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塔里木拼贴时代和方式以及塔里木板块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联系是塔里木板块形成演化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的重要问题,对塔里木盆地基底性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南、北塔里木差异性对比分析和拼合时间的地质年代统计分析,探讨了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的时间问题。进一步基于大地构造比较学分析,将塔里木板块和扬子板块与世界其他板块的地质亲缘性开展综合对比分析,并结合古地磁数据分析和造山带及俯冲带对比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板块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本文认为19~20亿年北塔里木向南塔里木俯冲并发生陆陆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塔里木板块。9~19亿年前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有较强的地质亲缘性,都处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西部边缘,并在地块周缘存在俯冲带,与北美板块东南缘的俯冲带具一定的可对比性;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波罗的板块亲缘性较强,位于古赤道附近,处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东部边缘。构造热事件的地质亲缘性表明塔里木、扬子和华北克拉通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周缘的小型克拉通,共同参与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汇聚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塔里木——扬子板块及其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审视塔里木与华北、扬子板块的亲疏关系,提出秦祁昆褶皱带应解体,柴达木、阿拉善与塔里木板块原为一体.新的古地理格局是塔里木—扬子板块为晋宁(塔里木)运动之后,形成的一个巨型克拉通,南方型震旦系及其冰成岩是其原始范围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扬子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目前直线相距约1900km(且末与成都间距离),但国内许多地学工作者从古生物群和沉积相的相似性,认为早古生代两板块相连或相距不远。本文从中国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史中出现的“兴凯地裂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论述扬子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离散和汇聚中的运动学特征,从“峨眉地幔柱”理论阐述扬子板块向东漂移的动力学机制。扬子板块在二叠纪与塔里木板块离散并向东漂移的论断若能成立,则为古特提斯在中国境内首先打开提供依据;对全球一些地方(俄罗斯的通古斯、印度的潘加尔)二叠纪玄武岩大面积同时喷发有重大的地球动力学理论意义;研究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生物大绝灭事件具有重要作用;还可在阿尔金地块及其邻区找到攀枝花式的钒、钛磁铁矿及铜、镍、铂等金属矿床,对比四川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块气藏成藏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生成、运聚和保存等条件以及在下古生界寻找大油气田,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古地磁学是进行大陆板块或微板块(地块)运动演化过程和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中外学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国大陆上积累了大量的古地磁数据,为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的起源、构造演化和碰撞拼合过程等提供了定量约束。文中根据现代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标准,对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筛选,结合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中国大陆的形成和演化提出了几点认识:(1)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基本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早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与东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2)中生代是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发生碰撞和拼合的主要时期;(3)中国大陆主要块体间的碰撞和拼合具有局部首先碰撞、相互旋转、完全拼合、陆内挤压造山和伸展反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6.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廷印  王士政 《地质学报》1993,67(4):287-300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在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关于它们的界线和关系的,长期以来是含糊不清的。本文提出在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新近发现的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是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缝合带,蛇绿混杂带主要由源自古大洋壳的岩石碎块及活动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岩混合组成,可区分为构造包体和基质。缝合带向东北延伸到蒙古镜内,向西可能与阿尔金大断裂相连。以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为界,阿拉善南北两分别属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区晋宁期板块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区在晋宁造山期(1.05—0.85 Ga)发生过板块俯冲活动,其活动模式为青康滇古大洋板块向东南扬子古大陆板块俯冲,浙赣粤古大洋板块向西北的扬子古大陆板块俯冲。两个不平行的古大洋板块相对俯冲所产生的合应力,造成扬子古大陆板块朝北北东向移动,而与华北古大陆板块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8.
朱怀诚 《地球学报》2001,22(1):67-72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的构造演化导致板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和古环境的演变(包括气候条件的改变),相应地塔里木板块的植物群在区系性质方面发生了重要变更。该板块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历史分为3个演化阶段:①欧美植物群阶段(阿赛尔期-罗德期);②欧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阶段(沃德期-吴家坪期)早期;③安加拉植物群阶段(吴家坪期中晚期-长兴期)。  相似文献   

9.
再论塔里木板块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长期以来,对塔里木板块属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还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塔里木板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古生代沉积建造序列,生物古地理区系的面貌和古地磁资料认为:(1)塔里木是属于前寒武纪陆壳基底的独立板块,与周边板块之间的存在不同规模的洋盆;(2)早古生代时,塔里木位于南半球,更接近于扬子板块,而远离华北板块(3)在古生代一中生代时,塔里木板块与周边坡板块先后碰撞,直到三叠纪末,塔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大陆古地理与Pangea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大陆为一构造古地理名称,在地理上包括昆仑、秦岭山脉以南的广大地区,泛称中国南方。这些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中分属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羌塘-昌都陆块、中咱微陆块,也包括由冈瓦纳陆块群裂解出来的拉萨陆块和印度陆块北缘的江孜地区。塔里木陆块和紫达木陆块在中国古大陆的聚合中裂解、漂称,在早古生代末脱离扬子陆块的群体,与华北陆块聚合,因此,中国南大陆古地理的重建,不仅涉及南方各块体的聚合,还涉及中国古大  相似文献   

11.
大型断裂系统在古板块研究中的意义──以中亚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地区由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等三个古板块构成。研究发现,三个古板块均对应着各自具有特征的大型断裂系统.后者的表现是:各断裂系统中主要的一组断裂与对应的古陆缘平行,而次要的一组断裂与对应的古陆缘垂直或呈大角度斜交,也表现在每个大型断裂系统内部运动学的协调性。本文还讨论了大型断裂系统的研究在古板块划分、恢复古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征和复原古板块原始形态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13.
The continent of China developed through the coalescence of three major cratons(North China, Tarim and Yangtze) and continental micro-blocks through the processes of oceanic crust disappearance and acceretionary-collision of continental crusts. The strata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landmass are subdivided into 12 tectonic-strata regions.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geological features among the three main cratons, continental micro-blocks and other major global cratons, their affinities can be preliminarily deduced during the Tonian period, using evidence from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paleobiogeography, tectonic and magmatic events. The Yangtze and Tarim cratons show that they have close affinities during the assembly-dispersal milestone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The sedimentary record and magmatic age populations in the blocks suggest that there was a widespread, intensive magmatic event that resulted from a subduction process during ~1000–820 Ma, related to continental rifting around the Yangtze and Tarim cratons. However, they differ greatly from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continental micro-blocks in the Panthalassic Ocean could have some missing connection wi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at persisted until the Middle-Late Devonian. In contrast, the Alxa Block showed a strong affinity with the Tarim Craton. The revised Tonian paleogeography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is a good demonstration of how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cratons and the continental micro-blocks.  相似文献   

14.
段吉业  葛肖虹 《地质通报》2005,24(6):558-563
在分析近年来不同学科提出的新见解及其依据的基础上,着重从基底形成期、扬子型南华系—震旦系及其冰碛岩、早古生代地层层序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及各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性质,揭示与西北地区有关的板块、块体的亲疏关系。经分析认为,西北地区构造格局是:塔里木与扬子板块为一体,与华北、西伯利亚为并立的3个不同的构造域;柴达木-祁连-阿拉善为一楔状地块,来源于塔里木-扬子板块。该楔状地块是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北推高峰期时,西沿阿尔金、东沿贺兰山西缘-龙门山断裂带错移、向北楔入的一个三角形地块。  相似文献   

15.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16.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45年以来,著者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系列书刊和论文,阐述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大地构造的某些突出特点。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迅速积累和受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启发,著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些旧的结论,并对同一课题提出新的观点。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只能简而叙之。  相似文献   

18.
王荃 《地球学报》1984,6(3):35-47
<正> 科学领域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往往存在着以具有重大突破为标志的迅速发展阶段。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现代地球科学取得最新进展的代表。所以,有人将其称为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创建于六十年代后期,但与其有关的一些思想、概念则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