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冯建英  吴伟 《气象》2005,31(11):11-14
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以及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和武威的春小麦单产资料,探讨干旱指数的等级与去趋势春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干旱指数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气候产量呈反位相的变化趋势.因此,可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的变化来预测该地区未来春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甘肃省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昌马河、黑河、西营河流量以及酒泉、张掖、武威3个地区的春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内陆河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的粮食产量除了受灌溉水利发展、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等生产力水平提高,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外,还受到灌溉水源的影响。春季径流的差异会导致春小麦单产的明显年际波动。年径流短期波动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径流长期波动的影响要大于短期波动。特别是春季径流的长期趋势决定着调节水库的蓄水量多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农业生产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肃春小麦产量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  王毅荣 《干旱气象》2013,(2):298-302
利用近45 a甘肃省78县区春小麦实际产量生长期(3~6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产量时空演变及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甘肃春小麦产量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产量递减;2)存在河东、河西2个特别区域,春小麦在河西走廊地区高产而稳定,河东地区明显产量低且不稳定,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最为突出;河西走廊区域产量变化与陇中反向,及河西产量偏高年份河东反而偏低,反之亦然。河东地区相关程度很高,产量变化与河西反向;3)河西走廊地区对气温响应敏感,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对干湿(降水)的变化敏感;4)响应最敏感区产量1991年之前变幅较小,之后变幅加大;丰欠年份相间,存在2~3 a的准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东部,耕地海拔高度大都在1440—2000米,有祁连山水和地下水灌溉,热量充沛,光资源丰富,是春小麦适宜栽培区。武威地区历年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其产量起着左右全区粮食产量的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特别是春小麦进入籽粒增重期,气象条件对产  相似文献   

5.
河西东部气候干旱,历年降水量的多寡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充足的年份产量上升,反之下降。然而,在一定生长季节的连阴雨。不仅危害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时甚至带来十分严重的灾害导致减产。1976年武威地区春小麦推迟播种,部分麦田毁种;1977年春小麦结实率下降;1983年春小麦穗粒数减少、麦场出芽等都是连阴雨或随之出现的低温造成  相似文献   

6.
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春小麦气候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振镛  林日暖 《气象学报》1987,45(3):346-353
河西冷凉灌区春小麦增产潜力大,具有光能丰富、温度适中、光温配合好、降水相对集中、有效风速大等气候优势,它可成为我国又一个小麦高产地区。限制该区春小麦生产潜力发挥的气候因素是分蘖—拔节期的干旱和开花—灌浆期的光照不足。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气候生产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是我省河西地区的主要商品粮。常年播种面积450万亩,占全省春麦总播种面积的45%左右,因此它的丰欠事关大局。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河西三种麦区气候要素变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产量的气候原因、关键期及主导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区气候——产量模型,并进行气候种植区划。河西不同类型麦区气候差异很大。沿沙漠区幼穗分化期及灌浆期高温、干热风是影  相似文献   

8.
《干旱气象》2004,22(4):93-94
论文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的特征分析 1 - 1甘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研究 1 - 8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频率气候影响指数模型的建立 1 - 1 3甘肃省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1 - 1 7河西走廊农灌区耕作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与防治对策 1 - 2 1甘肃省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和天气特点1 - 2 6兰州市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及降雪形势分析 1 - 30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和初夏降水关系初探 1 - 342 0 0 3年 7月 31日固原暴雨天气数值模拟 1 - 38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1 - 4 4武威市寒潮天气气候分析及…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期内,自然降水亏缺,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是小麦因干旱而减产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青海东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及影响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春小麦不同发育阶段降水亏缺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构建了春小麦干旱风险模型,对青海东部地区春小麦干旱风险进行评估、区划。  相似文献   

10.
1 春小麦1.1 用最佳生态气候带创小麦高产高效区甘肃能栽培春小麦的地域辽阔,但从气候资源分析,仅在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溉农业区能取得大面积高产,海拔在1700—2500m,其中1900—2300m 为最佳种植带。该区的气候优势为:光能丰富,利用率高;温度适中,穗大粒重;光温配合好,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分析霜冻对德令哈地区春小麦的危害,研究了春小麦生育期霜冻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资料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甘肃省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笔者认为,光能丰富、光温配合好是本区主要的气候优势。它能使春小麦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可能成为仅次于青藏高原的另一个小麦高产区。文内还提出了该区春小麦种植的主要气象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试图从生态气候学角度认识灌区小麦高产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性,为趋利避害,大面积创高产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1月急剧减少。近50年间,河西地区大部分台站春季感热输送呈上升趋势,夏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感热通量的主要显著性周期为3年。河西地区中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地气温差变化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好,在河西西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的相关关系较好,而在河西东部春季感热变化与地气温差的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量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甘肃省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40余年的流量资料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和祁连山区气象资料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春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6-8月)119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春小麦品种试验的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5年春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资料等,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与评估,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北部及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高,大兴安岭山区、东部偏南区西部的燕山丘陵及阴山南麓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低,其余地区为风险中值区及中低值区。区划结果与内蒙古各地春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海高原上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就低海拔地(民和)和高海拔地(诺木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年来民和和诺木洪两站均存在变暖趋势,且高海拔地区的线性增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低海拔地区播种期提前,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高海拔地区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波动较大。春小麦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生育期缩短11.7 d,而低海拔地区无显著变化。分蘖期是两地小麦生育时期变化的转折点,是环境与群体的“缓冲者”。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可持续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精细资料,通过分析该区域风速演变,探讨风能资源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的环境风速比较稳定,在气候上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根据对未来风速变化的预测及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初步推断河西地区风能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热量平衡和蒸散的初步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和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植物在水热平衡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利用能量平衡法得到了河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和“冷岛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研究,分析了河西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发现存在一种“绿洲冷岛效应”,并分析了这种效应的物理机制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