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于甘肃某超基性岩体发现铬铁矿后,经该局第二、四地质队工作,已探明为工业矿床[1].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成矿规律,于1972年由甘肃省地质局主持,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及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参加,组成铬铁矿成  相似文献   

2.
西藏首次发现含金刚石的阿尔卑斯型岩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质论评》1981,27(5):455-45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铬铁矿研究队,曾于1976—1978年间与西藏地质局第二、五地质队合作,对安多岩体和曲松岩体的地质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两个岩体的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构造并显示受高压作用的特点;在岩体的人工重砂和天然重砂样品中存在着如铬镁榴石、碳化硅、自然铬和高铬铬尖晶石等金刚石伴生矿物。据文献及岩体的地质特征,认为有可能赋存金刚石。  相似文献   

3.
王江 《探矿工程》1993,(2):57-57
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队与托里县联合开采某铬铁矿山,其中完成竖井掘进92m,平均月进尺38m,最高月进尺43m。在此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施工质量达到矿山设计要求。现就该工程的竖井施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瓦房店和蒙阴矿区铬铁矿成分与金伯利岩含矿性关系,对2个矿区的铬铁矿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利用电子探针波谱技术测定了不同品位含矿岩管金伯利岩中的100个铬铁矿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的铬铁矿的化学成分不同,主要差别在铬和铝2个元素上.如果用Cr/(Cr+Al)=Cr'来表示铬铁矿与金伯利岩含矿性的关系,那么金刚石包裹体中铬铁矿的Cr'值为89.75%;富矿岩体中的第一世代铬铁矿Cr'值为89.47%;中等含矿岩体中第一世代铬铁矿Cr'值为86.83%,第二世代铬铁矿Cr'值为82.74%;贫矿的岩体中第三世代铬铁矿Cr'值为68.98%.金伯利岩岩体中含金刚石由富到贫,对应岩石中铬铁矿Cr'值依次变低,具有明显的找矿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4):F0002-F0002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始建于1953年,现为河北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下辖第二地质队、水文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物测地质队、勘查院、制印厂、研究所、仓库等十个地勘单位,现有职工5000余人。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新下雷锰矿区发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其云 《广西地质》1994,7(2):83-88
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是在1958年大办钢铁时期由当地村干部赵承祥误为铁矿石而发现的,同年10月经地质人员颜锦生等到现场检查确认为锰矿石。从1958年11月起至1990年底止,历经南宁专署地质局903队.广西地质局424队、广西第二地质队、广西第四地质队断续地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探明了锰矿石总储量13378万吨,其中放电性锰矿石556万吨。氧化锰矿石1210万吨,碳酸锰矿石11612万吨。证实为一特大型锰矿床。因此,广西第二地质队于1980年被地质部授予功勋队称号,而广西第四地质队于1985丰荣获全国地矿系统找矿成果一等奖。现在已建成广西大新锰矿,一座新兴的矿山城镇耸立在桂西南山谷中。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广东省地矿局七一九地质队、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二地质调查所、陕西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浙江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辽宁省地矿局第十地质队、河北省地矿局  相似文献   

8.
贵州锦屏隆里-黎平平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锦屏隆里-黎平平地一带的辉石重砂异常,异常矿物为辉石、铬铁矿及钛磁铁矿。总面积约200km^2。位置与贵州地矿局101地质队一个寻找金刚石矿床的靶区大略相符。其重要意义是拓展了贵州可能存在基-超基性侵入岩体的分布地区,若经检查验证,可望发现新的基一超基性小岩体,甚至原生金刚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北某地铂矿床(矿化),经我们配合某地质队四年来的野外、室内工作,初步认为该矿床(矿化)类型应属"前寒武纪超变质铂矿床".含矿岩石为榴长-斜长石岩.铂族元素均以单矿物形式存在,选别性能较好.铂钯矿化不均匀,铂钯最富可达3克/吨以上,一般为O.3~O.5克/吨,铜平均品位为O.2~O.3%.该矿化类型国内尚很少报导.本区与格陵兰西部的一个含铂超变质岩(斜长岩)铬铁矿矿床有相似之处,唯本区无铬铁矿产出.河北某地前寒武纪超变质岩铂矿床(矿  相似文献   

10.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产于萨尔托海蛇绿岩块的地幔橄榄岩中,属于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该矿床与一套橄长岩和辉长岩类岩石紧密伴生,矿体周围常被一薄的绿泥石壳所包裹。本区铬铁矿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地幔岩经高度熔融形成富铬铬铁矿;第二阶段形成富铝铬铁矿。交代作用伴随着新生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形成。原始地幔岩的高度熔融以及基性熔体在地幔橄榄岩中的形成和存在是萨尔托海铬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本刊1990年第2期上,对地质队的工资与效益挂钩曾作过探讨,而物测队与地质队比较,有其特点,如何搞好工效挂钩?作者认为,河北公司物测队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该队在工效挂钩上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司控制队的工资总额,第二层次是队对分队的分配,第三层次是分队对职工的分配,其重心在第二层次。自1986年开始实行“包工工资、费用节约分成、时间节约归己”的承包办法以来,该队五年连续取得了经济效益、质量的好成绩,职工年人均收入递增300元左右,稳定了职工队伍。他们的做法与意义是: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原生铬铁矿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产于具有韵律层理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内的层状铬铁矿,典型例子分布于南部非洲的前寒武纪地盾区,如布什维尔德(Bushveld)、斯蒂尔瓦(Stillwater)和大岩墙(Great Dyke)等铬铁矿床。第二类是产于蛇绿岩的超镁铁质杂岩(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杂岩)内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其特征与层状铬铁矿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 1968年,广西第二地质队将广西大新下雷锰矿含锰地层划归晚泥盆世榴江组,并把与这套地层呈过渡沉积的上覆和下伏地层分别划入早石炭世岩关阶和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广西地质研究所的同志提出下雷含锰地层可能代表着一种浅海盆地相沉积。1980年10月,我们和韦灵敦、封永汉、耿良玉、杨家谦一起观察了下雷矿区含锰地层剖面,系统地采集了化石。发现较丰富的介形类(足介类entomozoids)。现将下雷含锰地层剖面(据广西第二地质队1968年矿区综合柱状图)由上而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紧缺矿种,因此,寻找一批大型铬铁矿矿床已成为解决我国对铬铁矿长期依赖进口的途经.然而对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一直以来都有较大分歧.豆荚状铬铁矿及其围岩地幔橄榄岩中大量异常地幔矿物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地质学家对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新一轮思考.本文着重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豆荚状铬铁矿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包括豆荚状铬铁矿的形态特征、产出规律、矿物化学、铂族元素(PGE)的分布模式,铬铁矿矿石中出现的超高压矿物,以及围岩地幔橄榄岩的演化过程等等.豆荚状铬铁矿中的铬来源于两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与副矿物铬尖晶石,其形成环境可能在下地幔或者是过渡带的位置.豆荚状中含铂族元素矿物呈包裹体状和裂隙状分布,铂族元素含量与铬铁矿形成过程中的S饱和程度有关,具有多期性的特征.进而初步地拟定了豆荚状铬铁矿形成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分别为铬的来源阶段、铬尖晶石及超高压矿物的结晶阶段、铬铁矿的成矿阶段、铬铁矿的就位阶段,而每一阶段的特征还需进一步细化与翔实,并且需要对不同岩体不同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质部铬铁矿和超基性岩标准样品数据定值鉴定会,于1979年10月10至19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实验室和有关研究所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冶金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国家标准和计量部门、商检系统和有关大专院校等单位应邀出席了会议。共61个单位,107人。会议对地质部系统第一批标准样品——两个铬铁矿和两个超基性  相似文献   

16.
杨毅恒  曾乐  邓凡  胡建中 《地学前缘》2018,25(3):138-147
铬铁矿是我国急缺的战略矿产之一,主要来源依靠进口,由于资源储量和生产量有限,供需缺口连年加大。本文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成果基础上,对全国铬铁矿资源进行潜力预测。通过对我国铬铁矿产分布特征、成矿类型的系统分析,进行了成矿区带划分,划分出4个Ⅰ级成矿域、11个Ⅱ级成矿省和20个Ⅲ级成矿带。综合成矿规律,归纳出预测要素,建立了两种预测评价模型,分别为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侵入岩体型铬铁矿和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似层状岩浆型铬铁矿。在充分收集整理各省铬铁矿地质资料基础上,以GIS的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为手段,开展了预测区的圈定与优选,重点筛选出3个预测资源量较大可达到500万t以上的铬铁矿三级预测区,进行了简单的资源评价,探讨铬铁矿资源潜力,提出找矿建议。评价数据显示,全国铬铁矿资源总量7 215.32万t;累计查明铬资源量共计1 565.59万t;预测铬资源量共计5 649.73万t。综合分析铬铁矿研究区已有工作成果和找矿进展,结合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在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甘肃大道尔吉等地区资源潜力巨大,是主要找矿方向,可作为重点找矿部署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铬铁矿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对于铬铁矿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议,深化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对于实现铬铁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铬铁矿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矿体特征和成因研究进展。【研究结果】铬铁矿资源和产量高度集中,南非、哈萨克斯坦、芬兰和印度4国的铬铁矿储量占全球的95%以上,南非、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主宰了世界铬铁矿的供应市场。铬铁矿类型主要有原生铬铁矿和次生铬铁矿两大类,原生铬铁矿主要是层状和豆荚状2种类型,次生铬铁矿主要是铬铁矿海滨(或海成)砂矿。层状铬铁矿通常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内部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内,通常规模巨大。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密切共生,分布最为广泛,但矿床规模普遍较小,其产状、结构构造和共生矿物组合等存在较大差异。豆荚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显生宙,少量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层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元古代,集中于古元古代。【结论】对于层状铬铁矿成因模式争议较小,主要有同化混染硅铝质围岩和岩浆混合两种模式;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模式较多,尚未达成共识,未来应重点聚焦铬的富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特征,有别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成矿作用阶段。第一期成矿的分凝-堆积型矿床为高mg、Cr矿石,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为高Al矿石有明显不同。第二期成矿,形成当今开采的工业铬矿床。即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厘清铬铁矿床母岩浆的含水性及水在铬铁矿成矿中的作用,本文从岩石矿物学角度对与铬铁矿床有关的三类岩体进行了对比。蛇绿岩和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铬铁矿床的主要载体,而弧岩浆堆晶成因的阿拉斯加型岩体则以铬铁矿化为主,少有经济价值的铬铁矿床。前两者均缺少独立产出的含水矿物,表明为典型的贫水体系,与其铬铁矿中含水矿物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所推测的母岩浆富水特征相悖;贫矿的阿拉斯加型岩体产出大量的含水矿物,与其产出于富水-高氧逸度的俯冲构造背景相一致。因此,岩浆的高含水量并不是铬铁矿成矿的关键。结合实验岩石学结果,我们认为铬铁矿的结晶应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水饱和及流体不混溶有关,铬铁矿的表面吸附水对铬铁矿的运移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表面吸附水最主要是造成了铬铁矿周边橄榄石的蛇纹石化,形成铬铁矿体的选择性蚀变,有时可以进入橄榄石甚至是铬铁矿晶格,发生矿物出溶现象,亦可与演化的熔体混合形成结晶粒间矿物(以辉石为主),也有可能被生长的铬铁矿所包裹形成包裹体。  相似文献   

20.
铬铁矿是中国极为短缺的战略性矿产,哈萨克斯坦乌拉尔肯皮赛铬铁矿资源基地是全球最大的豆荚状铬铁矿产地。笔者系统总结了肯皮赛铬铁矿资源基地的地质背景、蛇绿岩特征及成矿类型,并对基地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肯皮赛铬铁矿资源基地位于乌拉尔造山带南部,伴随寒武纪—三叠纪古乌拉尔洋形成演化,大量蛇绿岩地体残存于乌拉尔造山带内,形成一系列豆荚状铬铁矿床。肯皮赛地块出露完整的蛇绿岩层序,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为主,发育高铝型和高铬型两类富铬铁矿。其中,高铝型铬铁矿形成于早泥盆世(或更早)MOR环境下;而高铬型铬铁矿形成于晚泥盆世洋内俯冲环境下(SSZ),是俯冲带流体与残留地幔橄榄岩交代反应后形成的熔体与围岩(地幔橄榄岩)发生熔岩反应的产物。肯皮赛铬铁矿资源基地铬铁矿探明储量约3亿t,年产铬铁矿和铬铁合金约700万t和169万t,主要用于出口。中国应不断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铬铁矿资源潜力调查、勘查开发及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