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水因为受月亮引力的作用会产生潮汐现象,在海上地震资料中表现为假断层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导致错误层位解释及储层预测,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需要进行潮汐静校正处理。这里讨论了如何应用海上采集的高程值计算出地震波来回通过基准海平面与放炮时海平面之间的薄层水体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全部地震数据都校置在同一观察平面,从而实现潮汐静校正处理的方法,并应用于海上某工区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油气勘探中,为了准确获取勘探目的 层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反射信息,实现更加细腻的成像,海洋地震宽频采集及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本文研究了海洋地震勘探中鬼波的产生机理、鬼波的分类和特性及其在实际地震资料中的表现形式.采用频率域高精度斜缆Radon变换作为主要处理方法,对某直斜缆宽频数据进行了鬼波的衰减...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三维地震作业中,潮汐运动对地震作业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因为潮汐对地震电缆的侧向影响需要中断作业。本文根据作业工区附近港口的潮汐数据计算推断出作业区潮汐的运行规律,遵循其规律避开潮汐的高潮期进行地震作业,以取得更好的地震采集资料和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油田公司地震勘探的主战场,其复杂多变的近地表条件给地震勘探带了很大困难。建立精确的近地表模型,掌握近地表结构变化规律,对地震勘探3大环节(采集、处理、解释)的研究至关重要。在分析DEM数字高程数据特征基础上,研发DEM数字高程校正方法,实现与实测地表高程的无缝拼接,填补了没有实测高程区域的空缺,为精确建立近地表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校正后的DEM数字高程建立盆地级高精度近地表结构模型,为后续指导新探区表层调查点的布设、地震采集激发井深的精确设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上勘探现场质控是评价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数据质控、导航数据质控和震源近场数据质控。传统方式是现场质控以磁带为介质,质控采集资料内容需待采集测线完成后进行,具有滞后性,影响了海上地震资料现场质控效率。这里针对这一难题,设计方案,首次提出实时质控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和连接,实现数据在采集记录系统、枪阵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共享;然后改变仪器采集系统记录模式和枪阵控制系统的记录模式,通过脚本编程,使实时采集数据在共享网络中传输;最后利用处理软件将共享网络中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实时质控的目的。实时质控方案设计为国内首例,改变了现场处理的传统方式,大幅提高现场质控效率,推动了现场质控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勘探程度较低,是开展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区之一。受近地表激发条件差、低降速带结构变化大、目的层埋藏较深等地表和深层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严重地制约了地震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研究区新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近地表模型,采用层析静校正、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准静校正量;利用多域多阶段联合去除噪声,采取近道内切除等多种方法串联综合应用消除多次波干扰;采用全面统计、逐点处理的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进行振幅能量补偿;精细速度分析,优选提高深层弱信号成像质量的偏移方法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使本区低信噪比资料的信噪比、同相轴连续性和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量大、偏移归位准确、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克服二维地震勘探在城市中受障碍物限制致使测线布设与构造走向斜交,浅层小构造控制程度较差和断层归位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浅层三维地震探测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查、活动断裂探测和地质灾害勘查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然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面临表层速度分布不均匀、环境干扰大和障碍物多导致炮点分布不均匀等影响浅层成像的问题。本文以实际三维地震资料为例,针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叠前多方法组合去噪、叠前数据规则化插值和精细动校拉伸切除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提高了浅层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国内外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来看 ,海洋 (中 )深部地震勘探技术是海洋探测和油气勘探的一种支柱技术 ,也是获取海洋环境、资源、能源、权益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海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海洋 (中 )深部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文中阐述了海上中深层单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数据采集包含 :震源特性、电缆质量、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 2 4位数字地震仪、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参数选择和仪器接收记录因素的选择。数据处理中有 :静校正、吸收补偿、压制多次波等干扰、多次折射波的消除和偏移等。文中列举的若干重点技术 ,特别是在采集处理方面的相关问题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海上中深部地震勘探技术 ,可以提高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的整体水平 ,增加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47-48,69
在共炮点道集上,采用Kirchhoff积分法,提取所有深度点上延拓波场的成像值,并对所有的炮集记录按地面点相重合的叠加原则进行叠加,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叠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数据的动校正切除、建立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地震数据的镶边等步骤。根据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构造复杂地区煤层的成像效果,提高煤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地下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的难题,利用正演模拟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总结该类区域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弱信号提取与补偿、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和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通过在南川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波组连续性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中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区地表结构复杂,表层速度和厚度呈现非均质性的特点。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勘探地区的复杂化,静校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严重地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复杂探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笔者针对复杂探区表层结构的多解性、表层吸收衰减的严重性、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成像困难等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静校正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基于单炮初至折射波的高低频分离和综合静校正技术。通过应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像效果好,解决短波长问题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长波长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海某工区不同采集参数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分析,就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中震源及电缆的沉放深度对采集数据质量影响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果:震源沉放越浅,子波频带变宽,高频效果越好;电缆沉放深度越浅,频带越宽,分辨率越高,但受风浪影响的噪声比较大。这为地震资料采集和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排列大容量准三维地震勘查技术指的是通过单一组合震源放炮、单条长电缆接收的传统二维采集方式的高密度采集,在处理中按照三维处理流程,采用五维插值技术进行面元规则化处理,使覆盖次数和不同炮检距覆盖分布较均匀的三维地震数据体.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海洋湍流异常发育的海域,能较好地提高中深层的地震成像效果,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本文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边缘复杂山区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大,灰岩普遍,地表地震测量条件复杂,能量吸收衰减明显,低频现象严重,导致地震记录中静校正问题严重,信噪比较低。针对该地区的特点,利用高程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进行监控处理,解决静校正问题,便于及时指导野外施工,保证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塔西南西昆仑山前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塔里油田分公司地震勘探主攻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昆仑山前复杂地表地下的地震地质条件影响,该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地质勘探需要。在众多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因素中,西昆仑山前普遍存在的巨厚黄土及剧烈的地表起伏使得该区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为后期去噪、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处理带来不利影响,是导致该区地震资料成像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结合地震勘探实践,分析了西昆仑山前带静校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层析静校正为主的综合静校正方法,达到了精细刻画巨厚黄土层复杂近地表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著;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弹性波成像是多分量地震勘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借鉴声波方程中傅立叶有限差分算子中的有限差分补偿方法,对弹性波相屏传播算子进行了大角度校正。在求取成像值时,采用了矢量成像条件,即通过极化矢量,将各分量投影极化方向,然后再成像,从而使波场中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解决了P-SV波成像过程中的极性不一致问题。这样,便可以叠加多炮的成像结果,从而提高成像质量。利用模型数据,对大角度相位校正后的弹性屏延拓算子和矢量成像条件进行了试验,成像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深部煤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煤层地震勘探技术面临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地下成像困难等诸多难点。在分析深部地震资料特点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对如何从深部地震资料中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提出了利用"减去法"压制多次波和采用"扩大面元叠加"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思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深水区逐步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靶区,该区域地质情况复杂,中深层地震成像存在信噪比低、分辨率低的问题,势必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提高深水区中深层地震数据的品质,从地震数据采集的源头出发,采用立体震源和平面震源在同一采集参数下,对坡折带区同一位置重复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经过相同的处理流程后,将二者在子波、炮集频谱、近道频谱、叠加剖面频谱、最终成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立体震源子波在能量强度与受鬼波干扰方面都优于平面震源,且在深水区中深层具有频带更宽的特征,尤其是30~80 Hz频率更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改善地震数据的成像。由此可知,与平面震源相比,立体震源在改善深水区中深层地层成像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而在深水区中深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立体震源采集地震数据,以提高地震数据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新汶矿区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通过在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中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特别是采用高叠加、稀CDP,较好地解决了新汶矿区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静校正、波形一致性校正、信噪比低、偏移成像困难等地震勘探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