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高能粒子流对地震活动的可能调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信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  相似文献   

2.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流进而调制地震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和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在地震频度方面大体存在着一个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关的周期,地震活动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降段。这种相关性在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二、进一步分析云南地区各区域地质构造类型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周期性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与由于地球自转速率改变而形成的那类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相关性最显著。从而认为太阳周期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是通过地球自转速率改变的途径而进行的。 三,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的中长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4.
罗时芳等对1820—1970年地球自转速率日长变化的分析得到十二个周期,其中59.555年周期的振幅比其它周期大半倍到数倍。这一周期现象在地球物理场及太阳系内的天体物理场中有些什么表现,它的成因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如何,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一、天象 1.地球古自转罗时芳等根据现代仪器日长记录分析出59.555年周期后,郑大伟等对同一组数据用最大熵谱法也得到类似结果。古代的情况李致森等整理了自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636年的历书时改正值△T。用唯象法找出了60年振动的几组证据,并用待定系数法对扣除△T长趋势后的残差值求得60年左右周期振幅。此振幅除比1700年周期振幅要小外,均比求得的其它周期振幅大。以此说明了60年左右周期的延继性。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周期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和分析了太阳活动周期的研究进展,太阳活动呈现非常复杂的周期性,其周期性范围从几天至上百年,11年周期意义比较大,也比较明显;几天至几个月的周期性可能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155天或更短的周期存在,对中期预报有帮助;几年左右的周期对气象学的研究有作用;"蒙德极小期"是否存在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数学描述虽然很多,从效果上看,一般情况下,参数较多的函数计算量很大,误差相对较小;参数少的函数相比参数多的函数误差大,但计算量小;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函数.能够对每个活动周都能很好的描述且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太阳活动除了具有公认的11 a周期以外,还存在着一个80~120 a变化的世纪周期,也称为Gleissberg周期.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700~2008年的年均黑子数世纪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结果: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低谷期,所对应11 a太阳周的极大年和极小年的黑子数目都比其他太阳周的低.在这300多年里,世纪周期的周期长度也有变化.由世纪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第24、25太阳活动周将处于世纪周期的低谷期.通过对以前3个世纪周期的谷期黑子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第24,25太阳周极大年年均黑子数为63.6±21.1,极小年的为2.2±2.1.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太阳活动反常宁静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评有关太阳——天气气候关系研究中近年来获得的一个重要近展,即统计发现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与天气准二年周期振荡的位相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形成这种相关的可能的物理过程和机制方面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和值得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其中包括:1.太阳11年周期与大气环流纬向1波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通过海陆加热差异引起;2.在冬季,太阳11年周期与平均纬向气流之间的重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云南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电离层暴和地磁暴等。太阳活动的突然剧增的结果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J.Eddy进一步证明了在大约公元1645~1715年间确实出现过所谓“Maunder”极小期。他搜集的黑子相对数说明,这一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低的水平,历史上的极光报告、日全食时日冕形态的描述、树木年轮中~(14)C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量以及气候变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上绝大部份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存在着广泛的影响。太阳与地震的关系最早被人们注意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固体潮,认为它可能是地震的一种触发机制。随着太阳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地震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物理作用。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光辉的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太阳活动现象如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也和我们息息相关。其中最直观的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业余天文观测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太阳黑子是经常出现在光球表面上的黑斑。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上常会发生磁暴、极光、电离层骚扰等地球物理现象。地球上的旱涝、水灾、地震等也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观测和研究太阳黑子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太阳黑子的大小、温度和分布太阳黑子的大小不一,小的直径有1千公里,大的可达20万公里,有十几个地球大。黑子的形状象一个浅碟,中间凹陷。发展完全的黑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波变换对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系列卫星(GOES 10/11) 1999年3月至2010年12月和风云2号系列卫星(FY 2C/2D) 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记录的2 MeV高能电子通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GOES卫星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存在明显的13.9 d、 27.7 d、 187.0 d和342.9 d周期, FY卫星观测到的高能电子通量存在明显的13.9 d、27.7 d、222.3 d和374.0 d周期,在某些年份GOES和FY卫星均存在9 d的周期,与地磁Dst (赤道环电流指数)、 AE (极光电射流指数)指数周期高度相似.将高能电子通量和Dst、AE指数进行交叉小波分析,并利用该算法的多分辨率特点以及时域、频域局部化分析方法,将数据按不同频率进行分解,从低频系数重构图像和交叉小波谱图可以清楚看出高能电子通量和地磁指数的关系.基于FY和GOES卫星高能电子通量良好的相关性,对多卫星高能电子通量变化短周期相同、中长周期不同进一步研究,对比发现不同地磁扰动引起的GOES和FY卫星高能电子通量变化存在各向异性,小磁暴也可以对高能电子通量造成和强磁暴一样的效果,并且某些时候存在地方时一致的24 h周期.这一结果表明对地磁宁静期高能电子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对理解太阳活动,预报高能电子能谱和预警深层充电事件以及验证预测磁暴、亚暴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Wilcox天文台1975年到2010年间的太阳磁场数据,分析了太阳平均磁场在太阳活动极大和极小时期的短时周期性.结果显示太阳磁场主要具有9 d、13.5 d、27 d左右的周期.在太阳活动极大时期,27 d左右周期最为显著,而在太阳活动极小时期最显著的周期为13.5 d左右(1984~1986年间的太阳活动极小时期除外).这些结果说明太阳的活动区域在活动极大和极小时期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1950年以来我国大地震与天文相关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了近四十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M≥7级)与天文相关的一些特征、并得出一些结论:(1)大地震在太阳黑子活动周谷年及这之前三年易发生、其发生的概率高于太阳活动蜂年及附近年份发生地震的概率。(2)在太阳黑子活动周的偶数周期大地震发生的次数高于在奇数周期发生的次数。(3)大地震在一年中的第一。第三季度发生的概率高于在第二,第四季度发生的概率。(4)大地震在节气日及其前二天和节气日后第五至第七天发生的概率较高。文章对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小波技术对太阳射电流量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周期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 (1)这3个系列的数据显示最显著的周期是10.69年,其他周期并不明显.(2)小波功率谱给出了全部时间-周期范围的功率谱变化,它显示了在某个周期处于某个时段的局部功率的变化,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小于1年的周期仅仅在太阳活动最大期附近比较明显.(3)太阳射电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的几个周期(10.69年,5.11年, 155.5天)的小波功率谱比较相似,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曲线的起伏相似,周期越小,曲线起伏的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BIH和ILS两系统1962年至1973年十二年间的极坐标值,发现地球自转可能存在1.35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中收集了类星体3C273射电、毫米、红外、光学、紫外和高能波段1963年至2006年的观测数据,获得各波段的长期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和离散相关函数(Discrete Correlation Function,DCF)方法分别研究了多波段的光变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3C273在所研究波段内的辐射流量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2)用Jurkevich方法和离散相关函数方法分析得到的多波段变化周期的结果非常一致;(3)3C273在射电和毫米波段可能存在8.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在红外、光学和紫外波段可能存在2.0年和11.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在高能波段可能存在1.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简要探讨了引起3C273各波段周期光变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用激波加速模型(shock-in-jet)能较好地解释引起3C273多波段光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