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地震勘探中,潮汐对地震资料的质量影响较大,潮汐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获取海洋地震勘探的准确潮汐值并进行潮汐校正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潮汐值的获取上,以前利用水深求取潮汐值或者利用水文站的历史潮汐数据预测潮汐值,但这两种方法取得的潮汐值精度较低。在中国南海某工区进行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中,通过对StarFix XP定位系统提供的实时测量高程数据,进行高程转换、信号处理求出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实时的潮汐值,并利用该潮汐数据在Echo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下,开发了潮汐处理模块对地震资料进行潮汐校正处理,经过实时潮汐校正处理后,地震资料的质量改善明显,地震资料的浅层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减轻了"采集脚印"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现状,煤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情况,以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煤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原则,处理的参考流程。处理标准以及应采取的特殊处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井间地震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笔者提出在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之间计算匹配算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地面地震所有位置处的匹配算子,把匹配算子作用到地面地震资料中获得匹配数据体,对匹配数据进行地震信号脉冲化建立约束模型,最后采用宽带反演思路完成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试验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够提高地面地震的地质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波变换井震联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处理,实现互补,从声波测井或密度测井资料中,提取高频及低频信息,提高地震记录的主频,展宽地震资料的频带,进而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地震记录作多尺度分解,适当地选择小波函数的参数,可以改变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使之接近谱白化,本方法的特点是参数容易选择,运算速度快,处理之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中,低信噪比资料和深部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提升非常困难,提高信噪比是该类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决定最终成像品质的关键。针对该问题,首先从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出发,详细分析了粘弹性介质对其内部传播地震波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的影响,总结了地震波在经过地下粘弹介质传播后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的衰减规律和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特点;然后讨论了地震波与地下岩层的谐振,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谐振与地震资料频带、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改造地震记录频率使之与地下岩层共振频率带匹配来改善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观点;最后讨论宽带Ricker子波的原理及其优点,提出应用宽带Ricker子波对地震记录进行子波整形,最终实现地震资料与地层响应频率的匹配,从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具体应用方法。该方法已在多个区域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表明,通过地震资料与地层响应频率匹配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具有参考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二维广角地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发育,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很难得到高速玄武岩下的地震反射。分析研究表明,广角地震有利于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通过综合正演和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广角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的反射地震信息。在开展广角地震波场的识别和利用研究过程中,从正演模型出发,探讨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速层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并针对靶区资料讨论了如何识别广角地震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做精细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高速玄武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  相似文献   

7.
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相比,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采用高横纵比、宽方位观测系统,使用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宽方位地震勘探有利于高陡构造和复杂断块成像,但存在各向异性问题,而单点数字检波器地震信号频带宽、保幅性好、噪声强。为了充分发挥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优势,克服其缺点,必须将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运用到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中,以提升数据处理效果。以淮北矿区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为基础,针对淮北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特点,以叠前保幅去噪、振幅补偿、OVT处理技术以及全方位角偏移成像技术为重点,开展了煤炭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保幅去噪在几乎不损伤有效信号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噪声的有效压制,振幅补偿恢复了地震信号高低频能量的损失,宽方位处理不仅消除了各向异性影响,改善了成像效果,还获得了丰富的叠前数据。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是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处理的必要手段,其处理成果比常规处理成果频带更宽,对复杂构造成像更好,分辨率更高,能够实现煤田复杂地质条件地震资料精细成像。   相似文献   

8.
实际地震资料往往存在很强的随机噪声,干扰有效信号,有时甚至看不清同相轴,使地震资料品质大大降低。通过改进的FastICA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得到良好的去噪效果,并且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资料中随机噪声,而且能够保护有效信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改进的FastICA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OVT域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资料处理研究和试验的热点。在各种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中,OVT处理技术因具有易于实现、使用灵活、效果优良等优点。OVT处理,是一种保存方位角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提供有效而精确的数据域用于去噪、插值、规则化、成像、速度各向异性、AVO/AZAVO和岩石属性反演等处理。以榆林某矿区为例,对OVT域5D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应用,地震数据经过OVT域5D数据规则化处理后有效改善了常规方法的处理质量,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邢涛  韩建光  朱广辉  刘志伟  牛云飞  祝玉函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2-2022092012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