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0年以来我们受863—101—01专题委托,对该专题新育成光(温)敏感核不育品系进行鉴定,旨在研究光温条件对供试不育系育性表达的影响,探明育性转换的临界光温指标,进而从中筛选对温度钝感、生态适应性较广的光(温)敏感不育系,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繁殖、制种和推广提供农业气象依据。这里提供的是1990年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吴其劻  薛桁 《气象学报》1993,51(2):217-219
昼光资源区划,是为了解各地区昼光分布状况,以便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有关科研单位能根据各地的特点,科学地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昼光资源。 本文对全国昼光资源进行了三级区划:第一级区划指标是总照度(E_o)年累积总量(单位:10~9lx·min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6,(3):26-26
上海无线电廿三厂生产一种GGU-1型弧光云高测定仪(已在部分场站使用)。该仪器供测定1,500米(可扩展至2,000米)以下云层的云底高度之用。尤其在机场,可及时提供飞机起飞、降落时的云底高度。该仪器包括光发射机、光接收机、显示系统和电源箱等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光发射机向云底发射脉冲平行光束,通过云底反射,由光接收机接收其回波,经过光电换转后,输入到显示系统中显示,观察其回波出现的位置(代表光由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由读数系统中直接读出云高。  相似文献   

4.
高太长  胡帅  李浩  刘磊  刘西川  李刚 《气象科学》2017,37(5):598-609
气溶胶光散射信息是辐射传输模拟、气候学研究及大气海洋遥感等的重要前提,由于其基础性地位,气溶胶光散射数值模拟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明扼要地对气溶胶光散射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1)总结和分析了Mie散射理论在实际应用的局限性;(2)对气溶胶光散射理论进行了归类,概述了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不同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算法复杂度及相应的优缺点;(3)总结了气溶胶光散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扼要地概括了气溶胶光散射数值模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雷达回波外推算法在快速增长或消散降水过程预报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华南雷达回波拼图资料数据,建立ConvLSTM回波外推模型,对广西区域范围进行短临降水预报研究.采用气象业务中的正确率(POD)、临界成功指数(CSI)及误报率(FAR)评判标准检验预报模型,并将ConvLSTM与光流法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ConvLSTM模型的CSI、POD分别比光流法提高0.06和0.059,而FAR下降了0.058.ConvLSTM方法比光流法的回波外推预报准确率高,该方法可为广西短临降水预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具有全光处理,异步接入,高安全性等优势.无源光网络(PON)为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基于光码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OCDMA-PON)充分发挥了OCDMA 技术的特点及PON技术的优势,在未来光接入网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OCDMA-PON系统以及FBG编解码器的结构原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光正交码,设计了4个发送用户和1个接收用户的OCDMA-PON系统,进行了速率为2.5 Gb/s的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用户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该系统能正确解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光合成有效辐射的观测和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顺 《气象》1980,6(6):5-6
一、前言地球上一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通常认为是取决于太阳光谱中380—710毫微米波长的辐射能。人们称此波段的辐射为光合成有效辐射(也称生理辐射)。过去都是用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光合成有效辐射量的。六十年代苏联人计算光合成有效辐射的公式曾广泛被人们利用。该式为:Q光=0.43S 0.57D式中 Q光为光合成有效辐射的计算值;S为直接辐射;D为散射辐射。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中,杂交稻不育系不育和育性转换需要一定强度(勒克斯)的光长和温度光长互作影响.光敏感核不育和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501xl3时45分、温度≥25℃.武汉地区临界光长出现时间平均为8月5日,最早7月30日,最迟8月11日.此刻以前为长光照时段,以后为短光照时段,梅雨明显、凉夏年份,常出现短光照、低温互作影响,因此,武汉地区引种、培育耐低温的两系法杂交稻光敏型不育系对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射站网观测资料,利用辐射光当量在不进行专门的照度观测情况下,可以获得照度数值。苏联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在地方水文观象台、北极和南极科研所参加下进行了辐射光当量研究。全苏挑选了最有代表性而且有10年观测资料的145个日射站的资料利用辐射光当量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自然光照度状况资料,并计算其气候平均值。一、地面自然光照度和辐射光当量 1.地面自然光照度某一地方的光状况决定于三种光源:(1)太阳;(2)天空,即散射阳光的大气;(3)反射到地面的阳光和天空的光。光状况的基本特征是地面的照度E。根据照度可了解到地面单位面积dS的光通量dF,即E=dF/dS。照度单位采用勒克斯。在没有云或有少量云时,任何表面上自然光总照度E_o由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某地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气候生态特性所决定的产量。目前,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所计算得到的光合生产潜力,进行温度、水分以及叶面积系数订正。即 Y_c=Y_p×f(T)×f(E)×f(L)式中,y_c为气候生产潜力,Y_p为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的光合生产潜力。f(T)、f(E)、f(C)分别为温度、水分、叶面积的订正系数。另一种则是直接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设定各阶段光能利  相似文献   

12.
1991年2月27日15时40分至16时30分,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上空西南方向,出现一奇特的现象:以太阳为中心出现-22°的彩色光环;在太阳下有一个圆形亮斑(假日),其亮度稍次于太阳。在假日两侧各有一条较长光弧,这两条光弧和一个较大的光弧相交,这个较大光弧又与22°光环相切,这个切点与两个交点连成一彩色斑弧(日珥)。两条较长光弧的两侧各有一条对称的彩色光弧,其光弧是内紫外红(和夏日的彩虹相似),亮度较低,但尚属显明。另外,还有一个和太阳相交的较明亮的大光环。这  相似文献   

13.
张之锜 《气象》1983,9(5):31-32
绚丽多采的极光,是一种十分壮观的现象。按照《规范》的表述,它是“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偶尔可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亮度一般象满月夜间的云。光弧常呈向上射出活动的光带,光带往往为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缺少雷达观测的地区开展对流临近预报,利用光流法和半拉格朗日外推法进行了卫星云图外推实验,同时利用无辐散约束改进光流矢量来避免云图辐散失真。(1) 光流法反演的风场能够准确反映出台风涡旋环流结构,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案进行外推,可以保持云系的旋转特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但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光流矢量中的噪声会导致云图辐散失真。(2) 无辐散约束减少了风矢量杂乱无序现象,弥补了缺失的光流,还能对风速进行平滑,使风速空间梯度更平滑。(3) 用改进后的风场进行外推,避免了云系辐散失真,在保持其形态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能减少云团TBB虚假增长。(4) 检验表明改进后的外推预报方案,具有更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4%,临界成功指数提升了9%。  相似文献   

15.
清帝玄烨(即康熙帝)曾对大气物理学中的大气光象、声象、电象发表过一些通过实地考察的经验性看法,有的还很有意义。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6.
美国General Eastern公司生产的光学露点计,是一种热电子冷却、光学检测和自动控制的结露式露点计。图1给出的是该露点计的示意图。图中,1是反射镜,2是发光二极管(LED)光源,3是光敏元件(检测由反射镜反射的LED光信号),4是铂电阻温度计(PRT),5是LED调整器,6是冷却器,7是控制用放大器,8是光平衡器,9是被测气体。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以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栽种的冬小麦"西农979"灌浆期的旗叶为材料,采用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以及光响应曲线,求出光饱和点I0和半饱和光强Ik,研究其光合器官的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灌浆期冬小麦的光饱和点为2236.5μmol/(m2·s),半饱和光强Ik为647.7μmol/(m2·s),表明灌浆期的冬小麦旗叶对强光的耐受力较强。2)在日变化的测量中出现高温胁迫现象,Fv/Fm、q P、q L和Y(NO)指示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波动较大;Y(II)在10:00达到全天最大值,随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r ETR、q N、NPQ、Y(NPQ)均与Y(II)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相互验证,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是评价冬小麦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3)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q N、NPQ、Y(NPQ)和Y(NO)随温度升高存在转折点,且均为36℃,该温度下冬小麦旗叶光合器官开始失活或被破坏,在温度达到41℃以上时这种破坏趋于稳定,且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1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相应诱发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诱发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核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2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其它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有关作物生产力的研究,从50年代末就已开始,此后陆续有不少学者,如殷宏章,汤佩松,叶渚沛、竺可桢、黄秉维等,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估算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众多学者认为,作物生产力(也叫初始生产力)的估算,是农业研究和其他生态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作物生产力的研究涉及到气候资源(光,热,水)的利用。这表明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了解光,热,水资源及其转换效率推算出理论产  相似文献   

20.
棉花的产量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仅根据发生雷暴时的特点,结合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的分析,试图探讨雷暴对棉花生产影响的可能性。 棉花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对不利的气象条件反应敏感。气象因子中的光(日照)、热(温度)、水(雨量)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而雷暴所带来的强大电磁波、光辐射、声波(包括冲击波)、雷雨或冰雹、大风也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