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卫林 《地理教学》2023,(10):55-56
在以讲授地理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人地协调观,对初中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挑战。本文围绕“因地制宜”这一重要的地理观念,以学校所在地发生的真实社会事件为教学载体,采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模式,在材料阅读、同伴讨论和分享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因地制宜”这一抽象的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3.
思政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地理议题式教学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把学生的思政教育融于教学内容,在探究活动的体验与感悟中,做到学用贯通、知行统一,在辩证与分析的过程中锤炼理性思维、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4.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2,(2):47-50,58
将生活与地理教学融合发展生活化地理教学,既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课程发展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有力体现。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对比评析了地方本位教育关照下的中美地理课堂差异,借鉴美国地方本位教育的成功发展经验得到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启示:帮助学生建构地理体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真实、原味的生活内容;提高地理知识的生活循环运用频率。  相似文献   

5.
郭笑然  朱华晟 《地理教学》2023,(23):11-17+53
国内外地理教学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其中乡村及其振兴问题一直被视作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战略考量和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地理课程标准,本研究发现针对乡村振兴相关议题的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第一,国内外教学研究普遍缺乏对国家尺度的关注;第二,教学研究的实践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教学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缺乏“对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丰富乡村振兴教学的认识尺度,并适当借鉴国外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立完整的逻辑链条,同时合理改进和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理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地理学思维、区域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世界地理学科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世界地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同时,随着全球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复兴”,世界地理教学和学科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最后,文章从5个“走向”提出了世界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从世界地理知识走向世界地理科学、从世界地理教学走向世界地理研究、从部门地理走向综合地理、从注重地理知识性走向突出地理决策性以及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期为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以及世界地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格  杨光  马珏 《地理教学》2023,(22):43-47
本文以2022年第18届国际地理奥赛试题为例,探讨国际地理奥赛试题特点,发现其试题命制的核心特点为:加深基础地理知识应用深度和广度;关注批判性思维培养;从社会性科学议题角度命题;提出地理空间观的跨学科能力要求;将野外考察转化为模拟情境进行线上评估;选择新奇的世界地理景观情境素材。本文从内容、选择、组织、编制、评分等方面,探索了国际地理奥赛试题命制对我国中学地理考试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由河南省地理学会和河南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河南中学地理教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5—19日在鹤壁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市分会和教学研究单位的代表,以及鹤壁市科协、教育局和矿务局的领导同志,鹤壁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河南大学地理系和河南地理研究所的同志百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和展品120多篇(件)。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理论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这次会议明显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是当前社会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新要求,基于此,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以初中地理"东南亚"一节为例,优化设计课程,在保证地理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辅以文史类文学、历史、音乐与自然类数学等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认知的培养.创设文史自然兼备的学科融合情境,为教学实施得以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地理教学》2010,(21):16-18
一、缘起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推进了很多年。多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STEM已成为西方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议题。近年来国内也有诸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使地理教学面临着新挑战,需要发展与创新以适应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需求。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并在梳理STEM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STEM教育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多学科交叉融合、基于或建构真实问题情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等方面的启示,可作为当前地理教学组织方式的补充或教学方式革新的借鉴。并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为例,将NASA所提供的教学课程计划进行分析,归纳STEM教育所具备的特点,以期为地理教学有选择地借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艺术即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愉悦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等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尽管其内容多样,但最主要的有地理插图教学艺术、地理简图教学的板画艺术、地理图表教学艺术和地理语言教学艺术这4种.通过四则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论证,提出掌握和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几点方法和意见,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开队  王继东 《地理研究》2007,26(1):210-210
2006年11月17~19日,受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办了“南方开发与中外交通——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15个省市(区)和台湾省等地知名高校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校的近百名历史地理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还与韶关市政府、韶关学院共同举办了“韶关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论坛”。著名学者邹逸麟、周振鹤、朱士光、张修桂、司徒尚纪、辛德勇、韩光辉、满志敏、侯甬坚、郭声波等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作了主题报告或发言(详细报导及图片见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舆地”网站,网址:yudi.inu.edu.cn)。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总目标指向学科能力。本文分析德国8年级地理的“南亚和东南亚地震”教学案例,该案例在内容上融合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知识,补充了大量进阶性材料,并能够结合学情特点细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德国学科能力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基于相关分析,本文得出四点教学启示,即:转化学生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明确情境能力要求,显化素养培育路径;融合“主题+区域”教学,凸显地理学科本质;着眼行动意识培养,提升行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蘧茜  王兵 《地理教学》2015,(7):41-43
一、树立科学的地图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地图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地图,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因为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必须借助各种地图进行,通过地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感知活动,这对他们掌握  相似文献   

17.
黄景  陈中凯  曾影 《地理教学》2013,(24):44-45
中学地理的教学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资源,迫切需要教师以敏锐的课程意识开发教学资源。央视《美丽中国》纪录片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素材,显现出重要的教学价值。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开展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教会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培养地理素养;促进学生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树立正确人地观。  相似文献   

18.
陈克波 《福建地理》2000,15(1):59-60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动用赞可夫教学法,进行地理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全面发展。赞可夫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等三个能力;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理论指导为主,使学生了解教学过程,面向全班、照顾差生等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等,其中“人与环境”“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和“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与地理科目较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与环境”的核心学习元素涉及邻近地区的自然形貌及人形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方法、自然环境的转变(例如:山泥倾泻、山火、水灾)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地球作为资源的泉源、一些本港及国家的环境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龚琳 《地理教学》2021,(24):62-64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区域地理中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学生关注地理国情、陶染家国情怀、走向学科融合.本文结合"井冈山的区域发展"案例,按照"了解地理背景—分析致贫之因—谋求脱贫之策—传承中国精神"的教学思路,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区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