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的地吸引力、旅游者出游目的、旅游交通和旅游成本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了旅游者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异可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4种城市节点类型;(2)出于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时对不同城市节点类型具有倾向性差异;(3)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影响尺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性;(4)通过构建旅游成本统计模型,揭示了旅游成本中距离、时间和消费3个因子间的关系,并结合统计数据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公式。  相似文献   

2.
龙江智  李恒云 《地理研究》2012,31(1):155-168
以往学术文献主要探讨旅游消费行为的局部特征,而本文旨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旅游消费模式进行整体性探究,试图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普遍规律。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3月对全国15个城镇的25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藉由前期质性研究提取的核心变量提炼出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参加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积极主动型、中间型和消极被动型;(2)这三种基本国内旅游消费模式在其旅游消费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分异现象和规律;(3)这三种基本旅游消费模式的旅游者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旅游动机、旅游涉入、目的地选择因素的重视程度、对各类景观的兴趣程度等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很多,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又因为其复杂性,对其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难点。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是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运用休闲分类学方法,通过调查到访过董寨的观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观鸟水平和忠诚度,分析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按照不同类型观鸟生态旅游者分析其行为特征和目的地偏好属性,目的是:(1)应用生态旅游者分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2)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范例。观鸟旅游者可以被分为3类,即偶尔型、积极型和熟练型;(3)提出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目标市场的细分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旅游商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缺乏对旅游者商品需求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商品市场的研究,结合昆明市旅游商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对国内旅游者旅游商品需求差异性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来昆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商品方面的需求状况和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应注重地方性、特色性、多样性,重视商品的包装、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努力营造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在分析影响旅游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认为,经济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最为重要的因素。最后,从我国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2个方面,对未来旅游市场规模进行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研学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议题。我国研学旅游发展可分为酝酿准备、局部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本文从研学旅游相关概念与内涵、研学旅游历史与思想、研学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研学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我国研学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当前国内研学旅游研究较为滞后,与我国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形成反差和矛盾,表现为研究内容单薄、理论视角单一,突出实践意义而忽略理论贡献。基于文献梳理与评述,本文提出未来研学旅游研究应关注研学旅游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研学旅游发展与政策导向、研学旅游效果评估与管理、社会文明建设与研学旅游等议题。  相似文献   

7.
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国内190篇基于GIS技术的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分析表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以GIS技术的应用为主,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使用者(旅游者)的研究。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体现在旅游信息系统研究和旅游规划中的GIS应用(包括辅助制图、旅游资源分析和决策支持);对旅游者的研究涉及客流分析和旅游者行为引导等。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GIS基础知识介绍较多,深入研究较少;GIS技术单向应用较多,双向融合和创新型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以旅游资源居多,对旅游者的研究较少。未来TGIS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将由旅游资源转向旅游者,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旅游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成为生活潮流,但理论上在旅游情境中消费者如何体验和实现时间的减速尚未得到研究。文章选取在旅游者眼中独具慢生活体验魅力的丽江古城为案例地,结合网络游记和访谈的文本材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慢生活体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是旅游者在解脱需求、记忆和情感的唤起下前往古城旅游目的地,享受时间流逝的沉浸式体验过程;2)时间实践、空间实践和意义赋予是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的主要方式,贯穿旅游者慢生活在场体验的全过程;3)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包括精神唤起、状态松弛、生活沉浸和价值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旅游者减速体验的实现。文章从微观层面的旅游者出发,构建了古城旅游情境下的慢生活体验模型,为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减速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时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旅游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陈静  章锦河  刘泽华  周晶  杨璐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11-1519
作为现实旅游者分享旅游经历和情感的虚拟平台,旅游博客逐渐成为潜在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参考依据,已引起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旅游研究新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博客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旅游博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从博主、博文、博客技术等3 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博主研究包括博主的人口学分析、博文写作分析和旅游行为分析,博文研究包括博文对潜在旅游者的作用分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作用分析及对旅游营销的作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相关研究比较深入,而国内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及旅游博客的营销作用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主要通过网站搜集渠道进行信息获取,应用内容分析法与叙事分析法进行博客分析。最后,文章提出3点研究展望:① 在研究尺度方面,需加强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博文对比分析;② 研究内容方面,应拓宽研究视角,充分利用博客中的图片等有用信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的佐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 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研究应该在引介国际前沿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强区域性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博客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67位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旅游动机和保护性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都市湿地保护区进行旅游的旅游者多数为城市大众休闲观光游客,以中青年和女性居多,喜欢结伴旅游,受过较好的教育,但环境保护意识仍需要加强.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公园内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学习和教育功能,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双赢的旅游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丽  曾琪洁  陆林 《地理科学》2012,(2):186-192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旅游者行为数据,运用空间使用曲线、客源吸引半径、游憩活动空间等方法,阐述了重大事件型目的地——上海世博会国内旅游者的客源地空间分布、游憩活动空间、空间行为模式等。结果显示,上海世博会国内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距离衰减现象明显,空间使用曲线是Boltzman型和基本型的复合,世博会的引力场半径为1 400 km;基于旅游目的地,世博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具有明确的世博会目的地指向性,旅游者在上海市域内的主要目的地是世博会,向长三角城市扩散基本上以苏州、杭州为中心向外呈同心圆衰减,游憩活动空间不连续;世博会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以直游式、直游—周游式为主,旅游者个体属性不同,空间行为模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118,自引:8,他引:118  
用1999年和1987年的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对桂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12年间的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得出了其国内客源市场在空间上逐步分散、吸引半径得以加大、波浪式推进和跳跃性增长的演变结论。还探讨了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的宏观原因,并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对其旅游市场促销的意义和原则。此外,还对桂林和黄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闲暇时间约束对中山陵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居民闲暇时间的变化必然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产生影响。选择"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及暑假3类6个不同闲暇时长的时段,基于现场问卷调研,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及引力模型研究闲暇时间约束对南京市中山陵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假日时长的增加,居民出游距离受闲暇时间的约束降低,从而旅游地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衰减曲线变缓、距离衰减指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长的闲暇时间约束下,距离因素对景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收入(客源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客源地人口规模因素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15.
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旅游产品与客流时空分布相互作用规律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运用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和概念,依据调研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实证分析方法,对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天柱山旅游产品类型逐渐复合化,自然观光产品仍是支配天柱山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凝聚性和不平衡性,造成局部景点客流超载,局部欠载。根据客流时空变化趋势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要求,提出由产品类型组合、空间组合引导客流时空分布的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宝清  吴晋峰  刘佳  吴玉娟 《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沙漠。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特点。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偏好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词汇频率分布拟合曲线服从幂律分布,基本符合二八规律。(2)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以自然景观为主。(3)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等三大类活动为主。(4)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自助旅游活动方式。(5)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以美好震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南太行山区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旅游市场结构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旅游者以中青年居多,其分布具有空间近距离性,行为特征表现为休闲观光比重大、散客多、逗留时间短等。针对这些特征,充分考虑南太行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区位条件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规划了旅游市场的细分目标,并从形象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扩展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轨迹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超  马海涛  陈楠  陈胡玥 《地理研究》2014,33(7):1306-1314
农民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旅游重心能综合反映旅游流网络的空间扩散和集聚特征。运用国内农村居民旅游者的流向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旅游流向、移动距离模型,对农民旅游流的重心轨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隐含农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双重心的内在联系特性,两种重心呈现“偏南-西南-东北-偏东”的演变轨迹,农民旅游客源地重心与目的地重心存在空间错位;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的移动幅度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2003-2004 年与2004-2005 年的重心移动距离尺度大于其他时期;其网络重心与经济收入、人口、入境旅游三项重心比较明显偏西南部,呈现客源地重心向东南部、目的地重心向东转北的发展趋势,农民旅游客源地出游力存在区域差异、目的地吸引力存在空间不平衡。本研究作为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旅游资源的科学配置的基础工作,可为深化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以及预测旅游流的动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旅游流空间扩散方向及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用万有引力模型分析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可确定旅 游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后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为西北(成都—都江堰市)、西南(成都—乐山市)和东北 (成都—德阳—绵阳)三个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游客流向抽样调查资料,将四川省旅游流的空间扩散路径归纳为 14 条。文章还对不同细分流的空间扩散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提高游客满意度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青海省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项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总体满意度以及游客重游率等方面开展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国内游客对青海各旅游环节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处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旅游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游客重游青海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