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字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总结得出辽宁及邻区P(Z)值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西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广西及邻区中等地震前7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间扫描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等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在中等地震前异常明显,对广西及邻区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情分析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方法,研究北京及邻区R_t值在中等地震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跟踪地震发生前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探讨中等地震孕震过程的异常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_t值大于阈值0.84时,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等地震的危险。检验R_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地震活动状态参量R_t研究北京及邻区地震活动状态,判定中等地震发生的风险性,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震调制比的时间扫描方法对异常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震例的研究发现,小震调制比的时间异常变化与宁夏及邻区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研究震前小震调制比的时间异常变化对把握宁夏及邻区中强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申宜  张慧 《地震学报》2011,33(4):471-482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都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建立了水位、水氡的小波中期异常提取的方法.该体系包括研究(预测)目标地震的确定、井(泉)和测项的初选、小波异常的提取及异常性质的鉴定等7个步骤.采用小波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了华北、四川及邻区、海南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分析了水位、水氡小波异常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给出了...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于地震对应相关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定量识别和提取该区中强地震前的综合异常时空特征。时间扫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前均有高值异常出现;空间扫描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出现高值异常现象,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中强地震发生后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震后1~2年异常区域基本消失;若高值异常区仍持续发展,可能是后续中强地震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8.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2000—2008年的小震目录资料,采用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影响“叠加”的思路,系统分析震前邻区小震受远程动态触发的异常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小震活动明显受全球7级地震活动的影响,震前1年左右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小震活动受远震动态触发活动的异常特征显著。并采用随机检验方法和改变统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突出震前发震断层上远程动态触发小震的异常活动特征,对区域强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而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可缩小预报区域。  相似文献   

10.
对1966―2007年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中云南定点形变异常震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均有形变异常,且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定点形变异常数量有增加趋势。对2000—2015年云南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定点形变均有显著异常出现。当显著形变异常数量N≥2,1年内云南及其邻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可达75%。6~6.5级地震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震中距最远为470 km,7级地震达到700 km,且具有震级越大分布范围越广的特征。因此,形变异常台站数量可以作为云南及其邻区有6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2.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开远井水位异常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开远井水位的分析, 发现水位与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 当这种相关性消失后, 井孔附近300 km、 400 km和500 km内常有5级、 6级和6.5级以上地震发生. 2009年以来开远井水位出现了低值异常, 这段时期异常与降水不完全相关, 而井孔附近地区的GPS观测结果显示井孔处于构造活动的拉张区域. 综合分析认为开远水位这个时期的持续低值异常, 除有降水减少的因素外, 可能与井孔附近地区的拉张活动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九五”子专题“地下水物理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和指标对河北省井网1983年以来的水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结果表明“群井群常年频次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明显的异常显示,应用效果较好,对该方法进行了预报效能R值评分,评价结果表明漏报率低,虚报率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获得了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4阶小波逼近和小波细节分解,同时基于平均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定量化地计算出1~4阶小波细节和小波逼近所对应的场源平均埋深。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对获得的重力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鄂尔多斯地块、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构造区内部重力异常也存在横向的显著差异。布格重力异常的走向、规模、分布特征与二级构造区及主要的断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1~4阶细节对应4~23 km不同深度的场源信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东、西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渭河盆地凹陷、凸起构造区边界清晰,断裂边界与重力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秦岭造山带重力异常连贯性不好,东、西部重力异常变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③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莫霍面埋深具有非常明显的镜像关系。渭河盆地及邻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交汇处、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交汇处。渭河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主要由中上地壳剩余密度体所影响,这可能是该区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中强地震与地磁总场强度异常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12个地磁台站总场强度整点值资料,利用空间相关法研究了总场强度数据与黑龙江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该方法在黑龙江地区的异常参数,统计了黑龙江省及邻区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的级地震前的地磁空间相关异常的次数,对震前异常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震前空间相关法都有较好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18.
王道 《内陆地震》2004,18(1):45-55
重点分析了新疆及边邻地区1980年以来6次7级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体动态异常资料,其中3次地震前地下水有短期前兆异常变化,震时同震地震波效应普遍存在,震后异常十分突出且幅度大;以水位为主的水动力学效应反映了大区域应力调整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天津水动态项目异常的典型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邵永新  郑文俊 《地震》2002,22(4):123-129
根据“局部构造上的凸起区, 水动态项目异常多表现为正异常, 而凹陷区则往往表现为负异常”的观点, 推断出双桥1、东台、天船等8口井震前的典型异常特征; 同时运用1989年至1999年发生在天津及邻近地区、首都圈及周边地区的多次中等、中强地震前天津地区水动态观测项目异常情况, 对推断结果进行了检验。证明检验结果与各井孔异常的实际情况相符, 由此得到天津地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8口井水位、井压项目的典型异常特征, 对加强天津地区水动态项目异常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