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雄 《地球化学》1984,(2):185-185
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天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七十多个单位的正式代表120人,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40多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汲清、李春昱、张文佑、翁文波、丁国瑜等教授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同志致开幕词,张文佑、翁文波等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 这次别开生面的多学科综合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60多篇,论文报告130篇,会上宣读了论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进展》1986,1(4):47-52
1986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在1984年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由地质学会牵头,会同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发起。讨论会的目的是:总结成果,交流经验,推动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交叉科学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这次讨论会以地学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16日在北京召开。在会议的筹备和进行过程中,自始至终受到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他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86,32(6):608-608
1986年5月7日至15日,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地震学会在福建泉州共同召开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来自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冶金、建材、海洋、核工业和教育系统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天文、地震、气象、空间科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地球物理、海洋、水利和地理十一个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  相似文献   

7.
1983年11月,中国地质、地震、气象、石油、天文、空间等六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会议受到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在国内外以地学、人类活动、地球表层环境等为中心的综合研究,在不断扩大其自身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感到不仅是地学内部各事件,而且与宇宙环境、生命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国际科协的主持下,正在筹划九十年代执行的地圈、生物圈计划,是一项旨在改善全球性人类活动环境为目的的宏伟规划,也是一个天地生综合研究的巨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于198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湖北省宜昌联合召开了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地质、地震等系统57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42篇论文或摘要,有35名代表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9.
《地质力学学报》2005,11(2):163-163
为了交流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与地质力学学科发展,根据中国地质学会学术活动相关计划,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将于2005年11月20~24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籍传茂 《地质论评》1980,26(3):278-278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地质、城建、水利、农业等各部门的115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1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致开幕词,地质部副部长李轩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田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大会收到论文62篇,有18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报  相似文献   

11.
规模空前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大会”,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县召开。这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  相似文献   

12.
综合地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自然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为了促使各门学科向高度综合的阶段发展,1983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之后,又在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下,在地质、地震、天文、气象、空间科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海洋、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79-6103579
<正>2015年4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中国地质学会珠宝玉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土资源部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哲学研究分会、北京紫竹院公园等多家单位,在紫竹院公园举办了第4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共同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出席活动并与现场  相似文献   

14.
刘国惠 《地质论评》1984,30(1):92-92
全国变质岩原岩恢复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至7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地质学会等三个单位联合举办和组织。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的科研,教学和生产等72个单位的110多名代表。山东省地质局曹国权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山东省第三地质队为开好此次会议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至九日,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西山饭店隆重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十二个部门的二百三十名青年地质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黄汲清、王鸿祯、袁见齐、孙殿卿、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于1980年9月16日—9月25日在西安,联合召开了碎屑岩沉积相模式和相标志的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174名,来自生产、教学、科研的106个单位,提出交流论文83篇。会议分三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91,37(4):383-384
受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水利学会牵头,联合中国地球物理、地震、气象、土木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水土保持、天文、农学、地质、地理、环境科学、林学、航海、海洋等15个全国性学会,于1990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田纪云副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田副总理指出,减轻自然灾害是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9,65(1):65010014-65010015
正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第40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及进一步提升三刊质量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金发,三刊主编杨文采院士、侯增谦院士、杨经绥院士,三刊第40届副主编及编委金之钧院士、郝芳院士、李家彪院士等,三刊编辑部编辑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共12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主持了三刊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东秦岭(包括大别山)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2—29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部、核工业部及其所属研究单位和地质队,高等院校、三门峡市等52个单位的98名代表。其中还有光明日报、河南日报、中国地质报社和中国地质编辑部的记者多人。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0年4月3日—5日在北京召开。前全国政协秘书长、前地质矿产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矿业协会会长、全国地学哲学研究会会长朱训,前地质矿产部部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赵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中国环境学会秘书长鲍强和来自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冶金、核工业、煤炭等部门和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