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和河间丘三种古地形。前侏罗纪古地形控制着侏罗纪早期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富县组地层与延长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剥蚀面和侵蚀河谷厚层高渗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高渗砂体也是侏罗系下部油藏的主要储集体。依据侏罗系下部油藏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沉积环境、微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3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和古河式,其中河间丘式油藏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2.
袁珍  李文厚  朱静  郭艳琴 《地质通报》2013,32(11):1806-1814
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地质资料,运用印模法及综合地质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恢复。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古地貌形态主要为古高地、谷河谷、古谷坡、古河间丘、古阶地。对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对延安组油藏的控制分析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古谷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古谷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地层“印模”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  相似文献   

3.
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目的层。华庆地区富县组油藏是近年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区块和新层系,已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和资源潜力。本文利用印模法等方法精细刻画了华庆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深入分析了侏罗系富县组油藏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华庆地区侏罗系富县组油藏主要来源于下部三叠系延长组优质烃源岩,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发育在古地貌斜坡带背景之上的河道边滩沉积主砂带内。油藏富集主要受控于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充足的油源供给、河道边滩相沉积、优越的输导条件、鼻隆构造及良好的泥岩封堵等是华庆地区富县组油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研究表明,区内古地貌格局由“三斜坡、三河谷、两河间丘和一梁”组成,即姬塬东斜坡、定边斜坡、靖边斜坡,宁陕河谷、蒙陕河谷、甘陕河谷,吴旗河间丘、金鼎河间丘和新安边梁。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下侏罗统延安组早期沉积。延10段属河流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沉积微相有主河道、支流河道、河漫滩、河漫沼泽。延9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到湖泊环境,沉积相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相同的古地貌单元、不同的沉积环境,必然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古地貌油藏的形成除受油源、圈闭等基本条件制约外,古地貌 沉积组合和油气运移通道也是形成不同类型古地貌油藏的重要条件。依据已探明油田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上覆地层沉积环境、砂体展布、运移通道类型等多种因素归结出定边-吴旗地区古地貌油藏三种成藏模式,即斜坡区-三角洲平原组合成藏模式、河间丘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和斜坡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对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成藏地质条件与油藏分布叠合分析的方法,对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9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延922层,具有明显的边水和底水,其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控于曲流河边滩砂体分布和规模、储层顶面构造高点分布位置、直接盖层厚度和展布特征.三者有效配置共同控制了延9油藏富集层位和地区,东部地区砂体厚度大于10 m的构造高点石油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磨溪-高石梯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选择地震层位易于追踪的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分析发现高台组沉积是对龙王庙末期的填平补齐,而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与高台组地层厚度具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恢复的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可以近似代表高台组沉积前的龙王庙组沉积古地貌;同时,该古地貌高地南缘的相对低地是龙王庙组颗粒滩最发育的地区,表明龙王庙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具有类似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在加里东-海西期,经侵蚀窗补给的岩溶水顺层流动的活动规律受控于该古地貌,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差异发育和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即在古地貌斜坡带和岩溶水汇聚的沟谷地带,岩溶改造作用最强,所形成的储层质量最好;在孤立古地貌高地,岩溶改造作用相对较弱,所形成的岩溶型储层质量相对变差。结果表明该古地貌是龙王庙期沉积古地貌长期继承性发展的结果,其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也为后期新钻井和开发井所验证。该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供相似地质背景的同类工作对比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侧重于利用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形态,而忽略沉积前由于盆地差异沉降导致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的不准确性。笔者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为例,提出一种沉积趋势校正的新方法。百口泉组沉积前为一种陆缘剥蚀区—过渡区—沉积区背景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陆—湖相逐渐过渡的沉积体系,以地层厚度反映的古地貌形态能较好地刻画湖盆水下部分,较难合理地刻画陆上的古地貌特征。结合研究区资料情况,优选残余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开展古地貌恢复工作。首先获取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真厚度,经过压实、古水深校正之后,对陆上部分的古地貌进行沉积趋势校正。校正后的古地貌较前人研究结果更加合理,对准噶尔陆相坳陷盆地的复杂源-汇沉积体系分析的指导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郑登艳  王震亮  王联国  黄昊 《现代地质》2021,35(4):1114-1123
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但由于远离烃源区,油气经历了远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导致其对油水分异和与成藏富集的关系不明确。以彭阳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延9层低幅度构造发育特征,结合大量钻井及试采资料,研究了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以鼻隆构造为主,构造幅度在18 m以上、闭合面积大于2.8 km2的低幅度构造能够形成有效的油水分异和油气滞留效应,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良好的圈闭作用。研究区成藏受古地貌控制,有古地貌坡嘴成藏和河道源头坡度成藏两种古地貌成藏类型,位于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的低幅度构造易于大面积成藏。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可分为10个构造组合单元,其成藏控制因素因所处研究区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东北部(1)—(5)构造组合近生烃中心且位于侏罗系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油气主要受构造控制,油气规模随构造幅度和闭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西南部(6)—(10)构造组合单元不在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低幅度构造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而非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的规模和含油气性也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沉积时期的古地形、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着后期油气圈闭的类型与分布。通过补偿印模法恢复了吴旗油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确定局部构造特征,开展有利储集相带预测。研究区油藏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形态,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形高部位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古河谷附近的砂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上覆的沼泽相泥岩形成了良好的岩性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一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录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总被引:102,自引:21,他引:8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矿产赋存条件,长期以来为诸多地质学和矿产学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带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程度不同地探讨,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认识。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其中生代构造属性划归“前陆盆地”。在地质历史上,适于前陆盆地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相当有限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处于多个性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构造特征因地而异,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最新勘探资料和测试结果,通过对区域背景、盆山关系、沉积响应、构造特征、原盆面貌、演化过程、发育时限和后期改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在中生代整体上不具前陆盆地属性,为大型残延克拉通内盆地的组成部分;仅在晚侏罗世以来盆地发育晚期和之后的有限时期和局部地段,存在有与前陆盆地结构“貌似”的剖面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陕西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依据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演化及隆升特点,结合钻井资料及水溶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综合探讨了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地质特征。渭河盆地在前新生代应为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古斜坡带,前新生界总体表现出边部老中间新的特点,其中北部斜坡区大部分以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为主,中南部深凹陷区则广泛保留晚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局部地区可能仍有中生代地层残留,暗示渭河盆地前新生界仍存在重要的潜在烃源岩。该认识对探讨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区域古构造活动规律、沉积地质背景研究以及延长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序演化规律分析,重点探讨了延长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与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对盆地边界性质、盆地内延长组沉积物源、碎屑搬运和沉积机理的影响,以及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相带展布规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构造演化、古地理变迁、源区母岩性质、陆源碎屑组分标型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进行研究发现:区域上的南北隆起、中部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决定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缘的阴山古陆,二叠纪呈NNE向自北而南展布的河流三角洲及古流向,反映出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北部古陆,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其北部的结晶基底以太古界和元古界地层为主,在盆地北部基岩分布及类型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并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砂岩储集体岩性的差异,物源与有利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3,69(2):481-495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董志—正宁地区是该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新区,对该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进行研究,了解原油的成因,可以为该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对采集于董志—正宁地区原油和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原油中各类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原油形成于...  相似文献   

17.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6-2022092006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0-2022082010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等问题, 以上三叠统延长组中下部为目标, 通过常规矿物成分分析、重矿物特征研究、古水流测量、砂分散体系制图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要受到4个物源的影响, 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 西北部的汝箕沟朵体受阿拉善古陆物源区控制, 它对研究区影响最大; 石沟驿朵体的物源来自大罗山逆冲席隆起; 东部的鄂托克旗朵体和定边朵体则受到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物源的控制.四大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具有差异, 其中西部的阿拉善古陆物源区和大罗山逆冲席物源区的母岩以变质岩为主, 还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沉积岩;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物源则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沉积物源的研究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赋存单元。通过对盆地东缘的临兴—神府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结合岩芯、薄片、测井和综合地质录井数据等资料,判定了研究区属陆表海潮坪相沉积。受矿物蒸发析出机理、白云岩生成机理、盆山耦合关系3个基础地质模型控制,结合海平面变化,建立了研究区陆表海碳酸盐岩-蒸发岩综合沉积模式:海退-蒸发背景下,自隆向坳主要发育云坪(泥云坪)—含膏云坪—膏坪等潮上—潮间相带微相;海侵背景下,自隆向坳主要发育灰云坪、云灰坪和灰坪等潮间—潮下带微相。该沉积模式较好地解释了研究区马家沟组五段的复杂岩相和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预测结果后被钻井证实。成果对提高后续勘探成效和指导类似地区的沉积储层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