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一种新的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 ,提出了天然沉积物水份对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影响的散射校正模型。经水底砂介质模型和船上天然海底沉积物的试验表明 ,该探测系统在无液氮冷却条件下能够实现对水底沉积物的原位测量 ,且一次可同时完成 5~ 10余种元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其检出限可达 (10~ 2 0 0 )× 10 -6,这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和有效的现场原位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
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实时采集显示系统EchoViewer是为新研制的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开发的配套软件。该软件从超宽频海底剖面仪的超宽频率和多频段分频合成的特点出发,同时兼容同类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根据声纳在海底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实现TVG算法和海底跟踪算法,结合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分频合成算法,并采用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具有系统控制、导航定位、数据采集并成图显示、数据回放和数据后处理等功能。该软件在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多次海试和国家海洋局908浅剖专项调查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观测方法目前被广泛用于海底油气田勘探开发与CO2地质封存过程监测.比较了海面拖缆地震观测与海底节点地震观测方法的差异.海底节点地震观测方法能够采集多分量、全方位、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数据,同时具有数据定位精度高、采集可重复性以及数据采集性价比高等优势.在回顾海底节点地震观测方法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海底长期节...  相似文献   

4.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大洋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各种海底探测技术的进步,海洋调查数据积累日益增多。以往主要通过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来进行各类大洋数据的可视化和成图分析。在海洋调查方面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可视化软件,能够快速显示海底大洋的观测和探测数据,并能够快速简单地综合分析和成图。为了解决快速可视化和多种类型数据同界面显示问题,本文利用Matlab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工具,开发和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OceanVis1.0数据可视化和图形用户界面。通过使用OceanVis1.0,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全球海底大洋多波束水深、海洋重力异常、海洋磁异常、地震波形数据等进行可视化和成图分析,能够解决大洋关键区域的多种数据可视化综合分析问题。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进行二维测线和三维空间数据变化的显示,也可以实现数据成图的放大、缩小和旋转功能。对于多波束、重磁数据空间变化数据,可以进行二维测线的任意切割和成图输出,不用保留中间成图即可满足用户的实时数据显示和快速查看功能。OceanVis1.0也能为具体航次的海底调查提供各类海底探测数据的快速显示,以及包括航次中获取的数据显示和初步分析功能,能够为研究区航次测线的规划提供数据可视化和图形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适应崎岖海底、大陡坡、海底火山等复杂海底地质条件且灵活、稳定、精度高的射线追踪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详细分析复杂海底条件下各种地震波型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多种算法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快速推进迎风插值射线追踪方法。首先,采用混合网格法剖分复杂海底地质模型;其次,通过融入迎风差分思想的线性插值策略来构建精度高、无条件稳定且灵活的局部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公式;然后,综合应用这些公式和多级次快速推进法,灵活计算整个模型各种类型地震波的走时,并基于逆向追踪方法计算射线路径;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发现其能够获得相对高的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精度,且反射波的计算精度远高于入射波。此外,计算实例分析显示,初至波中富含折射波和陡倾构造的反射波在很大偏移距还能被接收,崎岖海底各种波型传播路径复杂;基于此提出加大采集排列长度和采用直达波走时可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质量等复杂海底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地球物理的海底探测技术在20世纪里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进展。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是实现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包括水面船只和水下探测系统的精确定位。现代水面船只定位依赖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主的导航定位系统;水下定位系统主要发展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SBL)、短基线定位系统(SBL)和长基线定位系统(LBL)等。海洋重力测量系统的主体技术得到改进,陀螺稳定平台广泛采用光纤陀螺技术,开发出改正交又耦合效应的新技术,系统实现数字化控制,卫星测高技术引入海洋重力测量领域。海洋地磁测量发展出光泵式测量技术、多分量测量技术和梯度测量技术,近数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海底声学探测技术有多波束测深技术、声纳侧扫技术和浅层剖面测量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在当代海底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等方面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海洋地球物理仍然保持着前沿科学的地住。  相似文献   

8.
海底电缆采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海洋托缆地震资料采集,检波器放在海底进行地震信号接收,一般是多分量检波器。检波器由于和海底的耦合性不好,一般信噪比较低,接收到的有效信号很弱,而地滚波和转换横波等噪音能量很强;其中转换横波对信号的干扰较大,也较难衰减。通过对乌石工区海底电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据在共检波点域转换横波噪音相干性较好,于是在共检波点域使用τ-p变换方法将转换横波从数据中分离出来,分离转换横波后的陆检分量数据信噪比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核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晔 《物探与化探》1997,21(5):321-330
本文简要叙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几种主要核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概况。这些方法有:中微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应用核技术探测纳米级微粒和气体;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应用核技术原位测品位并计算线储量(包括X射线荧光辐射取样;中子活化辐射取样和伽马射线辐射取样);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互射线荧光测井;水底和海底天然放射性方法测量;水底和海底中子活化方法测量;水下X射线荧光测量;核磁共振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核技术;反射宇宙中子法;以及在环境科学中应用核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ETM各波段图像的信息特征入手,在黄土覆盖等环境因素干扰严重的地区,利用遥感技术对其铀矿化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在ERDA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图像融合、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光谱指数等技术方法,对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其中,图像融合与传统的图像融合略有不同,是在进行图像融合前将原始图像(ETM1~5,7)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像既保留高分辨率数据的空间信息,又保留低分辨率数据的光谱信息.在对研究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后,选取有利波段组合,圈定了有利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小波变换在航放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小波分析能够有效地去除叠加在航放测量数据上的噪声,再现被噪声掩盖的真实信息,其除噪能力随处理异常范围的变小而变小;(2)小波处理航放谱数据可得到较五点加权滑动平均处理方法更为真实、理想的能谱数据,从而能更真实地反映所测地质体的放射性特征信息;(3)小波处理航放能谱数据,可有效地提高数据的精度,且低能谱部分提高较多;(4)小波变换处理测线(区)数据可基本消除统计涨落的影响,从而识别肉眼难以识别的由微弱异常所引起的峰值,即提取航放数据中的微弱异常;(5)小波变换经过合适的处理程序,可以去除背景场,提取叠加在背景场上的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13.
GIS中矢量与栅格数据模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洁 《吉林地质》2005,24(1):89-91
由于GIS软件的多样性,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特定的数据模型,从数据结构上来说,矢量和栅格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两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本文通过对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模型的应用比较.对于空间数据从需求分析,以满足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改、更新、增加或者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罗立强  应志春 《岩矿测试》1991,10(2):136-141
本文从定量分析软件、解谱技术、专家系统和化学统计学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外文献中X-射线荧光分析领域内数据处理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5.
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军亚  张潮  赖厚桂 《水文》2006,26(2):73-75,96
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水文资料整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水文行业新仪器新技术的普遍应用, 迫切需要在视窗操作系统下开发一套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水文资料整汇编系统。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系统,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行的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系统。文中阐述了软件系统的开发目标、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以及系统实现等。  相似文献   

16.
曹太平 《湖南地质》2003,22(2):143-146
目前使用的航空摄影测量全数字自动空三加密软件有两套,一套为VZ、另一套为GXP-AAT.两套加密软件各自独立,只与本系统开发测图软件联机(导入信息、数据),它制约了设备的有效地使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软件开发,实现对GXP-AAT加密与Virtuozo NT测图的联机、定向数据自动导入.  相似文献   

17.
SURFER软件图形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SURFER软件可将原始数据网格化,自动生成等值线图形,使用方便,但它的图形编辑功能较弱,无中文标注功能,多图层操作功能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弥补这些不足,需对其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本文讨论了SURFER软件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例子,着重探讨SURFER软件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相似文献   

18.
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ETM遥感影像数据的TM1-TM5,TM7与其全色波段TM8进行融合,采用主成分、乘积法、Brovey转换三种融合方法,重采样方法分别为邻域法、立方卷积法及双线性内插法。采用相同的训练样本区及最大似然法分类方法,对融合产生的9幅影像及未融合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通过对分类影像的Producers Accuracy,Users Accuracy,Kappa三者的精度数据和地物波谱信息的对比分析,在总体上,上述的影像融合方法对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的精度不明显,但就某些地物类型来说,还是值得采用的;三种融合方法和三种重采样方式它们之问相比较而言,乘积法融合法和立方卷积重采样法相对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朱红 《岩土力学》1996,17(3):82-85
介绍了岩土工程文献数据库的特点,MicroISTIC/ISIS软件的应用与开发,数据库的检索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资料,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然而,因地质资料的分散式管理,使得地质资料信息存储分散,“孤岛”式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资料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机制和手段,制约着地质资料信息潜在价值的有效发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旨在通过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对地质资料进行集成集群和深度开发,将分散、孤立的地质资料进行分布式汇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展现、挖掘地质资料信息,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长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形成了多专业、数据格式多样的海量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必将面临地质大数据相关的技术问题。介绍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模式,分析了CitusDB软件的分布式大数据运行机理,探讨了基于CitusDB软件的地质资料集群和大数据服务架构,可为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