩类型、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并探讨了它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具有工业意义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  相似文献   

14.
王松山 《地质科学》1982,(2):226-234
常规的K-Ar法是基于40K通过K-层电子捕获衰变成40Ar*这一机理,应用衰变定律而定年的。它具有测定对象广、测定年龄范围大等优点,是同位素地质定年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40Ar*是气体,当岩石、矿物形成以后受到搅动时(如岩浆的侵入、构造活动、宇宙物质的冲击等),40Ar*容易丢失,使年龄值偏低。1962年由Sigurgeirsson提出的,后经Merrihue、Turner等人逐步完善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技术,很好地克服了K-Ar法的局限性。40Ar-39Ar定年分为两种:一是全熔融法(total fusion),样品被快中子照射后一次加热熔融,然后计算年龄,此值与常规K-Ar法结果相当;另一种是阶段加热法(step-heating),被照射的样品从低温到高温被逐步加热,分别计算各温度阶段的40Ar/39Ar视年龄,并进而得到一条年龄谱和一个坪年龄(plateau age)。后一种方法对研究地质体是否受过热的挠动、岩石矿物的早期结晶年代、后期热挠动次数、热挠动年代、岩石矿物对氢的保存性、过剩氩的存在状态等具有独特作用,它开辟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应用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研究地球物质及陨石受热历史的某些成果。  相似文献   

15.
徐跃通 《地质科学》1998,33(1):39-50
在信江盆地中存在数层和石炭纪海相火山岩及其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层相伴生,与石炭纪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由对硅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硅和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硅质岩具有一定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属热水沉积硅质岩。由硅质岩MnO/TiO2比值、δCe值和δ30Si值分析表明,信江盆地石炭纪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鼎璞 《地质科学》1982,(4):364-370
祁连山呈近北西向展布,长约1000余公里,宽100-250公里。本文据甘肃、青海等省的区调、科研资料及成果综合整理。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含CO_2火山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特有的深部构造背景和裂谷演化特征,造成盆地内含CO_2火山岩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松辽裂谷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发育,总体上具有多期喷发、分布广泛和储集条件良好的特点。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为主,主要发育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发育流纹岩、凝灰岩等多种岩石类型,爆发相和溢流相2种火山岩相。中生代火山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营域组构成深层有利储层,新生代火山岩在盆地外围出露较多,而在盆内出露较少。盆地高含量的二氧化碳为无机幔源成因,由青山口期和新生代幔源岩浆脱气形成。含CO_2火山岩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深部构造背景、深大断裂和中新生代火山岩控制。已发现含CO_2火山岩气藏主要分布于古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断陷的营城组火山岩中,具有点状、带状分布,局部富集的特点。根据主控因素分析,预测了5个CO_2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一个早中生代拗拉谷的一部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北部的燕辽带在晚元古代时为一拗陷带,蓟县地区的整个层系厚度在10,000m以上。中生代时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形变。其构造性质与地台的含义并不相符,前人对该区有沉降带、台褶带等提法。  相似文献   

19.
Highly mineralized, largely sodium-chloride type, brines in deep artesian basins a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to the mineralized abyssal hydrothermal waters of present day volcanic regions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impounded in liquid inclusions of minerals. It is also well established that present brines are very similar to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s. Some highly concentrated brines can be explained by derivation from salt basins but there is no adequate explanation for th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ed brines. Exchange reactions merely change composition, not concentration. Some hydrocarbons found in minerals as well as in brines have originated from CO2, H2O, and H2 liberated from volcanoes and magma chambers. The abyssal brines may be the product of magmatogenic hydrothermal activity or the brines themselves may be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If the latter is true, there is still no explanation of the high mineralization of brines. Many brines are deafly similar to sea water but the salts in sea water are largely produced by volcanic activ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many of the brines are formed in deep unexposed parts of artesian basins from highly concentrate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migrating from magmatic chambers. --J. A. Red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