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浙江火山岩区金矿床黄铁矿的找矿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给出了中国浙江火山岩区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形态和物理性质找矿标型特征.例如.(在许多)浙江火山岩区重要金-银矿床中黄铁矿相对富含铅、锌、钼、锡、砷、锑、铋而贫钴,镍、硒、碲:并且S/Se、Ag/Au、Pb/Ni、Se/Te、(As+sb+Bi)/(Se+Te)比值较高,Co/Nj、Ag/Pb、Ag/Zn、Cu/Zn和(Co+Ni)/(Pb+Zn)比值较低,再如含金黄铁矿比不含金黄铁矿的反射率低.总之,黄铁矿的标型性研究对于寻找金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富Au、Ag、Pb、Zn、As、Sb,贫Co、Ni、Se,且S/Se较大,S/As和Fe/(Pb+Zn)较小,As/(Co+Ni)、(Pb+Zn)/(Co+Ni)>10。同时高凡矿田中的滩上铜钼矿化点的黄铁矿则显示相反的特征。总结出一套区分两类矿化黄铁矿微量元素的标型特征,对高凡矿田和五台地区各矿化点的判别和评价中显示了一定的适用性,可作为本区寻找同类金银矿床的找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玲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经过近50年的开采,资源量几近枯竭,因此开展深部资源量评价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笔者基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标型特征具有如下重要找矿意义:(1)细粒不规则五角十二面体或复杂聚形黄铁矿晶体含金性高;(2)黄铁矿S/Fe比值随矿体延深有增高趋势;(3)黄铁矿微量元素总量高是富矿段的找矿标志,其中黄铁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4)西山矿区55号脉P型黄铁矿出现率多在60%以上、剥蚀度为36.67%~47.73%,指示该矿脉向下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5)东山矿区自上而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Te)、(Cu+Pb+Zn)和(Co+Ni+Ti+Cr)沿垂向呈旋回震荡变化规律,同时P型黄铁矿平均出现率39.63%,剥蚀度为32.92%~75.40%,指示-770 m标高以下仍具较好的找矿潜力;(6)东山大开头矿区47号脉黄铁矿热电性填图结果显示,-670 m标高以下,第93至75勘探线之间及第72至63勘探线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黄铁矿标型特征对于玲珑金矿床深部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冶金地质二队在固阳盆地渣尔泰群底部找到一个新的含金层位,与推测的元古界底部含金砾岩层大致相当而略偏上.该群为-套浅海-滨海相碎屑沉积岩. 大脑包山矿点即赋存于渣尔泰群书记沟组(Z_2)底部的绢云母石英片岩中.绢云母石英片岩厚11.6米,延长1.2公里,金矿厚2.9米,最高含金10.17克/吨,平均4.18克/吨:含银最高13.25克/吨,平均5.563克吨. 矿石为灰绿色,鳞片斑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金赋存于褐铁矿(黄铁矿)变斑晶中.脉石矿物为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褐铁矿(黄铁矿)为金的载体矿物,测定两个样,分别含金41.33克/吨和51.04克/吨.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狼山群时代大致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5.
在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边缘,分布有含碳酸盐超镁铁岩,即V·Lobochnikov等称的滑石菱镁片岩(Iistwaerite),其中可以见到汞、砷、钻—镍砷化物等各种矿化。此外,还已知产有一些金矿,但金与滑石菱镁片岩及超镁铁质围岩的成因关系仍存在疑问。为此,我们对上元古界(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卑斯(利古里亚)蛇绿岩杂岩的含金滑石菱镁片岩进行了研究。 滑石菱镁片岩中金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上述三研究区,大多数样品的金含量相似,即0.02—1ppm,为伴生的超镁铁岩含金量(5—100ppb)之10—100倍。看来,滑石菱镁片岩是含金很富的一种岩类。滑石菱镁片岩的最高含金量为1—10ppm(达边界品位),与富黄铁矿带有关,尤其与砷化钴矿化有关(如摩洛哥的布阿泽尔地区),也与含副矿物黄铁矿或毒砂的晚期石英脉(含金0.2—10ppm)有关。实际上,从单矿物分析表明,滑石菱镁片岩中的主要含金矿物是黄铁矿(含金10—50ppm)和砷化钴(含金10—100ppm)。在上述矿物中  相似文献   

6.
韦耀健 《矿产与地质》2004,18(3):264-268,293
研究陆丰官田、西山和毗邻矿段的含金黄铁矿—铁帽型金矿的成矿规律,以及铅锌矿化与含金黄铁矿化的分带现象。根据官田矿段铁帽型金矿的顶底板岩性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认为:成矿母岩包括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3))、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3(1))及下件罗统金鸡群(J1j)。并探讨该矿床成因,认为燕山早期和晚期花岗岩岩浆活动促使了含金热液的形成,Ⅰ号、Ⅱ号断裂带是含金热液的聚集场所,后期在地下水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下,最后形成次生富集的铁帽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铁格隆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最重要的矿床之一。本文以矿床内发育的黄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开展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依据产出状态, 黄铁矿可以分为黄铁矿-1, 黄铁矿-2和黄铁矿-3, 其中黄铁矿-2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相关, 黄铁矿-3与斑岩型矿化相关。黄铁矿-1的Au、Ag、Cu、Pb、Zn、Bi的含量最低, 黄铁矿-2的Au、Ag、Cu、Pb、Zn、Bi的含量最高。Cu和Ni、Ag和Cu、Cu和Pb、Ag和Pb、Pb和Zn的相关性可作为黄铁矿-2和黄铁矿-3的辨别标志。黄铁矿-1的δ34S值(1.9‰)最大; 黄铁矿-2和黄铁矿-3的δ34S值在–4.5‰~0.3‰之间。黄铁矿富集轻稀土, 亏损重稀土, 具有“右倾”式稀土配分模式, 浅部(200—450 m)黄铁矿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 以正铕异常为主, 而深部(700—1000 m)黄铁矿轻重稀土分异相对较小, 以负铕异常为主。铁格隆南矿床含硫热液运移方向为横向上从ZK1604向东运移, 纵向以ZK1604的230—250 m为中心向深部和侧向运移。黄铁矿中高含量的Cu、Au、Ag以及Ag和Cu、Pb和Zn、Cu和Pb、Ag和Pb的正相关性是指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的重要标志, 而黄铁矿内Cu和Ni的负相关性是指示斑岩型矿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烧锅营子金矿床的黄铁矿形成于早、中、晚3期,是主要的矿石矿物和载金矿物,其中以中期黄铁矿为最主要的载金者.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为:TFe43.34%~45.52%,S46.58%~48.86%,与标准黄铁矿相比显示亏铁、亏硫特点.黄铁矿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有Au、Ag、As、Sb、Bi、Cu、Zn、Pb、Co、Ni、W、Mo、Se等.其中Au、Ag、Cu、Pb、Zn、Bi含量较高,而As、Sb低,Se极低.其Au/Ag(多大于0.5)、(Cu+Pb+Zn)/(Co+Ni+As)(4.26)、Co/Ni(>> 1)比值表明其属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金属矿物特征及其含矿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对康古尔金矿的矿石和次火山岩金属矿物形态、粒度、化学成分等矿物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铁矿,黄铁矿的含金性与As含量成正比,不同形态黄铁矿含金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八面体、聚形或不规则、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Co/Ni值平均为18.24;磁铁矿的含金性最高,常与绿泥石共生;方铅矿富Ag、Se;闪锌矿富Cd贫Fe,闪锌矿Zn/Cd值平均为239.11;黄铜矿富Co,常呈团块状分布于矿床下部。结合次火山岩中金属矿物特征,认为绿泥石-磁铁矿化和次火山岩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根据秦岭地区金矿床中黄铁矿特征,总结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矿床特征。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含金黄铁矿多产于成矿的富集地段。通过对该区黄铁矿标型特征(晶形、粒级与热电性和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认为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对深部找金矿与远景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围岩—远矿围岩,毒砂、黄铁矿都出现铕的明显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反映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毒砂、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随着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而减少,并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LREE的特征;通过对黄铁矿、毒砂Hf/Sm、Nb/La和Th/La比值分析,表明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从研究毒砂、黄铁矿Y/Ho、Zr/Hf和Nb/Ta比值变化范围,表明作用于围岩、矿体中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晚期发生了改变,推测晚期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应用毒砂、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结合已有数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不均匀混合。八克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辽上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以黄铁矿、白云石为载金矿物而区别于"焦家式"、"玲珑式"金矿床。为探讨新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对该矿床载金白云石C、O和黄铁矿S、Pb进行了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载金矿物白云石中δ~(13)C_V-_(PDB)值为-4.60‰_(~-)3.60‰,δ~(18)O_(V-SMOW)值集中在9.6‰~10.6‰;黄铁矿δ~(34)S值为+7.2‰~+9.4‰,均值为+8.2‰;黄铁矿~(206) Pb/~(204) Pb、~(207)Pb/~(204) Pb与~(208) Pb/~(204) Pb值分别为17.027~17.576、15.435~15.503、37.706~38.205。结合胶莱盆地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辽上金矿床C-H-O含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参与及壳源成矿物质混入,具有壳幔混合特征,成因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碳酸盐脉充填型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耳泽古溶洞中的菱铁矿—铁帽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木里耳泽金矿分布于上二叠统岗达概组大理岩中,矿带受此唤背斜轴部的破碎带控制。矿床面积约1.1km~2,矿体形态复杂,与围岩呈不规则接触。矿石分为原生含金黄铁矿—菱铁矿型和铁帽型两大类。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次为银金矿。金来源于岗达概组大理岩和下伏火山岩。成矿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变质水混合而成。成矿环境稳定,经间歇性的抬升运动、岩溶作用形成溶洞。先在溶洞中形成含金黄铁矿—菱铁矿石,再表生氧化形成铁帽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金矿田中的两种罕见矿物—碲铅铋矿和自然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碲铅铋矿和自然碲产于河南省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矿床中。碲铅铋矿化学成分平均值(%)为:Te44.06,Bi40.24,Pb14.23,并含有微量的Ag、Au、Hg、Fe、Ni、Cu等元素。理论化学式为(Bi,Pb)_3Te_4,其中Bi>Pb。共生矿物有自然金、碲金矿、破银矿、碲铅矿、碲金银矿、碲铋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自然碲反射色为纯白微带乳色,非均质性清楚,偏光色为蓝灰-棕灰色。显微硬度为H_v=85.1kg/mm~2(25g)。共生矿物有碲金银矿、碲银矿、黄铜矿等。化学成分中碲含量达98.44%,并含Ag、Cu、W、Fe、Pt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下部脉状矿石中脉石英的δ~(18)O值为+14.3‰~+1 8.5‰,δ~(30)Si值为-0.3%0~-0.2‰。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Re/Os比值为78.342~175.540,上(顶)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Re/Os比值为62.298~169.545。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δ~(34)S值、Re/Os比值和流体包裹体温度249 ℃→97 ℃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和Os_总、Re、~(187)Re等含量逐渐增高。矿石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3±33 Ma。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生金皋地区和赵家堡子地区的找金过程中,采用黄铁矿矿物学方法,对黄铁矿晶体的形态、主要成份和微量元素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五角十二面体晶形为特征的半自形细粒状黄铁矿含金性较高;黄铁矿主成份S、Fe含量相对低,而黄铁矿中Cu、Pb、Zn、Au、Ag等微量元素总量相对高的黄铁矿分布区域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提出赵家堡子地区具备找到一处中型以上金矿的前景,而在生金皋地区找到大型金矿床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望找到伴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胶东照岛山金矿黄铁矿成分与热电性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胶东照岛山金矿中黄铁矿成分和热电性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黄铁矿成分亏S富As;黄铁矿的特征元素为:As,Co,Ni,Mo,Se,Au,Ag,Sb,Pb,Te,不同成矿阶段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说明,黄铁矿的形成温度从早期成矿阶段到主成矿阶段逐渐降低,金沉淀主要发生在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P型黄铁矿出现率为61%,与胶东几个典型金矿相比,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较大;热电导型按成矿时间先后变化规律为:PN→PN→PN→PN;As是金矿化的有利组分,微量元素As与(Co+Ni)的相对含量与黄铁矿P型、N型出现率及导型组合密切相关。结合黄铁矿成矿温度、热电系数垂向变化以及黄铁矿P型出现率、P型均值分带性等标型特征的研究表明:照岛山金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50℃~340℃,属中低温矿床;矿床总体剥蚀较浅,深部矿体未被揭露;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出现率高值区是有利的找矿标志。黄铁矿热电性参数显示,矿区南部矿段(8线~16线)和北部矿段(120线)-200 m以下分别存在一处高值区,推测两处具有深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南侧。矿床赋矿围岩是一套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矿床受多级构造系统控制,东西向断裂是矿区的主用控矿断裂。矿化体类型主要是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脉,其次为硫化物蚀变岩型矿体。硫同位素测试数据显示,黄铁矿δ34S为0.2‰~3.88‰,方铅矿δ34S为-2.03‰~-5.95‰。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057~18.135、15.524~15.585、37.962~38.110;方铅矿中变化范围为18.093~18.106、15.542~15.563、37.901~37.919。含矿石英脉成矿流体分析显示其液相成分相对富含K+、Na+、Ca2+、SO24-、NO23-离子,阳离子中一般Na+K+Ca2+Mg2+;阴离子中SO42-Cl-F-NO23-;气相成分中除H2O为主要成分外,CO2含量也较高。围岩和石英脉矿体中黄铁矿稀土分析显示其∑LREE/∑HREE在3.49~28.17之间,(La/Sm)N=2.23~29.49,轻重稀土发生了强烈的分馏,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变化在0.36~1.44之间,δCe在0.71~1.08之间,两者皆以弱负异常为主。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多数Co/Ni比值在0.63-3.8之间;Hf/Sm、Nd/La和Th/La值小于1。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流体、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矿床成矿温度为中高温-中低温,成矿流体是富Cl-和SO42-的深部岩浆热液,金以该类络合物形式运移。  相似文献   

19.
芹菜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与无矿石英经常相伴产出。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系晚阶段产物,其颜色多种,粒度细小,富含Au、Ag、As、Al、K、Na等元素,无矿石英则相反。石英含金性及气相包体成分(CO_2+H_2+CH_4)/N_2比值可用来指示本区金矿化程度和规模,当石英含金量大于0.5×10~(-6)时指示该区有金矿床存在,含金量小于0.1×10~(-6)者可视为该区无矿,介于两者之间时有金矿化显示;气相包体成分(CO_2+H_2+CH_4)/N_2比值在0.08左右,可指示出现金矿床,当无矿时石英中的(CO_2+H_2+CH_4)/N_2比值明显高一个数量级。金矿石英脉无论是重矿物——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含量,还是成矿元素Au、Ag、Bi、Mn、S含量,抑或Cu+Pb+Zn,Cr+Ni+Co+V总量,都比无矿石英脉高出1—3个数量级,可作为金矿石英脉和无矿石英脉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20.
湘西金矿黄铁矿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含金性不同之黄铁矿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谱)及远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含金性不同的黄铁矿,它们的谱学特征也各异。黄铁矿的含金量与其EPR谱的峰数及强度有关,与其远红外吸收光谱的光密度值(D)成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据此可评价黄铁矿的含金性,以指导金矿床的找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