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成矿过程中资源量生长的数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金矿床是著名的超大型矿床.在借鉴前人矿床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矿体规模数据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吨-品位关系研究, 揭示了成矿过程中资源量生长的数量规律.矿体长度服从简单分形分布, 矿床资源量的吨-品位关系能用指数函数或直线方程更好地拟合, 矿床与矿体资源量双对数图、吨-品位的双对数图的多重分形特征表明: 在分形构造成矿空间中, 特定成矿阶段的矿床资源量的生长方式是自组织非线性增殖过程, 与自组织有关的随机性使吨-品位关系趋于指数关系; 在整个成矿过程中, 矿床资源量的生长方式是各阶段矿体资源量的线性叠加.进一步根据熵最大化原理及效用理论导出了与统计结果吻合的矿床吨-品位方程, 并得到柴家庄金矿矿体地质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矿体地质数据中蕴涵的成矿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水金矿是著名的超大型矿床,对于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有许多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单因素直方图统计、关联分析、分形统计、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矿体地质数据之间的关系。规模最大的主矿体与其他矿体相比,在顶板围岩、底板围岩、品位、矿体倾向、长度、延深等6个要素上均体现出奇异性,可见主矿体是在十分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控矿变量中,矿体长度、厚度、延深和倾向等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倾向在20°~320°内变化,倾角、品位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推测,成矿作用的发生并不直接受控于浅层的构造因素,而与岩浆侵入及热液活动诱发的似环状、似锥状局部构造裂隙有关。矿体资源量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而矿体的长度总体上呈简单分形分布,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联系起来看,大吨位矿体的围岩以构造角砾岩或蚀变角砾岩为特征,属于充填成因;而中等规模的矿体则属于热液交代成因,一些小规模矿体可能与沉积作用有关;在成矿空间上,不同期次的成矿作用遵循了同位成矿规律。矿床的吨品位关系对幂律分布并不能很好地拟合,而是服从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并对热液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分形分析表明该区断裂和矿床的空间分布均为多重分形分布,断裂的奇异指数为1.597~2.403,多重分维谱值为0.551~1.706;矿床的奇异指数为0.925~2.287,分维谱值为0.138~1.363。断裂的高的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值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连通性,有利于提高岩石渗透性、促进流体流动和热液矿床的形成。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分布导致该区热液成矿作用的多重分形分布。断裂体系演化过程中不同断裂部位变形和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数值模拟表明断裂与岩性和流体之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并导致不同岩性的断裂具有明显不同的断裂渗透率。断裂-脉体系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元胞自动机模拟表明只有在分形渗透临界以上连通性较好的脊骨断裂部位是最有利于流体流动和成矿作用的。因此只有在部分有利的断裂部位才能形成矿床,并导致了断裂构造的奇异指数和多重分维谱值明显高于矿床。  相似文献   

4.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分形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分形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矿床分布及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研究成矿作用的一个有力的新工具。文中对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金品位空间变化进行了分形与混沌吸引子分析 ,结果表明 ,该矿床金品位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并都呈双分形关系 ,分叉处的金品位与其平均品位相当 ,分维值可以指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其金品位空间变化为混沌序列 ,在相空间维数为 8~ 1 0时 ,出现一个混沌吸引子 ,吸引子的维数变化于 1 .5 3~ 4 .72之间 ;表明其成矿流体的演化及金元素的沉淀富集成矿过程为混沌动力学过程 ,描述或控制本矿区金品位变化的独立变量至少需要 8~ 1 0个。总之 ,成矿物质的沉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矿物在热液体系中通过构造应力、流体流动、流体岩石反应等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反馈作用 ,最终在合适部位沉淀下来 ,形成了各种具分形与混沌特征的矿床和品位分布  相似文献   

5.
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分形与混沌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分析总结了构造活动与裂隙-脉体系统的分形生长,构造活动、流体作用及矿物沉淀之间的非线性反馈作用以及具分形结构与混沌特征的矿物沉淀和矿床的形成过程。以湘西金矿、水口山铅锌金多金属矿田等典型矿床为例,研究发现,水口山铅锌金多金属矿田地层及岩体内的元素含量分布均呈单分形关系,而断裂带内动性较强的Cu、Pb、Zn等成矿元素的元素具有双分形关系,产生了新的元素分布规律,指示断裂活动促进了成矿元素富集,湘西金矿石英脉是通过分形生长向着脉体长度-厚度分维值a值先减小(对应着脉体的膨胀)然后增大(对应着脉体的伸长)的趋势发展演化的,且该矿床各中段金品位空间变化序列均为非线性演化序列,其成矿流体的演化及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成矿过程为混沌动力学过程。这些结果表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并具体表现为断裂体系的分形分布,矿床的分形分布,裂隙-脉体系的分形分布和品位分布的分形变化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及沉淀的复杂动力学过程中,构造活动控制了裂隙-脉体系统的分形生长与矿床的就位,且存在于构造活动、流体作用及矿物沉淀之间的非线性反馈作用最终导致了具分形结构与混沌特征的矿物沉淀和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金银矿床分布的多重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自相似性,分形理论则是人类对具有相似性的复杂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新方法.目前人们主要采用单一分维模型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求取矿床分布的容量维,本文采用多重分维模型,根据1:200万的湖南省金银矿床分布图分别对29个大中型矿床和全部75个矿床做了多重分形分析,分别获得了其多重分维谱,并对该多重维谱与理论上的多重分维谱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显示湖南省仍有较好的金银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矿储量-品位统计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各类铁矿储量-品位统计分布曲线,详细分析了其分布模式特点,认为不同类型铁矿品位分布模式同各类铁矿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复杂程度和成矿作用机制特征有关,段和多种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成矿总体趋势和各类铁矿成矿富集能力上的差异,指出了多期次,多阶段和多种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对矿床及工业富矿形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地区矿床分布的多重分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疆阿尔泰地区 175个热液金、铜、铅、锌、稀有金属矿床的研究表明 ,该区矿床的空间分布为多重分形分布。在 q=- 2~ 14范围内 ,标度指数为 - 5.4 915~ 12 .80 71,奇异指数 a( q)随 q值变化较大 ,为 0 .92 4 8~ 2 .2 865,分维谱具单峰曲线特征。q=0时 ,在 1~ 150 km尺度范围内出现二个分形关系 ,在 1~ 16km尺度范围内 D0 值为 0 .2 3,在 16~ 150 km尺度范围内 D0 值为 1.51。导致该区矿床多重分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尺度下矿床的形成控制机理的不同和矿床的勘探研究程度较低 ,该区还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成矿元素品位的变化受控于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定量刻画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移动均值(MFDMA) 法,分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4号勘探线钻孔Cu元素品位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矿化强度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所有钻孔Cu元素品位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矿化等级的元素分布存在局部奇异性差异,多重分形强度随矿化强度等级减弱而增加;这些特征指示在钾硅化带—带内侧强矿化钻孔的高品位相对聚集,而带外侧角岩化—青磐岩化带的高品位相对分散;通过数据随机重排技术推测Cu品位多重分形结构奇异性差异是由其分布概率密度和长相关性共同作用引起,后者的作用贡献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德兴铜矿是一个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田。应用分形弥散理论研究的结果发现该矿田表现出浸染矿化、热液蚀变和裂隙系统三方面的自相似性,其地质多孔介质具有多重尺度的分形非均质性,其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具有一种差异平流所导致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而其实质则是一种平流-分形随机游动。这可能是斑岩型铜、钼、铅-锌矿床及花岗岩型钨、锡、铍和稀土等矿床中相同的成矿作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初论幔柱构造成矿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红阳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8,17(3):247-255
从板块构造与板块边界矿床、超大陆旋回与大陆边界矿床、地幔热点与大陆内部矿床的角度 ,阐述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的基本思想、分类、成矿特征及旋回性 ,提出了热幔柱和冷幔柱两个成矿体系和地幔热柱 -热点、地幔热柱 -大陆裂谷、地幔热柱 -大洋扩张、冷幔柱 -前寒武纪硅铝壳造山、冷幔柱 -显生宙硅铝壳 /洋壳造山等五个成矿系统 ,并初步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 ,例举了某些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铁矿地质数据统计分布与铁矿成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铁矿储量、品位等数据统计出发,分析各类铁矿品位的分布特点与规律,认为铁矿品位分布结构与该类铁矿的成矿条件,作用特点和机制有关;以系统数据及图表论证了单一成矿作用、一次成矿形成广泛分布的贫矿,再次或多期次(多阶段)和多种作用成矿的同位叠加,是使品位加富和形成工业富铁矿的关键;对各类铁矿品位高低、富矿规模力图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成矿系统嵌套分形结构和自有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矿系统具有嵌套分形结构 ,岩石孔隙结构的传输性质制约着聚矿功能的实现。矿床(脉 )群聚分形分布特征明显 ,数量随时代先后呈幂律增长 ,成矿裂隙系统分维值大 ,高含量矿脉分维值低 ,这为隐伏矿床 (体 )预测提供了依据。裂隙生长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 ,矿脉起源于微裂隙发展而成的张性裂隙 ,并最终形成脉系。超大型矿床的裂隙系统表现为临界分维状态 (5~ 12 5km ,D≈ 1 5;0 5~ 2 0km ,D≈ 1 3;1~ 10 0cm ,D≈ 1 5;0 0 0 36~ 0 18cm ,D =1 2 8~1 39)。成矿元素运移通过扩散和渗流实现 ,扩散速率的差异性导致运移路径的有序性 ,流体流动导致金及金属硫化物在界面处发生反应而沉淀成矿 ,矿床密度分布随矿化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自有序效应保证了成矿系统的组织层次性。输运反应耦合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验证了分形脉体演化模式和自有序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和地核及地幔脱气作用。地幔流体在许多大型—超大型金属、非金属、油气矿床和矿集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本身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热动力。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可提供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矿床具有深大断裂构造背景、伴随幔源岩浆活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集区  相似文献   

15.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 structure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orecasting prospective ore depos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exity of fault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Qitianling area,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wer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and appraised by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ault structures and ore-prospecting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s of faults can be modeled as multifractals. Multifractal spectra evident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ling of fault structures. The boxcounting dimension value(D) of fault structures is equal to 1.656, as indicates complexit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s and favorable struc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Moreover, the D values of sub-regions were calculated and isopleths of their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were plotted accordingly. Overlay analyses of isopleths of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and distributions of known ore deposits show that areas with the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fault structures have more ore deposits. This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 values and ore deposits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and explore other ore deposits. On the basis of complexity theory for ore-forming systems, three exploration targets with high D values were delineated as prospective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6.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