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4月24日—27日由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华北地区X射线联合会和北京市理化测试学会联合举行的全国X射线计算机软件交流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以及工厂等部门的六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中间有著名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青年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和地矿部实验情报网,岩矿鉴定分网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学术会议于1988年9月24日—28日在西安地质学院隆重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地矿、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建材、煤炭、化工、地震、科学院、大专院校、仪器厂等60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学术会议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84年元月6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筹备组、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筹办的。开幕式由彭志忠教授主持。关雅先副教授致开幕词,郭宗山研究员代表矿物学专业委员会讲了话。到会代表132人,提交论文一百余篇,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紧张、热烈的气氛。 提交会议的一百多篇论文绝大多数质量较高,反映了矿物x射线晶体学各方面的进展,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成立及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4年1月6日至11日,在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胜利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门各省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冶金、煤炭、石油、化工、建材、核工业部、地震总局、大庆油田、黄河水利设计院以及丹东、凤城仪器、仪表厂等132位同志参加这次会议。全国的矿物X射线晶体学工作者会聚一堂、汇报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体会,用各个方面的丰硕成果,庆祝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的成立,展望我国矿物X光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一月六日至十一日,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我院北京研究生部召开。亲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生产部门从事矿物X射线分析工作的T32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郭宗山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袁见齐教授出席了闭幕式。会议由我院彭志忠主持,吴雅先致开幕词,彭志忠作了会议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学术会议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84年元月6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筹备组、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筹办的。开幕式由彭志忠教授主持。关雅先副教授致开幕词,郭宗山研究员代表矿物学专业委员会讲了话。到会代表132人,提交论文一百余篇,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紧张、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会召开的矿物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经验交流会于1984年10月20至24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各个系统的39名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该委员会主任彭志忠教授作了题为“第十三届国际晶体学大会中的矿物学”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矿物X射线物相鉴定,实际上就是把欲鉴定试样的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与已有的标准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进行对比.为了使这种对比过程有规律地进行,一个合乎逻辑的方法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使检索过程完全自动化.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矿物X射线物相鉴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且只要程序编制恰当,其结果也是可靠的.本文着重介绍使用APPLEⅡ型微机建立矿物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库的排序问题.  相似文献   

9.
岩石内应力的储存和释放对深地资源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约束。矿物晶格间距的动态变化是揭示岩石内应力演化的重要指示。X射线衍射法是当前获取矿物晶体结构的主要手段,可以准确测定矿物的特征衍射峰。但是,对于具有复杂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X射线在穿透过程中携带的统计信息,难以反映矿物晶格间距的细节特征。中子射线的能量高、穿透深度大,且与原子核反应,因而能更准确地刻画矿物元素位置和结构细节,但中子的波长较长、校准困难,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中子射线在岩石内应力研究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在分析X射线、中子技术优势和固有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岩石内应力的X射线-中子衍射测量方法,重点剖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与研究前景。得出了如下结论:利用X射线在确定岩石矿物晶格参数的优势,结合加热处理等技术,可实现岩石矿物无应力条件下晶格间距的标定; 采用中子衍射技术可精确测量岩石矿物的衍射偏移峰,实现岩石内应力深度轮廓的精准刻画; 结合X射线与中子的优势,可实现岩石内应力绝对值的精确测量。提出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揭示岩石内应力的微观储存和释放过程,以及长期存留的物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机制,并有望为岩石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粉晶X射线衍射法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X射线衍射是测定物质结构的主要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医药学、金属学、材料学、工程技术学、地质学和矿物学。文章综述了粉晶X射线衍射法在造岩矿物、黏土矿物、岩组学、类质同象和结晶度的测定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粉晶X射线衍射在矿物结晶过程中的研究、矿物表面研究、矿物定量相分析和矿物晶体结构测定方面均有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微区X射线衍射仪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微区X射线衍射仪鉴定物相的研究实例,并讨论了微区X射线衍射法的优、缺点。通过配置有封闭3kWX射线光管、单毛细管透镜、Pixcel探测器和普通CCD视频的Panalytical X’Pert PRO MPDX射线衍射仪,对光片上的铍矿物进行了微区X射线衍射鉴定,结果确定该铍矿物为羟硅铍石。微区X射线衍射法具有微区、微量、原位和无损等优点,能够进行直径在100~300μm范围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集合体的物相鉴定。与电子探针等微区手段相互结合、互相补充,鉴定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光源更为全面的应用、探测器及计算技术方面的发展X射线晶体学技术得到了利用电子藕合探测器技术(CCD)对矿物晶体包括对地幔矿物及具有调制结构的矿物晶体结构的测定.开发出电子藕合探测器技术中的甘道菲(Gandolfi)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对单晶样品进行德拜环的测定,而且可大量应用于难以取得单晶颗粒的样品的XRD研究.从而使得处于单晶(具有严格单一的晶体学取向)及粉晶(具有完全随机的晶体学取向)之间过渡类型的晶体的XRD研究成为可能。该方法与粉末衍射图谱的全谱拟合(Rietveld method)法相结合可解决粉晶结构解析和精修问题。  相似文献   

13.
X射线粉晶衍射仪在大理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理岩主要有方解石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和菱镁矿大理岩三种。以往大理岩是依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进行分类定名,由于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都属于三方晶系,具有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一轴晶负光性和菱形解理等相同晶体光学特征,偏光显微镜下区分十分困难。为了准确鉴定大理岩中碳酸盐矿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本文利用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对32件大理岩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大理岩造岩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石英、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黏土和金属矿物。根据岩石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分特征,可把32件大理岩样品划分为方解石大理岩、长英质方解石大理岩、石英绿泥白云石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云英质白云石大理岩和菱镁矿大理岩等15个类型。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大理岩造岩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石英、斜长石、钾长石、云母、绿泥石、滑石和蒙脱石。综合分析认为: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技术很难区分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等碳酸盐矿物,以及细小的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滑石和白云母等鳞片状硅酸盐矿物;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技术不仅能准确检测出大理岩中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等碳酸盐矿物种类及相对含量(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的X射线衍射主峰有明显差异,d值分别为0.303 nm、0.288 nm和0.274 nm),而且能够有效鉴别岩石中粉砂级斜长石、钾长石与石英(三种矿物的X射线衍射主峰d值分别为0.319 nm、0.324 nm、0.334 nm);且能区分蒙脱石、绿泥石、云母和滑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四种硅酸盐矿物的X射线衍射主峰d值分别为1.400 nm、0.705 nm、0.989 nm、0.938 nm)。综合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32件大理岩样品划分为22个岩石类型。研究认为:仅根据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或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其中一种方法不能准确鉴定大理岩岩石,应将大理岩岩石野外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确定大理岩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矿物高温 X 射线衍射研究,一直是矿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笔者采用日本 D/MAX RA 型高温 X 射线衍射仪,对苏南江宁县淳化地区的蒙脱石粘土(膨润土)进行了系统实验,为扩大蒙脱石粘土的工业利用范围,提供了新的资料。一、样品和实验条件(一)样品样品取自淳化蒙脱石粘土矿区的商品土。经 X 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主要矿物组分为:蒙脱石(>85%),并含有少量的蛋白石、长石、水云母以及石英(图1)。  相似文献   

15.
以往千枚岩是依据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进行分类定名.实际上千枚岩中鳞片状绿泥石和黑云母以及微粒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在岩石薄片中区分十分困难.为了准确鉴定千枚岩中鳞片状和微粒状造岩矿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半定量技术对19件千枚岩岩石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云母、绿泥石、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造岩矿物X射线衍射峰的明显差异,结合X射线衍射全谱拟合半定量分析测试技术,能快速检测云母、绿泥石、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造岩矿物种类与含量.实践证明,将千枚岩岩石野外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定出千枚岩岩石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省高灰、高污染组分煤中矿物质的分析为例,应用Bruker AXS D8 Advance衍射仪测得煤中矿物相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别应用数据分析系统EVA 12.0、X’Pert HighScore 2.0和MDI Jade 5.0对矿物物相组成的原始测试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差异比较了三款软件系统之间的异同和优劣。  相似文献   

17.
伍月  迟广成  刘欣 《岩矿测试》2020,39(4):546-554
变粒岩的鉴定通常以显微镜鉴定技术为主,但在显微镜下区分颗粒细小的长石、石英及绿泥石、蒙脱石、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十分困难,仅通过显微鉴定技术对变粒岩进行定名可能产生较大误差,这对地质填图和原岩恢复工作会造成一些偏差,导致得出错误的地质结论。随着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本研究将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对显微镜下难以区分的细小矿物进行鉴定。共选用23件变粒岩样品,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对变粒岩矿物组分进行检测,用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半定量分析结果验证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准确性。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结果与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结果对比显示,10件样品定名一致,其余13件样品详细定名有差异。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认为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优势在于能确定岩石结构和构造,以及常见矿物组分;X射线粉晶衍射法的优势在于能检测出显微镜下较难区分的细小石英和长石颗粒的相对含量,并能检测出颗粒较小的绿泥石、蒙脱石及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矿物,该方法对含量较少、颗粒较细的矿物检测效果较好。实验证明将显微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对变粒岩进行定名,为地学研究提供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技术数据和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岩矿测试》2009,(2):206
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方法简便,特别适用于粉末矿物样品的测定。如确定类质同象混晶(固溶体)的成分;鉴别成分相同但结构上有差异的矿物类型;测定矿物的有序-无序结构及其有序度;确定同一矿物族的不同矿物种、矿物的元素组成等。自20世纪初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元素分析技术首次出现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收集已知物相的衍射图谱。目前数据库中已收录了25861条以上的矿物相关条目,覆盖了95%以上的分类矿物种类。数据库还包含将要分类的矿物、合成、夹层和固熔体等不同的物质类型。通过一系列的温度和压力参数,标定了许多普通矿物的性质。正是这些工作使得X射线粉末衍射文件(PDF)的有效性得到了国际范围的广泛认可。X射线衍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偏光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技术,对34件片麻岩样品矿物组分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比对显示,有18件岩石样品定名一致,其余16件岩石样品详细定名有差异.偏光显微镜鉴定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准确定出岩石构造和结构,能鉴定出更多的金属矿物、电气石、榍石、磷灰石、绿帘石,有效区分白云母和黑云母;X射线粉晶衍射法优势在于更准确区分出岩石中层状硅酸盐矿物绿泥石、蒙脱石和云母,确定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矿物种类与含量.研究表明:片麻岩鉴定应该把偏光显微镜岩石薄片法与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半定量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确定片麻岩的矿物组分,为地学研究提供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技术数据和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0.
吴乾荣 《矿物学报》1989,9(2):187-191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徐州某煤矿的煤矸了进行实验,阐明煤矸石工业利用途径。实验表明:该煤矸石的矿物组分比较简单,主要有高岭石、石英;化学成分以SiO_2(57·26%)、Al_2O_3(20.22%)为主,经高温衍射实验,高岭石的分解温度为560—600℃;莫来石生成的温度为1000—1300℃。经X射线衍射定量,高岭石含量为40%左右,莫来石含量3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