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庄盆地NNE、EW向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质资料,讨论了平庄盆地NNE-EW向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其结论是:富水的是EW向张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的富水程度固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于现今地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裂力学性质及其活动性,至关重要。掌握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特征。对于分析和寻找地下水资源,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端生 《吉林地质》1995,14(4):63-68
长春市北西或北北西向扭性断裂或断裂带是客观存在,它对长春市深部地下水循环与循存起控制作用,是深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导水通道,且大都为富水带。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或断裂带起阻水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笔者于长春北郊贫水区,利用这一新理论,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多种水文物探手段布孔凿井,打出一口水量丰富的优质矿泉水井,进而验证了北西向富水说,了箕市深部地下水赋存规律的新认识,此说不但对长春市供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质构造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平  李稳哲 《西北地质》2010,43(3):106-1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干旱缺水,多年来一直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调查测绘、钻探验证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强的富水性,属控水断裂。北西向压扭或张扭性断裂相对北东向断裂岩溶发育较差,属导水断裂。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富水性较差,属阻水断裂。三大构造带相互作用形成网格状和似层状地下水管道系统,对岩溶地下水的交替、运移和富集及岩溶水的径流、排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树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型,呈不规则脉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控矿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性质以压性为主,可以作为本区寻找新矿体的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5.
试论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构造的富水部位及富水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荣  杨书安 《地质科学》1975,10(3):220-229
众所周知,断裂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相当密切。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岩溶极为发育并富含地下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成岩以后的断裂构造有关。因此,研究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构造的富水部位及富水性对于寻找地下水和查清矿区及各类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虎跳峡地区新生代以来应力场演化及断裂新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虎跳峡地区的实地调查、区域地质图的详判、断层擦痕矢量解和震源机制解等综合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并对研究区的主要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演化次序为早第三纪东西向、中新世近南北向、上新世北西向、早更新世北北东向、中更新世早期近东西向以及晚更新世以来北北西向多期应力场;区内北西向中甸—永胜断裂的新活动性强,其次是丽江—小金河断裂,楚波—白汉场断裂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发育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东向伸展作用,而且受到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其中,中央坳陷带主要受控于南东至南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及其沿北北西向边界断裂右行走滑作用的构造叠加;而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可能开始于晚始新世,晚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裂陷作用,且早期走滑速率应小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速率,早渐新世(T70)以后红河断裂左行走滑速率大于琼东南盆地伸展速率,导致琼盆西段的褶皱反转,以及一组北西—北北西走向张剪断裂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断裂、地貌、地震活动等方面,阐明了福州—永泰区域地质构造带及其特征。论述了本构造带内温泉的分布规律,该构造带控制了本区热源及地热异常带分布范围;区域上北东东向断裂带是压扭性的,特别是輓近时期挤压更甚,它在深部不可能成为热源通道;本区北北西向主要断裂在平面上大致以8—10公里间距排列,是控制区内温泉出露及展布的构造;北北西向断裂的力学性质以张为主张扭性特征,其在輓近时期活动性强、是本区良好的控热与导水构造。  相似文献   

9.
新构造断裂、活化断裂对于水系格局、沟谷发育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对各异常水系的分析是发现新构造断裂、活化断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航天照片、地形图解译基础上,认为长沙市湘江东部地区存在三条北东向活化断裂,湘潭市郊板塘铺一带受到强烈的掀斜影响,连口河存在北西向活化断裂;衡阳市之北见有受北西、北东向活化断裂控制的构造—侵蚀河曲发育,南郊见有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独特的平行反向水系发育。  相似文献   

10.
旱平川断陷盆地受南北两区域大断裂控制,形成走向南东-北西向、倾向东北的条带状水文地质单元.根据盆地内断裂构造的控水特征、地层岩性的分布及富水性,将盆地内第三系上统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及6个主要承压含水层,并对新第三系和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论述,为该区今后找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西南岔金-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其矿化类型可分为大脉型及细脉带型。矿脉空间产出主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则由充填于断裂裂隙中的含金-铜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及其两侧围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矿化体构成。断裂构造是控制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尤其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展布,与矿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区内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体直接围岩。矿体赋存在闪长玢岩脉上下盘中和其内部,所以岩浆活动为金、铜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区内采淘砂金,历史悠久。但地质研究工作很差,对于砂金的富集规律及其来源等方面的资料甚少。我队在开展一比二十万区调时,对区内砂金矿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成果简述如下。一、区域地质概况区内总的构造形态,为一北北西向展布的向斜。向斜轴部主要由上白垩统组成;两翼分别由下白垩统至上侏罗统构成。主要断裂为北北西向和北西向,具压扭性结构面。对上述向斜有破坏作用,并控制了第四系的分布。其它断裂尚有东西向或北东向出现,但规模较小,影响不大。喜山期的新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力布亚断裂,东部由本文新命名为康西断裂。前者是基底卷入型冲断层,由不同级别的背冲构造与主干断裂构成复杂的断裂带,向南东变窄;主干断裂向北东倾,中新世活动,背冲断层在上新世仍有活动。康西断裂是盖层滑脱型冲断层,向南西倾,加里东期活动,之后长期稳定,更新世复活。区域上,色力布亚断裂属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康西断裂属塔中北西向断裂系。这些新认识可能成为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塘湖盆地地下水赋存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三塘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通过对控制地下水赋存及其富水性的机制进行分析,确定了控制盆地地下水的赋存及其富水性的主要因素有补给源、控水构造、地层厚度和地形地貌。盆地内地下水富集区均与控水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盆地内非储水构造分布地段,地下水富水性较弱或无地下水赋存。  相似文献   

15.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北票市碳酸岩地层富水不均是含水层的主要特点,但在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的控制下,地下水的汇流、富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确定含水系统,寻找富水部位,是开发地下水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区域地质特征 1.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 岩体位于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北山地区的旱山—凤尾山—小尘包山字型构造前弧东侧。在这里,近东西向展布的向西倾伏的背斜及切断背斜南翼的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与次一级北西向断裂交汇构成复杂的构造带。构造带内岩浆岩发育,含铷花岗岩位于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北侧,即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与次一级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区内发育有北西向压扭性和北东向张扭性两组小断裂,以及一组近南北向追踪断裂。前两组小断裂构成棋盘格子构造。小断裂中均充填有萤石矿脉和髓石—萤石矿脉,形成萤  相似文献   

18.
商洛地区北秦岭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洛地区地处秦岭山脉东段南麓,区内东西向构造断裂及酸性岩浆岩发育。萤石矿化多与断裂构造、岩体关系密切。在花岗岩体中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北北东向张性断裂,是寻找萤石矿的主要地段。成矿类型为构造断裂岩浆岩型萤石矿。  相似文献   

19.
王先美 《地质学报》2008,82(1):1258-1273
鲁西隆起区发育有大量的北西向脆性断裂。依据野外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详细解析认为,北西向断裂系经历了早期的右行压剪、右行张剪,以及后期的左行压剪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活动。由与北西向断裂活动相伴生的同期侵入岩体的 K-Ar测试结果分析,北西向断裂系在距今约160 Ma及距今130~110 Ma分别经历了右行压剪与右行张剪构造活动;通过分布在隆起区不同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冷却史反演,厘定鲁西地体在距今90~80 Ma存在一次区域性快速冷却构造事件,该构造事件与北西向断裂系的左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格架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兰州地区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北西西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一组北北西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 ,变形方式以逆断裂和断裂扩展褶皱为主 ,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 138年金城—陇西 6 34级地震、14 4 0年永登 6 14 级地震、苦水 5 12 级地震和 1995年永登 5 .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位于上述两组活动构造的交汇部位 ,其内同样发育了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两组具有成生联系的次级断裂 ,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 ,这些断裂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