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西北部92.1.22电网特大污闪的原因是:大气被严重污染为电网上大量积累污物提供了物质条件;适宜的气象条件利于污物大量积累在电网磁瓶等元器件上;利于污闪雾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地面气象条件在该区形成了激发电网发生污闪的污闪雾。  相似文献   

2.
王运禄 《四川气象》1998,18(1):33-35
四川盆地地的电网污闪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12-4月,其中1月发生的次数最多,全盆地污闪发生最多的地区是重庆和成都地区。从1980年到1992年,盆地电网污闪事故呈上升趋势。引发电网污闪的气象因子是雾、雾和雨、雾和毛毛雨等七种,其中以雾为主的气象因子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电网“污闪”故障的综合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蕊  周宁  王欣雯  郭鹏  宋丽莉  梁允 《气象》2016,42(11):1387-1394
综合考虑河南省范围内电网污闪故障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理地貌特征,利用河南省电网污闪故障数据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首先确定了与该地区电网污闪故障密切相关的积污持续时间、近地层逆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气象特征参数,然后采用时空匹配、统计阈值分析和综合气象指标调整优化等手段,对各特征参数的综合阈值进行了初步评定,最终建立了河南省电网污闪故障的可定量化综合气象分析指标及对应气象条件:高湿、弱风、前期少雨、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该指标较好地拟合了气象环境条件与污闪故障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指标无漏报,且空报率低于10%;基于该指标计算的多年平均条件下,河南地区污闪故障多发生在冬季,且河南东北部为电网污闪故障高发区。研究成果为河南地区的电网污闪故障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翠华 《干旱气象》2015,(1):180-184
利用石家庄地区1990~2013年电力污闪事故发生的详细资料,归纳整理出污闪发生的一般规律,结合诱发污闪发生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综合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污闪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其进行分级,给出污闪发生级别的综合预测标准,从而判定预测电力污闪发生的气象指数,并提出必要安全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当气温15.6℃,相对湿度45%,风速4.8 m/s时天气晴朗,不会发生污闪;在相对湿度≥80%,风速≤2.0 m/s时,气温在-7.5~7.5℃时出现雾,气温在-4.5~4.5℃时出现积雪或结冰,极易发生污闪;在相对湿度≥80%,风速≤2.0 m/s,气温在-4.5~4.5℃时出现液态、混合或固态降水、轻雾,容易发生污闪。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电业污闪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识电业污闪机理入手,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气象条件对电业污闪发生的影响,进行污闪发生气象分析预防、预报,从而提出电业污闪的专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1994年11月22~23日500KV神侯线侯村附近架空线路导线的绝缘面发生多次污闪,本文根据当时的天气要素实况,从雾对积污的影响、雾对污秽的析解、雾与污闪几个方面对上述情况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线路污闪事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闪”是在供电网络上,由于污湿原因(即大量的污秽和适量的水在瓷瓶表面堆积)导致线路瓷瓶绝缘能力急骤下降,使电网频繁掉闸,输电网络中断供电。它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仅1990年1~2月份,华北的京津唐、冀南、山西电网,华中的河南电网和东北的辽西电...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电力污闪危险度等级预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贵州气象》1998,22(1):20-22
1引言电力污闪是输电线路上的电瓷外绝缘广和送变电站外绝缘于上面,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绝缘子积污,当气象条件适宜时,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发生闪络跳闸的一种现象。我省电力污闪主要发生在贵阳、遵义、清镇等工业区,近十年来,共发生53d,95次污闪事故,给我省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开展电力污闪危险天气等级的预报研究和服务工作,对控制和减少电力运行设备污闪跳闸,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设计部门在绝缘配合设计和运行部门在防污措施上提供参考依据。2影响电力污闪的主要气象因子我们以53d、95次污闪…  相似文献   

9.
1电力污闪现象简介污闪现象是指在脏污地区运行的输电线路的绝缘子串或瓷柱,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污后,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在工频运行电压作用下发生的一种闪络现象。由于这种闪络是发生在工频运行电压下,开关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较低,造成大范围停电,所以污闪造成的事...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电网污闪灾害特征和成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电网污闪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11.
论述中国电网污闪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12.
电力设备“污闪”灾害的气象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其顺  顾洪年 《贵州气象》1997,21(4):11-13,32
该文是电瓷外绝缘“污闪”跳闸课题的部分内容,这里主要对“污闪”形成的物理成因、气象诱发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现有资料对我国各地区出现的“污闪”事故,从气象角度进行了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雾闪停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节经  顾岩 《山东气象》2001,21(3):49-50
对沈阳地区2001年2月22日发生的严重雾闪停电灾害作了成因分析。指出低空杂质对绝缘瓷瓶的污染是重要原因,过冷水滴雾在瓷瓶上的大量粘附是必要条件,因此冬春过渡季节的2月份是雾闪灾害的多发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特征的明显变化及江苏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电网设备因气象灾害所引发的故障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污闪、风偏等故障次数明显增多.在广泛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典型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气象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风、雷暴、雾霾、覆冰天气条件下电网设备的故障特征,明确了故障时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影响规律;同时结合江苏电网运行经验和目前采取的防御措施,提出加强电网设备抗灾设计、采用防灾新技术、建立电网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的总体防御思路,可为具有类似气象灾害的电网设计、运行及事故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雾-霾过程的综合探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传耀  于丽萍  王缅  马京津  李栋  张春波  孟磊  王璐 《气象》2015,41(12):1525-1530
通过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台站探测仪器,探测北京一次雾 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能够持续的气象条件:(1)温度持续上升,相对湿度维持在50%以上,风速基本在2 m·s-1以下,高温、高湿、小风速等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的迅速扩散;(2)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大气对流减弱,阻止了颗粒物向高空扩散,颗粒物大量积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造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的持续。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湿沉降作用以及冷空气的到来造成地面风力增大,促使了雾 霾天气过程的最终消散。从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每天中午雾 霾垂直高度都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地面仪器探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通过激光雷达和L波段探空资料对比发现,在存在饱和水汽天气状况时,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雾 霾高度偏低。  相似文献   

16.
廊坊市雾的气象条件及预报预警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雾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冀中东部地区雾资料及国家气象中心历史高空数据、MICAPS数据,归纳了廊坊市雾及浓雾的气候特征,计算、分析了廊坊市雾及浓雾的气象条件与预报流程。结果表明:雾及浓雾是廊坊市秋冬季节最频繁的一类灾害性天气,浓雾越浓,灾害性影响特征越显著;在利于雾及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地面偏南偏东的微风小于等于3 m.s^-1、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0%、6 h气压差绝对值小于等于3.0 hPa及大气层结稳定,尤其1000-925 hPa存在明显逆温层是廊坊市雾及浓雾预报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利用VB等计算机语言实现雾及浓雾的自动化初步识别;进一步探讨了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雾及浓雾的预报预警发布技术,为廊坊市雾及浓雾的预报预警及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雾是近地层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水汽凝成的产物。烟雾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它的形成往往与雾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雾在一个地方的发生情况,对研究烟雾形成可提供气象条件背景,为今后控制大气污染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19.
雨雾、雪雾共生天气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仪及自动/人工气象站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2007年秋冬季北京地区雨雾和雪雾两次共生天气形成与维持过程中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伴随降雨、 降雪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1) 高湿和小风是雨雾、雪雾生成并造成地面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大雾形成与维持过程中, 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能见度越低时, 雾的含水量也越高。 (2) 较弱的降雨和降雪可以促使雾含水量减少, 提高能见度, 但降雨或降雪蒸发增湿又利于雾的维持。 (3) 雨雾在降雨过程中高层气温经历大幅增降, 除可能受天气系统影响外, 与云层中水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潜热和含水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关系。雪雾在降雪过程中高层温度总体随着时间趋于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小。 (4) 在降雨、降雪过程中雨雾和雪雾低层一直存在水汽饱和层, 且饱和层的顶部随降雨和降雪强度的加大而抬升, 厚度不断加大, 造成地面水平能见度进一步下降。结合催化剂人工消雾与共生雾降水 (降雨或降雪) 相似的原理, 个例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较弱的降雨或降雪过程对消除暖雾、冷雾的影响有限, 对改善地面水平能见度并不显著, 这对人工消雾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力 《广东气象》1997,(1):34-35
前言根据广州雾和20时探空的逐日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3、4月雾形成的条件,结果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雾对于交通运输有重要影响。关于雾形成的条件已有较好的认识[‘’,它们大都是根据个例综合分析和经验得到的,一般只涉及下垫面的情况。本文采用包括有雾和无雾的逐日资料和雾发生前的20时探空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确定雾形成的低空气象条件,研究结果对加深本地雾的认识和改进雾的预报有一定的意义。l资料和分析方法3、4月是广州雾发生最多的月份‘’‘。本文采用1976~1983年3、4月气象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