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四川是我国砂金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内各类微含金地质体、原(伴)生金矿等是砂金成矿的物质来源;深大断裂带和西北高、东南低的三大地貌阶梯及自北而南斜穿区域构造线的水系网络,为我省砂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剥(溶)蚀地貌环境和搬运沉积条件;第三纪时由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含金红土型风化壳和第四纪冰川消融期的含金冰(碛)水堆积物,对我省砂金成矿起了重要的“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包括含金岩石风化(红土化)过程中金的再富集,原生含金硫化物矿床在氧化带金的再富集以及砂金的形成作用等。近20年来,金矿床的表生成矿理论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突破。本指出表生过程中微生物对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性及有关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4.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从金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出发划分出3个金成矿系统:(1)变质岩金成矿系统,以变质岩含金建造为物源基础,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组合;(2)中(新)生代陆相火山热液金成矿系统,矿床产出于中(新)生代火山岩系分布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火山岩系;(3)第四纪砂金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砂金矿由分布在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颗粒自然金所形成的矿床。成矿条件可分为两大类:首先要有丰富的砂金物质来源,其次应具备有利于含金松散碎屑物并能长期进行分选堆积的环境。因此,砂金矿找矿分析内容主要为决定砂金物质存在的地质环境和控制砂金的成生,并使其集中富集的各种内外营力条件,包括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和地貌环境等。这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9.
徐一伟 《福建地质》1991,10(2):128-141
本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地球化学剖面的213件样品的金、银等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统计表明,金、银丰度值分别是1.78×10~(-9)和0.18×10~(-6),浓集克拉克值分别为0.45和2.19。讨论了变质岩系中的金、银在不同时空、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变质相带中的分布规律。提出震旦系下统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论证了后期叠加的地质作用是导致成矿元素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银的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主要与燕山期岩浆-火山作用有关。认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含金性研究,主要不在于研究其丰度值的高低,而在于研究有无多期次叠加的地质作用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涂怀奎 《地质与资源》1996,5(4):298-305
秦巴山区煌斑岩脉广泛分布,岩脉时代主要有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喜山期。大部分含金煌斑岩产于古生代地层中,主要是志留系和泥盆系的细碎屑岩类。本文主要讨论了秦巴山区煌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并指出构造破碎作用在成岩成矿中的重要地位。脉体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蚀变作用与氧化作用促使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北祁连山中段超镁铁岩带金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建国 《西北地质》1992,13(3):24-31
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蛇绿岩带之一,超镁铁岩体极为发育。在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相继发现含金超镁铁岩体20余处,矿点两处。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超镁铁蚀变岩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毒砂、黄铁矿、黝铜矿等。根据砂金、岩金分布特征及矿物组合,超镁铁岩中金元素丰度、载金矿物硫同位素特征、石英气液包裹体测温及成分测定结果,以及区域成矿条件等特征分析,提出金矿物质主要来自超镁铁岩,金矿成因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蛇屋山、云南北衙、湖南龙形寨三个红土型金矿为例,本文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和构造在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也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构造和矿区构造通过控制区域成矿带、原生金矿床(矿体)或高含金地质体的风化母岩的形成、风化母岩的抬升、出露与风化作用、古地理及古构造地貌、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而对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动力学模拟表明,断裂构造可以显著增高岩石渗透率、促进地下水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与红土化作用、促进金的溶解、迁移、富集与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并导致断裂部位的风化壳与金矿体厚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黑山地区分布有多处砂金矿,但是岩金找矿没有重大突破,2009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黑山地区日吉普顶一带发现了具全岩金矿化的石英斑岩体,作者论述了石英斑岩体的含金性,黑山地区砂金的分布特征,特别强调了晚更新世晚期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期冲-洪积层的形成及砂金成矿作用,探讨了日吉普顶含金石英斑岩体与黑山地区砂金矿的物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辽东半岛自晚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阶段,地形向准平原化,自晚更新世起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作用,在黄海沿岸形成断续的滨海平原;数个滨海平原中以东沟滨海平原准平原化最好。其第四纪沉积物最全,厚度大,砂金成矿条件最好,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的研究,并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东沟滨海平原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此外,东沟平原从丘陵到浅海具有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条件,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16.
红土型金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及在云南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岩石在红土化过程中经风化、淋滤、富集形成的表生金矿。在分析矿床的特征、富集规律、成矿条件、红土化过程及金在红土化过程中的迁移形式的基础上,提出4个云南红土型金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依据区内岩体及围岩662个微金样品分析结果,笔者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含金性及其中金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金背景含量普遍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围岩。同时指出,三条蛇绿岩带金元素丰度呈现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递增的趋势。经对金富集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与超基性岩带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强蚀变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热液蚀变带、金属硫化物产出部位及砂金(铂)异常与Au、As、Sb、Cu异常重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地段。在上述地段发现了川刺沟、撒拉河金矿点两处和含金超基性岩体20处。提出四个预测区和七个找金部位。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包裹体等资料及金矿(化)体的赋存部位,首次提出该区金矿总体可称为蛇绿岩型金矿。成因类型主要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18.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19.
青海北祁连山基性、超基性岩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内岩体及围岩662个微金样品分析结果,笔者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含金性及其中金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金背景含量普遍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围岩。同时指出,三条蛇绿岩带金元素丰度呈现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递增的趋势。经对金富集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与超基性岩带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强蚀变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热液蚀变带、金属硫化物产出部位及砂金(铂)异常与Au、As、Sb、Cu异常重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地段。在上述地段发现了川剌沟、撒拉河金矿点两处和含金超基性岩体20处。提出四个预测区和七个找金部位。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包裹体等资料及金矿(化)体的赋存部位,首次提出该区金矿总体可称为蛇绿岩型金矿。成因类型主要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20.
砂金成矿必须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原生金矿床,金矿点以及各种含金地质体,都有可能成为砂金矿的矿源。本区砂金矿补给源为多源补给型,既有矿源、岩源又有次生源;辛安河砂金矿形成时间主要为上更新世晚期至中全新世。金的形成既有碎屑成因也有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