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肖萍 《地理教学》2013,(1):22-25
正【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标首先要求学生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  相似文献   

2.
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是地理课堂的延续与拓展。然而,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野外考察开展较少,部分教师在资源开发和课程设计上存在困难,学生的野外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有待提升。本文以肇庆市的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课程为例,梳理了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开发途径,并据此设计了野外考察方案,以期为中学开发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考察方案及地理野外实习校本课程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丽华 《地理教学》2012,(18):60-61,12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包括"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本节教材内容中地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地理原理性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的河谷和冲积平原,形成过程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难点知识,若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而是纯粹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混淆。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4.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秉喀斯特演化环境、地貌类型及分布、地貌演化史、石灰岩与白云岩地貌差异等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提炼施秉喀斯特的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而典型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分水岭至峡谷区呈现了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逆向回春演替规律,是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记录了古生代以来3次较大的碰撞运动,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及中、新生代以来的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燕山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产生了区内众多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了施秉地区的地貌构造轮廓。喜马拉雅山运动,尤其是第二、三幕运动,全面塑造了施秉喀斯特峡谷地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展现出与石灰岩封闭型地貌不同的以开放型地貌为主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自然遗产中有重要地位,具备地貌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区纲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热带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任美锷先生提出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理论展开讨论,并遵循地貌类型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的相似性,提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区纲要。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气候类型,南方喀斯特地区分为: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和非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根据喀斯特地貌形态组合,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再分为:黔中高原浅碟型峰丛洼地,黔-桂斜坡带漏斗型峰丛洼地和广西峰林平原等3个亚区。根据区域地貌形态,非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再分为:川西、滇西北中高山,滇东高原盆谷,北盘江高原峡谷,黔渝川鄂湘接壤的中低山槽谷,湘中、湘南、鄂东中低山丘陵区等5个亚区。  相似文献   

6.
唐晓春 《地理研究》1989,8(4):116-116
山地灾害地貌是山区坡地重力地貌、山区河谷地貌、冰川冰绿地貌以及由区喀斯特地貌中对人类造成灾害的那部分地貌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韦小宁 《地理教学》2013,(11):25-28
正【课标分析】本课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阐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炼信息,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参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很有感触。一、多思考一些课标课标是新教材的灵魂,它规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中有课标,才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将课标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心中有课标,才能与教材作者进行心  相似文献   

9.
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分区的名称商榷与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明了锥、塔峰等热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适宜的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论述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分布与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的关系。针对现行《石漠化分区》命名存在的科学系统性问题,对石漠化分区的命名系统提出了修改意见: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分为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和非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2个区。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根据喀斯特地貌类型分为浅碟型峰丛洼地,漏斗型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等3个亚区,分别对应原《石漠化分区》的岩溶高原区,峰丛洼地区和峰林平原区。非锥、塔峰喀斯特地貌区,根据区域地貌类型分为高原盆谷,高原峡谷,高原和中低山槽谷,中高山和中低山等5个亚区,分别对应原石漠化分区的岩溶断陷盆地区,岩溶峡谷区,岩溶槽谷区,中高山区和溶丘洼地(槽谷)区。鉴于热带喀斯特地貌区裸露性喀斯特坡地分布广,石漠化严重,特别是漏斗型峰丛洼地亚区裸露性喀斯特坡地面积比例高,是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集中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区,建议南方石漠化治理向黔桂滇接壤的漏斗型峰丛洼地亚区倾斜。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花  唐光全  邱睿 《地理教学》2021,(10):29-31,25
本文基于体验性课程设计理念,在准确解读课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野外考察、地理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土壤"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水文地貌模型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常态流域地貌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在贵州喀斯特开放流域中建立水文地貌数学模型,以研究亚热带剥蚀区喀斯特地貌的水文形态结构及其建造过程,并应用于分析贵州一些特殊的喀斯特水文地貌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既是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时的建议。围绕《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例如,《课标》中“标准”要求学生“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时,“活动建议”是:“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再如,《课标》在要求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时,“活动建议”是:“联系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13.
陈中  朱进  黄海珍 《地理教学》2013,(23):34-36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和活动建议要求结合实例探讨工业布局的特征。主要是布局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工业企业布局是否合理及其主导因素和发展变化对工业布局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则岔石林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碌曲县,该处地貌完整地保存了高寒喀斯特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与稀有性。为了揭示其自然科学价值,促进自然资源开发与景观保护,基于前人工作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碌曲县区域地学为背景,介绍了则岔石林地质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即以高原石林为主,一线天为亮点,小型溶洞为辅。继而从地质构造、岩性、水文气候、生物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园内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对完善我国高海拔地区岩溶系列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时,高寒喀斯特的生态化对南方喀斯特沙漠化的治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标解读 本节课内容选自王树声主编的复习用书《区域地理》,是对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的强化。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来使用降水资料,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来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重视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冲区,未穿过遗产地,对遗产地地貌价值无直接影响;2)线路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过缓冲区,以桥梁形式跨过遗产地上游地表河与地下河,河中不设桥墩,基本不影响遗产地上游水质水量;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可能使缓冲区隧区降深漏斗带内地下水位降低,但对遗产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喀斯特作用过程的影响极小;位于缓冲区的路基出露处均为非喀斯特地貌,不影响遗产地喀斯特地貌;3)遗产地大、小七孔与茂兰-环江2个片区分属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地下水水力联系,贵南铁路对遗产地2个片区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喀斯特作用过程无影响;4)线路将影响缓冲区的13个峰丛洼地共计面积5.32 k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1.22%,基本不影响缓冲区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新美 《地理教学》2014,(21):32-34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并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2.运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已有知识和信息,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重难点)3.了解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增强野外生存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教具准备】画图纸、课前量取的自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实物展台等。  相似文献   

18.
张捷  包浩生 《地理研究》1994,13(3):104-112
本文简介了分形的有关基本概念,回顾了分形理论在海岸、流水、喀斯特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和流域地貌发育的形态研究中,以及在地貌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的新近成果,并提出了今后分形地貌学研究的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陈丽娜 《地理教学》2013,(10):46-47
正一、借用成语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堂好课,导入的作用功不可没。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而巧妙的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进行新课引入,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如在讲授专题7"地貌"之喀斯特地貌时,可以借用成语"滴水穿石"导  相似文献   

20.
白玲  徐彩凤 《地理教学》2013,(11):28-30
正【课标内容】要求: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教学设计意图】依据课标的要求及活动建议,本着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念。以家乡——牡丹江市的发展变化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图文资料,感受并分析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