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所周知,預報地震發生的地點、強度与時間問題目前還没有解決。對於地震區房屋与建築物的設計來說,解決地震預報問題的範圍可以窄一些。要設計足以耐震的房屋,必須知道房屋本身在整個使用期間所可能受到的最大振動。因此,狹義的地震預報問題,可歸結為對地面上地震振動的地點与強度的預報。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可  相似文献   

2.
確立地震烈度的標準問題,迄今尚未能够很好地解決,許多不同的情况尚待研究,模型試驗還須要做,然而我們不能等待,國家大規模的建設,正在進行,馬上就需要地震資料,來確定必要的抗震措施,使建立在地震區域內的人民事業得到適當的安全。這個安全係數不能偏於保守,亦不能偏於冒險,在尚沒有很好的科學標  相似文献   

3.
地震學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地球的地震活動性,特别是地震危險地帶的地震活動性,研究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和尋求耐震建築的物理基礎,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研究第一類脈動來测定海上風暴的路徑等等。解決上述各項任務的主要資料就是地震台所積累的儀器觀測記錄。只有在數量多而設備好的地震台网上進行觀測,才有可能解決現代地震學的大部分問題。  相似文献   

4.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由解放前原來分散在不同機構中的前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氣象和地磁工作部分、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和前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應用地球物理工作部分組成的;在1950年又接管了徐家滙、佘山天文觀象台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四年來,這個新中國的地球物理學中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和  相似文献   

5.
半世紀來,水文学在發展的过程中已進入了定量分析的途徑;工程師們曾用各种經驗性的方法依據降水的资料推演河槽裹水流的現象,以应各种工程建設对於水文分析的要求。但是对於降水集流的过程始終祇有一些零星、片面的数值分析,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因此阻碍着水文学在理論与应用方面的發展。作者曾用流体力学的分析法初步建立了降水集流的理論系統,把降水集流的过程分為三個階段:雨降地面逕流的產生、地面流、槽流之滙集,分别予以分析。本文便是其中第一階段,亦即最基本水文現象的分析。这些建立了的理論可以用為指導各种水文分析的南針,用為評論各种水文計算法的依據,並可用以創造一种近似而合理的方法,从降水資料推算逕流資料。本文中作者貢献一套理論,以分析地面點上降雨產生逕流的过程,揭發了基本水文現象的本質,最後並列舉实例的計算。早年郝登(R.E.Horton)曾依據郝納(W.W.Homer)的地面流实驗資料建立了一套在小地域內降水和逕流關係之理論,其後学者們根據他的理論和方法,用人工降雨法或流域資料实測法來確定降水和逕流間的關係。郝登的分析並没有从準確的動力学观點出發。在实際分析中發生了欠缺理論基礎的根本問題。这方面作者持着不同的意見。本文中根據作者的理論指出了郝登分析法的癥結所在,並估計了人工降雨实驗法的实用價值之限度。波達闊夫曾建議暴雨逕流之一种計算法,引起了苏联学者的廣泛討論,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作者於文中指出了波氏等方法發生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用实例計算和作者的方法比較,說明了波氏法在实用中的準確限度。  相似文献   

6.
結構应力的分析一般都屬於靜力学,而地震对於結構物所產生的影响乃屬於動力学,故每非土木工程師所熟詮;加之地震的動力作用十分複雜不定,而且的確有許多問題懸而未决,因此在設計者考慮地震应力分析時多少總有些躊躇。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討的領域是十分寬廣的。本文試就地震应力分析一題作一扼要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引起工程師們对这一问题的興趣,因而進一步再作耐震結構的設計。在我國動力資源丰富的所在地,和有些重工業區域都有發生地震的可能,因此本文着重說明廠房結構和水工結構的一些有關問題。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自海尔(G.E.Hale)提出太阳耀斑活动的特性为日地关系的重要关鍵这一問題后,近30年来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对于耀斑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現象,进行了許多研究工作。爱立生(M.A.Ellison)曾将研究太阳耀斑本身及其所引起的地球物理現象等工作,就其性貭綜合为九个方面.其中联系到地磁方面的为与耀斑几乎同时发生的紫外綫輻射所引起的“鈎扰”,和由于耀斑发射出来的微粒子流在1-2天以后达到地球而引起的“磁暴”.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地磁場扰动的原因,至今仍是地球物理学者与天体物理学者所共同关切的問題.有許多理由說明太阳是使地磁产生扰动的主要根源.一般說来,在任何时期內,太阳活动愈強,地磁活动也愈強.然而,即使是在太阳活动最弱的年份,地磁場也可能产生不小的扰动.既然在太阳活动低年,作为太阳活动标誌的黑子数很少,那么,使地磁产生扰动的根源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問題,20多年以前提出了所謂M区来做答案.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我国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研究中,主要是使用烟紙記录的581型微震仪。从数年来野外观測的結果表明:在設备条件較差的情况下,仪器性能有所降低,因而有改进的必要。今对观測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即放大倍率的稳定性、頻带的展寬、笔尖摩擦影响和时間服务等問題作了一些討論,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改进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地球的密度是一個經典的問題。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這個問題似乎已經相當圆滿地解决了,但是五十多年來,地球物理研究的結果,使這個問題又重新轉入了一個新階段;特別是關於地球內部的密度分佈,前人的計算,須要基本的修正。這  相似文献   

11.
大地电流法在石油普查地区探測高电阻基岩层的起伏情况,是一种有效而且經济的地球物理方法。但是目前在观察数据整理的問題上,尚存在着一些混乱現象。由于整理方法的众多,在同一地区采用不同的方法,往往不能对比。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应用數学与力学雜誌上刊登了巴伦卜拉脫浮沙運動的一般理論以後,引起了很多爭論,似乎巴氏的理論和过去的理論中间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实際上,巴氏的理論不單和过去的舊重力理論及擴散理論不相矛盾,相反的它們之間有着十分緊密的联系。我們現在把巴氏的結果寫在下面。為了簡單起見,我們把巴氏原來的關係式  相似文献   

13.
波在飽水孔隙弹性介貭中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弹性体中波的传播問題迄今已有較广泛的研究.对飽水孔隙弹性介貭中波的传播問題研究的尚少。但此种問題在地球物理、地震、土木工程和声学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圖及其說明 Ⅰ.总的說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国家工業建設地点提供地震参考資料,和全国地震危險地区的划分,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解放以来重点工作之一,承各方面的协助,笔者和徐煜坚等九人在苏联顧問帮助下編成了我国的“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圖”。現在提出,作簡单的說明,請讀者提意見,以便作进一步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簡要地說明了作者在1958年年底所考察过的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的地震地貭情况。 1958年秋和初冬哈林、舍巴林和我在中国住了两个多月。我們是由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派来中国参加訂制中苏合作研究中国境內地震活动性的計划和协助解决与这項研究有关的某些問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自从1957年起,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石油地貭任务)广泛发展的同时,比較年輕的大地电流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地中存在大地电流,这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了。以往的观測表明,大地电流具有脉动性貭,它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間而变化,并在地球表面很多地区同时出現。大地电流的产生、它的变化以及与地磁場的关系,还沒有搞得相当清楚,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問題。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2001年7月份发生在处及邻区一组地震活动前的地磁异常和震前对地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预测。对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磁方法不但对较强地地震反应明显,而对相对平静期的显著地震也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18.
地震波的能量是在解决許多地震学問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动力学特点。目前,在确定震中距离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体波能量时,利用如下的佐普利茨-魏赫尔特公式: 式中 A--震中距离; e_0--地震射綫出射角;  相似文献   

19.
云南近期M≥5级地震前的地磁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中强震前1个多月内,大多数地磁曲线都有较明显的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过程,笔用这些异常对其中的几次地震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对这些地磁短临异常的分析,认为在云南M≥5级地震前,多台项地磁会出现准同步异常;在成组地震连发的过程中,地磁对后续地震的预测尤为有用,通常是第1个地震发生后,异常明显恢复,在下次地震发生前再次出现新异常,且异常可以多台同时、多次出现;地磁对时间预报的贡献较大,但在地点判断上相对困难,预报时地点必须参考其它预测项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1月17日至29日在新疆喀什地区发生8次地震,震前均观测到地磁脉动异常.文中对未发生地震期间地磁脉动观测的背景环境以及喀什台常见的地磁脉动进行分析,然后对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现象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这种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的产生机制.这种震前发生的地磁脉动异常在地震的短期预报上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